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饑荒時的“救命糧”

中國註冊營養師 劉萍萍

“紅薯面,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這句話很鮮明的告訴我們,饑荒時期,香甜軟糯的紅薯曾是無數人的“救命糧”。

紅薯,饑荒時的“救命糧”

紅薯,也叫甘薯、山芋、番薯等。其中,番薯,是因為從“番邦”(國外)引入而得名。關於紅薯是如何引入我國的,有很多種說法。其中,史料記載比較明確、影響比較大的是明代末由商人陳振龍從菲律賓引種到福建。相傳當年菲律賓不允許紅薯出口,但陳振龍不惜冒著生命危險,想盡各種辦法,最後把紅薯藤編入船上的一根繩子裡面帶到國內。紅薯適應性強,很快在國內落地生根。而那一年,恰逢福建遭遇饑荒,紅薯自然就成了當地人民的“救命糧”。後來,在政府和各界人士的積極推廣下,紅薯得以迅速向全國各地廣泛傳播,並在多次饑荒中,起到了“救命糧”的重要作用。

紅薯之所以能“救命”,從現代營養學角度講,是因為它兼有穀類和蔬菜的雙重優點,除了提供豐富的碳水化合物(15。3%)和膳食纖維(1。6%)之外,還含有比較多的胡蘿蔔素(750微克視黃醇活性當量)、鉀(88毫克/100克)和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普通健康人都可以吃紅薯,以下四類人尤其適合。一是經常便秘的人群。紅薯富含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二是高血壓患者。紅薯高鉀低鈉,是高血壓患者的理想主食。三是一到晚上就視力不佳(暗適應能力下降)的人。紅薯中的β胡蘿蔔素在人體內能轉化為維生素A,有助於維持夜視力。四是減肥的人。紅薯脂肪很低,澱粉含量比普通主食少,而且飽腹感很強,有助控制體重。但紅薯升糖指數較高,糖尿病患者要少吃。胃酸分泌過多的人也要控制好量,以免引起燒心等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