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樅菌和白蟻——同生共死的情緣

雞樅菌是一種味道鮮美的野生食用菌,其肉肥細嫩,常被列入高階菜譜。早在明代潘之恆的《廣菌譜》中,就記載了它獨特的風味。

雞樅菌和白蟻——同生共死的情緣

生長髮育較好的雞縱菌,菌蓋有5~20釐米,表面一般為奶油色或灰白色,有時呈黑色。有經驗的人可以根據它的顏色,辨別出味道最佳的品種。因為形態、味道獨特,雞縱菌還獲得很多趣名,如因菌蓋呈傘狀,菌柄像雞腿,被稱為傘把菇、雞腳菇;又因蓋頂部尖如雞嘴,可用以逗雞取樂,被叫做逗雞菇;臺灣及福建等地,還因其味鮮稱它為雞肉絲菰。雞縱菌在我國數百種食用菌中名列前茅。夏秋生長之季,產地群眾便廣泛採集,加工成幹品或醃製成“油雞縱” ,能長期儲存,暢銷市場,現在還以鹽漬品出口。

雞縱菌之所以名貴並享有“山珍” 聲譽,主要還在於其營養豐富。據分析,每100克新鮮雞縱含7。30克幹物質、大量的維生素C,數種微量元素及16種氨基酸,營養成分可與雞肉媲美。

你可能怎麼也想不到,如此珍貴的雞縱菌,卻是臭名遠揚的蛀蟲一一白蟻培養出來的。原來,雞縱菌是專門從白蟻巢菌圃上繁殖生長出來的,它與白蟻有著特殊的共生關係。

雞樅菌和白蟻——同生共死的情緣

雞縱的孢子往往透過氣流或依靠白蟻的頻繁活動進入蟻巢內。蟻巢的溫度,溼度及營養物質,均為孢子的萌發、菌絲的繁殖生長提供了適宜的條件。菌絲大量繁殖之後,便相互扭結成繩索狀菌絲休,穿出蟻巢上方的土層,在地上形成子實體一一雞縱。雞縱子實體較大,高約10~25釐米。菌柄基部有一條細長的黑褐色假根,與地下的白蟻巢相連,一般長達40~50釐米或更長。

蟻巢中孕育雞縱菌絲的部分稱做菌圃,是勤勞的工蟻用消化和半消化的食物與其他複雜成分,再加上雞縱菌絲建造而成的。菌圃是一種海綿狀的特殊結構,其中含有大量的木質素和纖維素。對白蟻來說,菌圃是貯存 “糧食” 的基地,同時又能保持較高的溫度,有利於蟻卵孵化,而對雞縱來說,又是最理想的培養基。這樣,菌圃就促成了白蟻和雞縱之間生死與共的 “共生關係” 。

白蟻 “大興土木”,挖穴築巢,營建菌圃,為雞縱菌繁殖生長創造了優越條件。冬季野外缺食時,含有雞縱菌絲的菌圃,就成為白蟻越冬的食糧了。這時菌絲生長緩慢,雞縱停止生長。到了春,秋季,野外食物充足,白蟻在外面取食,同時把部分消化或半消化的食物貯藏於菌圃上,所以菌絲繁殖很快,雞縱也迅速生長。

因此,雞縱菌生長的多少,取決於蟻巢的大小。小的蟻巢只生一枚菌體,叫獨雞縱。如果巢大而營養豐富,菌體便大量生長,甚至形成許多“雞縱窩”。

此外,與雞縱菌同巢生活的真菌種類也不少,但形態特徵差異很大。多數菌體微小,如青黴菌和木黴菌,要用放大鏡或顯微鏡才能看清。蟻巢中最普遍的真菌一一黑柄炭角菌,形態變化十分有趣:長出地面的子實體呈棒狀;地下部分是紫色或黑褐色菌索,長1米多,稱雞縱香,可人工培養;在蟻巢中又往往形成卵形至橢圓形菌核,直徑可達10釐米左右,中藥稱做雞茯苓或烏靈參。以上這些真菌,可統稱“喜白蟻生物”或“白蟻客”。研究它們之間的關係,在生產實踐和生物學方面都有一定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