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沾沾、魚擺擺、擔擔麵……四川人的疊詞美食有多香?

*本文為「三聯美食」原創內容

冷沾沾、魚擺擺、擔擔麵……四川人的疊詞美食有多香?

『在這一方山高水長的盆地,在這一日日滋味不同的家常裡,四川人呼喚著他們的么兒,快點回家“吃莽莽”咯。』

文 / 雲團子

四川話是西南官話中別具一格的存在,

語速快起來彷彿在吵架,但又不會讓你誤會是在吵架。

一段話說出來,

音調高低起伏如鳥鳴般清脆,結尾還留下彎彎繞繞的語氣助詞,

讓命令也帶有了一絲若有若無的撒嬌意味。

有這樣的語氣,也就不難理解,

為何疊詞文化可以在四川發揚光大。

吃飯不說吃飯,要說“吃莽莽”,走路不穩不說不穩,要說“打偏偏”,遇見水坑不說水坑,要說“水凼凼”。甚至鋼鐵直男生氣時,也可以大膽開麥:“你說個剷剷哦!”。

除了日常溝通,

四川人還把疊詞文化,用在了給食物起名上。

先說沾沾,又名冷沾沾。

冷沾沾、魚擺擺、擔擔麵……四川人的疊詞美食有多香?

▲沾沾,又名冷沾沾(雲團子 攝)

起源於綿陽江油,聲名不顯,外地少見。

將食物煮熟放涼,切成指甲大小,然後用手耐心地串起,完成和牙籤的一一對應。客人冷吃,吃時配上沾水,冷沾沾因此得名。

這是極具視覺衝擊力的食物。

小小一根牙籤穿著萬物,葷的素的,五香的麻辣的,林林總總,擁擠又整齊塞在盤子裡,

一眼看上去,油光色潤,美感十足,真是強迫症的福音。

彷彿還嫌品種不夠多,

老闆會不時添上西瓜番茄這類清爽解膩的水果,

另有現炸茄餅作為王炸,外殼掛薄漿,在剛剛凝成脆衣,茄肉還綿軟帶水汽時就被撈起,

往蘸碟裡一按,再往嘴裡一送,完成由酥脆到軟嫩的兩種享受。

冷沾沾、魚擺擺、擔擔麵……四川人的疊詞美食有多香?

▲小小一根牙籤穿著萬物(雲團子 攝)

除了往菜品上努力,調味也不可輕視。

常規來說,

是芝麻醬打底,輔以五香麻辣兩種調味。

也有店鋪追求數量,五六種調料一字排開,增加椒麻味、甜酸味、幹香味等創新風格,信心滿滿總有一種能打動客人。

冷沾沾份量小巧,坐下即食,

可謂是“香香嘴”(四川話:意為好吃的人)的恩物,

五根十根下肚便可治癒嘴饞。

若是想填飽肚子,四角到六角一根的價錢,也可以盡情敞開肚子,毫無負擔享受。

末了擦擦嘴巴,呼喚一聲

“老闆,數籤籤兒!”。

冷沾沾、魚擺擺、擔擔麵……四川人的疊詞美食有多香?

▲冷沾沾份量小巧,坐下即食,可謂是“香香嘴”的恩物(雲團子 攝)

不同於串串店數籤籤,冷沾沾的這個過程更為精巧細緻,甚至略帶魔性。

只見老闆手持一根牙籤作為計數工具,從聚攏成堆的牙籤小山中挑起一根,撥弄著分到另一邊,同時開始計數,手動嘴動,直至彙總完畢,牙籤堆成另一座小山,方報數道“83根,33。2塊,收你33嘛。”

再說炸炸,比起冷沾沾要大眾許多,各地常見。

收費方式各異,有穿成串按照不同品種收費的,有按籃子大小收費的,豪放不羈,籃子裡裝得下多少全憑本事。

炸炸是指烹飪方法,

老闆把各種食物往滾油裡一丟,炸熟撈起,詢問好客人口味,在一聲聲“糖醋麻辣味”的點單聲中,飛速下好調料,拌勻盛出。

油的用法很有學問,不少地方會新增滷油。滷油是滷製食物過程中產生的油脂,能鎖住豐富的香料氣味和濃厚的肉香。

加熱時香氣分子就四處亂撞,撩人無數,炸成後的菜品,滋味濃郁,雖素也帶有葷香。

冷沾沾、魚擺擺、擔擔麵……四川人的疊詞美食有多香?

