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的群體思維:偏愛同伴群體,創造廣泛社交圈

男孩子的群體思維:偏愛同伴群體,創造廣泛社交圈

在社會學中有一條被反覆證實的真理:男孩更喜歡在大型群體中進行社交活動,而女孩則偏愛三兩好友之間的交流。人們甚至在靈長類動物身上也觀察到了類似的傾向,證明該傾向具有一定的生物學基礎。

隨著這種傾向衍生而來的其他社會學現象也已經得到了德博拉·坦嫩(Deborah Tannen)等語言學家以及以維克多·特納(Victor Turner)為代表的人類學家的廣泛研究。

男孩子的群體思維:偏愛同伴群體,創造廣泛社交圈

在尚比亞的恩登布(Ndembu)部落中,特納再次發現了他在其他許多部落中都曾注意到的現象:男性和女性文化會採取非常不同的方法來構建各自的性別團體。

例如,當人們引導男孩進入生命的下一個階段時,整個儀式都是在大型集會中完成的;而女孩的啟蒙過程則更加私人化,通常只由某位女性長輩單獨負責。特納把這種差異表述為男性文化的“集體性”和女性文化的“個體性”之間的差別。

男孩子的群體思維:偏愛同伴群體,創造廣泛社交圈

德博拉·坦嫩在其著作《你只是不懂》(You Just Don‘t Understand)中指出,北美的男性和女性也具有類似的行為模式。男性的語言和社交風格更像是日益擴張的社會團體的產物;而女性則發展出了更多“一對一”式的人際關係,講話風格也更適合這種交往模式。

男孩的社會生活帶有強烈的集體主義色彩,這是和他們的生理特徵相適應的。大型群體意味著男孩能夠創造出更大的能量迴圈,能夠在更廣泛的人際範圍內產生影響。在這個過程中,男孩也可以更加充分地滿足他們對於空間以及頻繁的體育活動的需求。

對於不擅長快速加工複雜情緒資訊的男性大腦來說,大型群體無疑是一個更為適宜的環境,允許大腦根據需要“關閉”或者“開啟”,而一對一的二元關係則需要大腦的情緒功能一直處於執行狀態。

此外,大型群體還可以為男孩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競爭機會。男孩得到的關注越多,就會感到越有力量;除非和對方之間存在更深入的關係,例如親子、師徒或者伴侶,否則他不會滿足於一個人的注視和支援,哪怕這個人德高望重、有權有勢。他更喜歡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男孩子的群體思維:偏愛同伴群體,創造廣泛社交圈

男孩會被大型群體吸引,並以此為基礎來構建自己的文化。沒有“同伴群體”的男孩是迷惘而無措的。男孩加入幫派組織的理由可能千差萬別,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他們對群體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