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了一份全熟牛排,被嘲笑是“土鱉”,牛排到底應該吃幾成熟?

因為一些特殊原因,今年我加入了“囤貨大軍”的行列,我的囤貨清單主要以“三高”食品為主,“高營養、高蛋白、高熱量”成了首選,所以我囤了很多大希地的牛排和梅林午餐肉。

週末,我煎了一塊全熟牛排,卻被老公罵是”土鱉“

煎了一份全熟牛排,被嘲笑是“土鱉”,牛排到底應該吃幾成熟?

他說,人家牛排都吃幾成熟的,我卻把牛排做成全熟,一頭牛身上最嫩的部位就那麼一點,而我卻把它煎成全熟來證明我的牙齒好,簡單是暴殄天物,愧對死去的牛。

一聽這話,我真是氣不打一處來,吃全熟牛排就”土鱉“了,於是,我決定給老公上一課。

相信很多人去西餐廳點牛排,都會

被問到

吃幾成熟,但凡有誰點一個全熟,總會被服務員暗中嘲笑。

這也逼得愛吃熟食的中國人必須得接受牛排那”三分熟、五分熟、七分熟“的吃法。

而事實上,吃幾成熟牛排的歷史不過40來年,而吃全熟牛排的歷史卻有近1000年了。

煎了一份全熟牛排,被嘲笑是“土鱉”,牛排到底應該吃幾成熟?

牛排最早的雛形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時代,那時鐵木真的部隊橫掃歐洲,出征時都會帶上生牛肉作為軍糧,將士們將它們裝進皮囊裡,塞在馬鞍下,被屁股坐實。

騎馬的顛簸加上摩擦,一來二去,屁股下的牛肉也被磨熟了,士兵們拿出來撒一點鹽就可以直接吃了,十分美味,久而久之,這種吃法也就流傳了下來。

西方的牛排最早的記錄是出現在18世紀的美國新澤西州,最初也是王公貴族的食品。

而到了18世紀末,美國工業開始迎來了百年瘋狂發展時期,工人階級成了社會主要階層,同時因為養牛成本低,以及牛肉營養好,因此牛肉得到了工人階級的青睞,成了他們聚餐的主要食品。

煎了一份全熟牛排,被嘲笑是“土鱉”,牛排到底應該吃幾成熟?

畢竟是工人,吃東西自然沒有貴族那麼講究,不要求精耕細作,反而更喜歡粗狂做法,放在火上烤制,差不多熟了就開吃。

慢慢地,這種“外焦裡嫩”的做法開始流行了起來。

而真正讓“現代牛排吃法”爆火的是20世紀80年代

《紐約客》、《時代週刊》。

當時,美國的幾家雞肉加工廠發現,牛也可以像雞一樣進行流水式餵養,發現這個巨大商機的加工廠,就找了當時的主流媒體

《紐約客》、《時代週刊》做廣告宣傳。

煎了一份全熟牛排,被嘲笑是“土鱉”,牛排到底應該吃幾成熟?

他們不僅將生吃牛排包裝成一種文化,同時還為牛排制定了不同的熟成,如:

全生,三分熟,五分熟,七分熟,全熟。

除此之外,牛排又按口感和部位被為

菲力,西冷,肋眼、T骨牛排。

所以,真正按“熟成”成度來區分牛排不過幾十年的歷史。

所以,到底誰是“土鱉”,吃全熟牛排不過是符合了自已的喜歡而已。

特別是現在這種特殊時期,還真是不太敢去餐廳吃牛排,所以自已動手在家煎反而更安全。不過在選牛排時,還是要注意一點。

我們常見的牛排有整切牛排和原切牛排的區別,很多人都弄不明白這兩種有什麼區別。

其實,對於一般廚藝人而言,建議大家選擇整切牛排,因為整切牛排是經過醃製的,拿回家就可以直接煎,有了預處理這道工序,基本上都不會翻車。

煎了一份全熟牛排,被嘲笑是“土鱉”,牛排到底應該吃幾成熟?

但是,原切牛排則不同,原切牛排就是一塊生牛肉,最後煎出來的口感如同,全賴烹飪水平,對於一般廚藝者而言,這就是很容易翻車的一種選擇。

就肉質本身而言,整切和原切並沒有區別,完全可以依據自已的手藝來選合適的。

我囤的這一款牛排是大希地的整切牛排

10片裝,

5塊西冷牛排+4塊眼肉牛排+一塊菲力牛排

,還會隨機贈送2塊,一共12片。

畢竟對於我這種廚房菜鳥來講,這是最好的選擇。

煎了一份全熟牛排,被嘲笑是“土鱉”,牛排到底應該吃幾成熟?

現在是618活動期間,領券還可以減20,平均算下來才15。9元一片,這個價格十分划算。

下面是連結,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下單購買。

煎了一份全熟牛排,被嘲笑是“土鱉”,牛排到底應該吃幾成熟?

【贈 2片牛排】大希地整切牛排

檢視

裡面有製作方法,買回來就

可以做

,簡單容易上手。

不用擔心包裝和物流,都是專業保鮮的包裝袋,物流相當給力,不會因為天氣原因變質,放心購買。

有的朋友或許會認為這個價格的牛排,會擔心質量問題,關於這一點,小雨在之前的一篇文章裡有分析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下面的連結看一下。

大希地牛排15。9元一片,值得買嗎?親測後,揭開其真相

關注小雨,一起做過有知識的吃貨。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雨霽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