▲炸炸,比起冷沾沾要大眾許多,各地常見(雲團子 攝)

在廣漢的一家十年老店,老闆匠心獨運,挑戰自我,增加了別具特色的菜品:

形狀不規則的手工豆腐圈,蔬菜汁米涼粉,還有極度考驗功力的涼麵。

炸炸雖簡單,魅力卻不小,因其便宜方便,味重香辣,很受學生的歡迎,往往開在學校附近,日子久了,也能成就幾代學生的共同回憶。

你看,

油香一起,煙氣一冒,青春啊,就又回來了。

串串,發源於成都,但已經屬於全中國。在遍地都開滿成都串串的時候,

本土的串串,也變得越來越迎合大眾。

價格水漲船高自不必多說,鍋底和菜品都逐漸“火鍋化”,鍋底往全牛油轉變,直到和火鍋再無分別,特色菜從火鍋店照搬,越來越多的精品小碗菜,網紅飲料加入,同質化嚴重。

冷沾沾、魚擺擺、擔擔麵……四川人的疊詞美食有多香?

▲炸炸雖簡單,魅力卻不小,便宜方便,味重香辣(雲團子 攝)

我們有時候會懷念滋味簡單,香料味重於油氣的的簡單鍋底。也懷念沒那麼多花樣的菜品。

土豆剛斷生就撈起,脆卜卜地沾上幹辣椒,紅彤彤一串。

牛肉嫩生生,簡單碼味,在幹碟裡轉一圈,可以一口氣吃一把。

各色內臟新鮮閃亮,汆燙片刻,是口感的極致享受,如果有腦花和節子,也是很好的練膽節目。

冷沾沾、魚擺擺、擔擔麵……四川人的疊詞美食有多香?

▲土豆剛斷生就撈起,脆卜卜地沾上幹辣椒,紅彤彤一串(雲團子 攝)

葉菜嘛,象徵性吃點鳳尾補充維生素。最後收尾,來碗火鍋粉配蛋炒飯。哦對了,臨走還要一口悶掉杯中的老鷹茶,爽口解膩。

嘎嘎,指肉類,常用於指代豬肉。

川菜中的豬肉名物,首屈一指的是回鍋肉,

作為群眾基礎極強的家常菜,每家做法各自不同,但有一條評判標準是共識:炒出“燈盞窩兒”。

燈盞窩是肉片吐油捲曲樣子,這時候的肥肉達到了美學巔峰,呈現漂亮的半透明,墜著紅豔豔的豆瓣色,

不難想象一口下去的銷魂口感。成菜香味濃郁,微辣帶甜,往往連配菜都會被一掃而光。

冷沾沾、魚擺擺、擔擔麵……四川人的疊詞美食有多香?

▲川菜中的豬肉名物,首屈一指的是回鍋肉(雲團子 攝)

還有一種極富有地方特色的吃法——西昌坨坨肉。

選用地方特色品種小香豬,連骨帶皮切成如拳頭大小的塊塊,不下任何佐料,清水煮至剛熟就撈起,拌以鹽、姜蒜、辣椒麵、花椒、木姜子即可。

吃時將坨坨肉抓在手上,

邊啃邊嚼,肥肉不膩,瘦肉脆嫩,既鮮又香,是從形式到口感,都能體會到彝族民俗的特色。

四川水資源豐富,魚類眾多,

四川人給他們的疊字暱稱是——魚擺擺。

冷沾沾、魚擺擺、擔擔麵……四川人的疊詞美食有多香?

▲四川水資源豐富,魚類眾多,四川人給他們的疊字暱稱是——魚擺擺(雲團子 攝)

魚擺擺裹粉,入鍋炸至金黃酥脆。另下泡紅椒、蔥粒、姜米、蒜蓉、紹酒、白糖、香醋、醬油、味精、鮮湯,調成魚香味型,兜頭澆下。鹹甜酸辣兼備,蔥薑蒜香濃郁,裹粉稍厚,

吃時用點“內力”,掰下肉來,在醬汁中滾三滾,很有魚香魚米花的感受,

令人滿足得直眯眼睛。

變換醬汁,用白醋和糖調成糖醋汁,酸得活潑尖銳,配著炸魚,更顯清爽適口。這是魚香脆皮魚和糖醋魚的妙法。

還有片片魚,往往以二三十元一客的自助餐的形式收費。

點好品種,後廚聞風而動,現點現做,把魚擺擺切片,在紅油翻滾的鍋中煮熟,端上桌來,鍋冷魚熱,又稱冷鍋魚。

除了魚肉,蔬菜水果在冰櫃中,也儘可自助,只一條準則,少拿多次,謝絕浪費。

冷沾沾、魚擺擺、擔擔麵……四川人的疊詞美食有多香?

