博山城裡的兩種傳統名吃

博山城裡是指東岸的幾個地方,即東關、城東、北門裡、西關街、南關街、十字路等地方。

解放初期,博山城人口少,加之交通不便。四鄉居民也很少進城,在這樣的形勢下,較有規模的飯店也沒有幾家。飯店有固定的營業場所,消費者多是有身份的人,也算是高消費了。相比之下,走街串巷的單一食品經營者,倒是有幾家。

他們所經營的食品,因做工、味道、品相的優良,價格公平、大眾化,漸漸地成為地方名吃,享譽盛名。其中為城裡冷麻子的江米糕、西關蔣家的麵藕,在那時是很有名氣的。食物出了名,人們常掛在嘴上,往往以乳名或外號,或姓氏來稱呼,時間一長,往往就不知其真實姓名了,但當面稱呼還是很有禮貌的。

冷麻江米糕

冷麻的大名叫啥,早已忘記,還是孩子時,往往是聽到他們的叫賣聲,奶奶會說:“冷麻過來了,去割點江米糕”,掏出兩毛錢,我很是興高采烈跑出去了。

博山城裡的兩種傳統名吃

冷麻最早住在南關街,一個破舊的大院,這個大院沒有大門,住著好幾戶人家,他老人家住兩間南屋,好像是租賃的。後來搬到了城東村的馬行街上。結婚也比較晚,大概快四十了吧,妻子好像是南部山區的人,小他很多歲,很能吃苦,理順的小家還井井有條,與左鄰右舍處的關係也很好。

冷麻對江米糕的製作有一套認真的工藝技巧,米是質量很好的江米,淘米就在龍泉寺的水池邊上,淘米必須要水清才算好,按現在的說法應該是米的營養成分減少了,用龍泉寺的水蒸煮,蒸熟涼透,放一個很潔淨的圓木盤上,那江米糕是雪白透亮,賣糕的時候,前面挑一個做工精美的圓筐,把圓木托盤和糕放在上面,再蓋上塊纖塵不染的漂白布,還有一小桶白糖,切好糕撒上點白糖是免費的,後面筐子是放菠蘿葉,飄散著沁人心脾的清香,再有一個罐子是盛著清水,一是用來浸泡菠蘿葉,一是用來粘水擦刀,盛水的容器最先是山頭出的四鼻罐,後來用小鐵桶,輕便多了,切下的糕是用菠蘿葉包起來,碧綠的葉子,潔白的糕,清香中散發一種爽氣。

冷麻每天就賣一個糕,下午不賣,賣糕的範圍就在城裡和南關一帶,挑擔子從不上東關街上,一般就停在馬行街東頭,轆轤把街南頭的井臺邊,

悠閒得

坐在臺階上,恭候顧客光臨。

博山城裡的兩種傳統名吃

冷麻不是隻賣江米糕,冬季來臨,天寒地凍就賣地瓜,他的地瓜,進貨就很上心,大小均勻,無凍皮疤痕,採購地瓜有專門的農村主顧往家裡送。

吃過冷麻江米糕的人,終生不會忘記這個小吃的誘人味道,它體現了博山老一輩的敬業精神和對自己經營食品的一絲不苟地認真,消費者至上,應值得當前許多經營者來學習。

博山的地方名吃,往往是幾代人的傳續,繼承老一輩的技藝,越做越好,創成品牌,享譽後人,冷老人家好像有兩個女兒,六十年代,割資本主義尾巴時期,沒有人會出去私自做小買賣,所以也就不會去學習做糕的技藝,加以當時已經糧食統購統銷,沒有貨源,便不再賣糕營生了,老人家何時故去,便不知曉了。

蔣家麵藕

蔣家的麵藕前段時間還在新建一路出現過,這應該是第三代傳人了吧,西關街也屬於城東,蔣家世居西關,麵藕聞名博山。全仗幾代人辛勤

製做

,是麵藕這一消閒食品美名遠播,享譽民間。

博山城裡的兩種傳統名吃

我記得西關蔣家麵藕的經營方式,好像就擺在蔣家大門前,並不到處流動銷售,麵藕下面墊著碧綠新鮮的荷葉,擺在一個籃子裡,上面也蓋著荷葉再蓋上一塊潔白的布,麵藕是深褐色,透著誘人的光彩,其味道讓人津津樂道,肯定有家傳的秘訣。年輕時只是買點來吃,並未探討它的製作方法。尤其是麵藕的擺放,順條順綹,幾乎大小一樣,這先是選料的藝術——認真。蔣家麵藕是純藕,不在藕孔中裝填江米等食材。麵藕入口即化,沒牙的老太太也能津津有味地吃,絕無渣滓。小時候老祖母愛吃這種零食,我的父親常去購買,睡前老祖母切上一片,說是養胃理脾,消食化積,分給我們幾片。沾著白糖,至今想起來還垂涎欲滴。

博山城裡的兩種傳統名吃

博山辦了若干屆美食節,人也老了也為注意一下是否有蔣家麵藕。在美食品位上蔣家麵藕絕對夠資格的,三代經營稱得上百年美譽了,傳承有人更是一大喜事,老博山的許多美食在一輩人去世後,受種種原因影響,有很多後繼無人,在民間只留下美名。而美食未曾再現。

例如前面說的冷麻江米糕,大街王家大姑的熱地瓜、米粥,東關劉世安的燒餅,十字路李家的羊血,一路上孫家的(一香齋)烤肉,當前均未再現,這也是餐飲業的一個不足,實際上,以上小食品之享存聲譽。多是經營者在選料製作上的細心和技藝不斷地改進,以誠信態度面對顧客,童叟無欺,不斷壯大起來的。

博山自上世紀初,煤礦陶瓷琉璃行業的擴充套件,給博山城帶來了莫大的生機,人口多了有了鐵路,交通方便了,隨之而來的就是與人有關的經濟發展,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規模大一點的飯店有聚樂村,一心居,中等的有石蛤蟆的水餃,醬菜業有松鶴,金堂,豐茂齋。醫藥有西關的裕志和,西冶街的景泰成,大醫院有濟慈醫院,百貨業是稅務街的食品公司。還有四鄉的各類名吃,八

陡的

鍋餅,白家丸子,烤肉香腸不勝列舉,這也是吾博居民的福氣。

這些老字號和老名吃,受先前社會形勢影響,他們的後人也早已投身其他行業,幹別的工作,後繼無人,有些老字號,雖然恢復了,卻也不是這些字號的後人。

他們這些先輩的經營方式就是兩個字“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