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出汗能祛溼?你這純粹就是蠢貨行為!

鄉下老中醫說:只要是認為出汗就可以去除溼氣的中醫,都是一群蠢貨!開始我在心裡鄙夷,後來我毫不懷疑!

老中醫:出汗能祛溼?你這純粹就是蠢貨行為!

當時在鄉下做醫療支援,好幾個村民來找我祛溼,症狀都差不多相似:

1、睡覺打呼嚕嚴重

2、身體愛出虛汗

3、肚子大,滿臉油光

4、大便黏膩粘馬桶

5、嗜睡,身體疲倦困重

6、睡覺流口水,口乾有口臭

7、頭髮出油多,有頭皮屑

8、眼袋、黑眼圈明顯

頭暈耳鳴,腰膝痠軟無力

當時我告訴他們,這簡單,就是溼氣太重,每天多出出汗就可以了,不用吃藥,還省錢!

一旁的老中醫聽見說:出汗能祛溼?你這純粹就是蠢貨行為!

我說:您這就有點不尊重人吧,這難道不對嗎?

他說: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我勸你儘早改行,不要再禍害中醫的名聲了!

我很不服氣,難道出汗不能祛溼嗎?直到10年後,我也終於明白當年老中醫,為什麼要說那樣的話了。

出汗能祛溼是沒有錯的,但是效果極其有限,為什麼?

脾臟是喜燥厭溼的,當人體的溼氣太重時,脾臟功能就會被其影響,不能正常發揮,溼邪的代謝自然也是受到限制,這樣的話,結果就是隻能加重體內的溼邪,形成一個惡性迴圈!

所以,關鍵就在於打破這個惡性迴圈,透過健脾利溼,就可以真正做到祛溼!

與此同時,還有這幾個點不可忽略:

第一:化痰,因為溼邪日久,因其粘滯之性,多易聚溼生痰,此時只健脾,只利溼就不夠了,要加上化痰。

第二:祛溼方向要向下引,因為溼邪的特點,有趨下性,症狀多在腹、陰部及下肢出現。

第三:還要防溼熱,因為溼雖為陰邪,但因為粘滯,日久易生熱,易生溼,更易溼熱互結,且現代人缺少運動。

所以,一味靠外力祛溼,飲食肥甘厚味,易產內溼內熱,故很多都不是單純的溼,而是溼熱。

那麼,又該如何做到真正的祛溼呢?

簡單,直接用艾絨、桂圓、花椒、香葉、厚朴、香櫞等藥材,每晚睡前貼在肚子上。

有人說:那吃藥呢?吃藥不才是最普遍的方法嗎?

吃藥就像是在給有出口的水池注水,一邊往外排出,一邊往裡注入,這樣想要水池滿,不得到猴年馬月去?

還有,是藥三分毒,祛溼也不是一兩天的事情,長時間下來,損傷的就是肝腎了。划不來!

脾運化水液功能減弱,會使得水液在體內的停滯,形成痰飲、水腫。這些停滯的水液就是我們俗稱的內溼,就是我們重點要祛除的。

所以說脾氣不足就會引起溼氣。而健脾是祛溼的根本,健脾祛溼首選外敷肚臍貼

溼氣重脾胃不好,脾胃不好,老中醫推薦臍療法——肚臍貼

肚臍也叫神闕穴,是人體的一個重要的經穴,與經絡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中醫稱之為十二經絡之根、呼吸之門。

用艾絨、桂圓、花椒、香葉、厚朴、香櫞等,晚上睡覺前敷在肚臍上,第二天取下來就可以。

首先,在這裡面,艾絨、桂圓、花椒可以通經活絡、溫經止血、消除寒氣,專門針對脾胃寒的問題,將體內寒氣散出去,再給脾胃注入一股陽氣。補心脾、益氣血,脾胃虛就要先健脾,讓脾胃恢復他的運化之力。

其次,這種方法不會直接經過脾胃,又因肚臍的面板比較薄,就有較強的吸收和傳導能力,間接傳輸到脾胃,這也就證明了肚臍的吸收藥效之強。不會有後顧之憂!人到中年,脾胃不好,溼氣重,睡眠質量差都推薦試一試,養生之道,貴在堅持!

現在,工業化的今天,這個方子已經規模化生產,如果有人嫌自配麻煩,或者不會配比,也可以選擇成品

老中醫:出汗能祛溼?你這純粹就是蠢貨行為!

廣藥白雲山星群草本帖百年黨氏艾草貼大肚臍貼

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