▲魚擺擺在紅油翻滾的鍋中煮熟(雲團子 攝)

主食上,也少不了被疊字命名。 麵食中,有渣渣面和擔擔麵承擔了殊榮。

渣渣面,因創始人名叫查淑芳,

所以又名“查渣面“。

它的誕生,和夫妻肺片一樣,源於偶然和節約。

創始人將賣不完的抄手餡用油炒幹,第二天改作面的臊子使用。

肉餡炒幹後,既細又脆且香,形狀雖像渣渣,味道卻特別鮮美酥香,顧客都喜歡吃這種“渣渣臊子面”。

久而久之,人們乾脆就將它稱為“渣渣面”了。

冷沾沾、魚擺擺、擔擔麵……四川人的疊詞美食有多香?

圖 / 攝圖網

擔擔麵,起源於售賣形式,而非食物特質。

有老成都告之,小時候往往能遇到挑著扁擔的面販子,扁擔分兩端,一端燒水煮麵,一端放著各色調料。隨吃隨煮,紅油撲鼻,肉臊點綴,幾毛一碗的樣子,掏出零花,連乾幾碗才捨得回家。

餅餅是麵餅類食物的通稱。而其中,最常見的要屬鍋盔了。

冷沾沾、魚擺擺、擔擔麵……四川人的疊詞美食有多香?

▲金色大餅上嵌著一圈圈紋路,掰開一瞧,便知道是層層分明,功力深厚的油酥(雲團子 攝)

軍屯鍋盔。先調餡再揉麵,先煎炸再烘烤。

若是幸運,能趕上剛烘烤出爐的鍋盔,

拿到手時溫度還燙手,激得餅上的芝麻香氣四散。金色大餅上嵌著一圈圈紋路,掰開一瞧,便知道是層層分明,功力深厚的油酥,

餡料有豬肉、牛肉,略帶辣味,和內裡緊實有韌性的麥香融合,一口下去,脆殼四濺,兩種口感盡得。

紅糖鍋盔。可以稱作是中國的熔岩蛋糕,

白麵餅裡面裹了濃厚紅糖,經烤爐妙手點睛,變成岩漿般質感。

有本地老饕描述,幾十年前,外地美女記者來蓉,陪同尋味成都。往市中心一坐,點上一碗肥腸粉,配著紅糖鍋盔,美女最開始愛惜形象,只肯輕輕咬上一小口,不料紅糖流動噴湧,糖漿四溢,形容狼狽,妝容全亂,但也捨不得放下這滾燙的甜蜜,直呼好吃。

白麵鍋盔。

是留白的樸素的畫卷,

是需要搭配才能正常發揮的好隊友。

四川人為他找到的最佳CP是拌菜,

紅油底色,調成麻辣味,三絲、耳片、肺片都是常見元素,

有些地方還提供涼粉涼麵這樣的特色。小鍋拌好,裝進荷包一樣的鍋盔裡。

冷沾沾、魚擺擺、擔擔麵……四川人的疊詞美食有多香?

▲擔擔麵,起源於售賣形式,而非食物特質(雲團子 攝)

需要把嘴巴張到最大,一口下去,牙齒果斷髮揮作用,切斷食材之間的連線,讓嘴巴包裹所有食材元素。細細咀嚼,感受它們之間的互相成就。

吃到底部,往往只剩一口被紅油浸潤的白麵,就這樣也捨不得浪費,往嘴裡一送,紅油裡仍然能品出椒麻風味,配著白麵的一口天然回甜,完美結束。

民以食為天,食物是日常裡最常見的詞彙。

四川人用樂觀爽朗的公有特性,為日常增添了可可愛愛的色彩。

在這一方山高水長的盆地,在這一日日滋味不同的家常裡,呼喚著他們的么兒,快點回家“吃莽莽”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