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家鄉的漿豆腐,濃濃的家的味道

我的家鄉是章丘區文祖街道東張村,村裡祖祖輩輩的人們有手工做漿豆腐的傳統習慣。漿豆腐的歷史有多久,恐怕無人知道。

難忘家鄉的漿豆腐,濃濃的家的味道

記得小時候三奶奶就做豆腐賣豆腐。每到晚上,三奶奶便將黃豆盛在簸箕裡慢慢地把蟲殼螂撿出,然後在水磨上幹推成豆瓣,用水泡在盆裡。天不亮,三奶奶便早早起床將經過浸泡胖脹的豆瓣在水磨上再推成豆漿,放入瓦甕裡,用大鍋燒開水倒入瓦甕使豆漿稀釋,再把豆沫雜質撇出。這一步叫煞沫。然後在大鍋上放一木製摞架,將稀釋後的豆漿一瓢瓢一遍遍舀進一個白細沙布袋裡,在摞架上將沙布袋裡的豆漿擠出豆汁,取走豆渣,這是摁布袋。

難忘家鄉的漿豆腐,濃濃的家的味道

難忘家鄉的漿豆腐,濃濃的家的味道

難忘家鄉的漿豆腐,濃濃的家的味道

鍋再次燒開了,三奶奶便準備用酸漿點豆汁變豆腦了。

酸漿點豆汁變豆腦才是家鄉漿豆腐的特色。當你在市場上買豆腐的時候,買到的是滷水豆腐或膏豆腐,滷味苦且有毒,膏屬大寒藥性。而俺家鄉的特色酸漿凝固法是用大豆本身的成分發酵生成的酸漿。沒有任何的雜味和副作用。

難忘家鄉的漿豆腐,濃濃的家的味道

三奶奶從備用的瓦罐裡將酸漿一瓢瓢慢慢放入開鍋裡的豆汁中,酸遇熱豆汁,豆腦便一塊塊逐步形成了。這叫點漿。這時候,可將豆腦鍋裡的漿水舀出一些放入瓦罐裡和點漿剩下的酸漿摻和在一起,剩漿作引子,常溫下又一罐酸漿發酵生成了,以備第二天用。最後一步,將豆腦盛在一個條編圓篩裡,用白沙布包起來,上面放一高粱穗杆串制的蓋件子在摞架上把漿水壓出來。大功告成,一撮味美饞人的漿豆腐熱騰騰的出鍋了。

難忘家鄉的漿豆腐,濃濃的家的味道

這時天已大亮,三奶奶便在街頭上敲著梆子叫賣起來。我們幾個天真頑皮的小孩子就圍著三奶奶唱:“梆梆梆,賣豆腐,一直賣到鍋後頭……”一遍又一遍地喊唱,直到和藹、慈祥的三奶奶每人給一小塊碎豆腐吃這才罷休。

家鄉的漿豆腐白中透著金色,結實裡藏著質嫩,味道純正,口感清爽有韌性。

難忘家鄉的漿豆腐,濃濃的家的味道

漿豆腐的吃法豐富多彩,炒著吃、燉著吃、炸著吃、涼拌吃、醃製吃、凍豆腐吃、酥鍋吃、蘸醬吃等等。最爽的吃法是炸豆腐香(箱)吃:將豆腐切成四五公分的方塊,半切開半公分厚的豆腐蓋,然後將豆腐塊掏成空殼,將調製好的肉餡塞入豆腐殼內蓋好,放入油鍋炸至黃褐色出鍋即食。色彩鮮豔、外酥內嫩、味美可口,一道上乘的農家菜。

三奶奶雖早已離我而去,但三奶奶的音容笑貌卻時常在我眼前浮現。欣慰的是祖祖輩輩的“三奶奶”們把做漿豆腐的手藝在家鄉一代代的傳承了下來。

難忘家鄉的漿豆腐,濃濃的家的味道

朋友,當您聽了三奶奶做豆腐的故事,您對俺家鄉的漿豆腐有興趣嗎?如果有,歡迎來俺莊做客,親口吃一吃,親口嘗一嘗。更重要的是不要忘記點贊哦!(圖文:李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