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吃了那麼久的小麻花,居然有那麼長的歷史!

“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匾佳人纏臂金”大家能猜到這是描述哪個零食的嗎?其實這是宋代的大文豪蘇東坡寫的有一首讚美麻花的詩

原來吃了那麼久的小麻花,居然有那麼長的歷史!

麻花作為中國的傳統特色小吃,不同地方的麻花都有各自的歷史,和阿婆一起看看中國有哪些麻花吧

1.天津大麻花

天津的麻花在清朝末年開始流行,那時候有一個“桂發祥”字號的店鋪,經過不斷的改良和精進,“桂發祥”麻花著稱於市,廣受歡迎,成為天津衛赫赫有名的食品“三絕”之首。而桂發祥的

十八街麻花

也就因此創立了百年字號,成為天津百姓的最愛

食品

原來吃了那麼久的小麻花,居然有那麼長的歷史!

2.伍佑麻花

伍佑糖麻花是江蘇鹽城伍佑鎮特色傳統名

特產

,相傳有200多年曆史。

清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淮安府時,鹽城縣令曾以此進貢,大獲讚許。伍佑鎮上“五雲齋”、“董大同”、“房裕升”等茶食店都是經營此物的百年老店。由於用料講究,工藝求精,素以香、甜、酥、脆聞名。加之狀如雙龍盤旋,小巧玲瓏,色澤赤紅鮮亮,入口油而不膩,甜中有香,成為居家、旅遊、饋贈佳品。今又增添了精美輔料,使色、香、味更突出,年產量猛增到數萬斤,已獲省優質產品合格證書。

原來吃了那麼久的小麻花,居然有那麼長的歷史!

3.大營麻花

大營麻花是

河南省

三門峽市

的一種特色小吃,因其產於

陝州區

大營鎮

大營村

而得名。

大營麻花始於清朝,距今已有數百年曆史,其獨特的配料和口感,有別於天津、山西、陝西等地麻花,成為享譽晉、陝、豫“金三角”地區極具特色的傳統食品。

大營麻花的起源和一個動人的傳說有關。據村中老人回憶,明末時,大營一帶毒蠍橫行,危害甚廣。遭毒蠍蟄者約有半數不治而亡。人們為了詛咒蠍害,在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這天,家家戶戶把和好的面拉成長條,扭成毒蠍尾巴狀,油炸後吃掉,稱之為“咬蠍尾”。久而久之,這種“蠍尾”演變成了麻花。所以,大營麻花被賦予了吉祥如意、康泰平安的寓意。每逢年節或紅白喜事,當地人總要用麻花待客或作為饋贈佳品傳情達意。

大營麻花所蘊含的美好寓意及聯絡情誼的特殊作用,逐漸成為帶有濃郁豫西風情的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原來吃了那麼久的小麻花,居然有那麼長的歷史!

4.咬金麻花

咬金麻花起源於

陝西

關中腹地,陝西關中的咬金麻花傳承了原始製作工藝(不含任何新增劑),選材非常考究,以優質春小麥和純壓榨菜籽油為主要食材,採用傳統發酵方式(酵頭髮酵),不僅保證了麻花口感清香酥脆,還使其色澤自然呈現金黃,深受三秦大地老百姓的喜愛。

相傳當年,程咬金因販賣私鹽,打死捕快,被判入獄,恰逢隋煬帝登基大赦天下,釋放出獄。程咬金在出獄歸途中,典當囚衣買麻花來孝敬老母,成為一段佳話,尤其在關中腹地廣為流傳。恰當的傳統制作的大麻花金黃醒目、猶如金子,咬金麻花也就因此而得名。

咬金麻花既喻孝義於其中,又喻麻花色澤似金,口感純正。這或許是秦人對百善孝為先最好的詮釋吧!

原來吃了那麼久的小麻花,居然有那麼長的歷史!

原來中國有那麼多地方特色的小麻花,而且都有各自的歷史和寓意,小麻花入口鹹香,口感酥脆,能成為中國特色小吃也是有它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