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時期·女子服裝趨於時尚

隋唐時期·女子服裝趨於時尚

隋唐女裝富有時裝性,往往由爭奇的宮廷婦女服裝發展到民間,紛紛效尤,又受西北民族影響而別具一格。

隋唐時期最時興的女子衣著是也襦裙,即短上衣加長裙,裙腰以綢帶高系,幾乎及腋下。隋統一後,上襦時興小袖,影響所及,貴族婦女內穿大袖衣,外面再披一件小袖衣,名叫“披襖子”。講究的用金縷蹙繡,聽任小袖下垂以為美,竟成一時風尚。唐代長期穿用小袖短襦和曳地長裙,但盛唐以後,貴族婦女衣著又轉向闊大拖沓,衣袖竟大過4尺,長裙拖地4~5寸,不得不用法令加以限制。

隋唐時期·女子服裝趨於時尚

半臂,即今之“馬甲”、“坎肩”,是隋唐婦女普遍喜好的一種服裝。隋煬帝時,在內宮流行,唐高祖減去袖子,始稱“半臂”。半臂是一種合領、對襟、無袖(或短袖)的長衣。衣長至膝,胸前結帶,穿於袍衫之外。由於半臂短袖和無袖便於勞役供奉,所以在宮女中流行。半臂於唐代普及民間,成為一種常服。與半臂服裝相配,唐代婦女還喜歡將一塊帛巾搭在肩背上,名叫“披帛”。

隋唐時期·女子服裝趨於時尚

短襦長裙,是隋唐婦女所追求的時尚。一般是裙腰高到胸部,半袒露胸部,裙長拖地。裙色以紅、紫黃、綠為多,紅色最為流行。唐代婦女以裙長為美,但作為宮服,對其長度等有所規定。唐代婦女做裙,以幅多為佳,一般是6幅,有多至七八幅者,這不但奢侈,而且穿上後行動不便,所以出現了改革的舉措限制幅度和長度。

隋唐時期·女子服裝趨於時尚

唐人善於融合西北少數民族和天竺、波斯等外來文化,這在婦女服裝上有明顯的反映。唐貞觀至開元年間(627~741年)十分流行胡服新裝,部分發髻上聳如俊鶻展翅,臉上無例外地用黃色星點點額,頰邊畫二月牙,或在嘴角酒窩間加兩小點胭脂。

隋唐時期·女子服裝趨於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