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我們要把最頑固的壞習慣改掉,成為他們最好的榜樣

孩子在慢慢成長,大人也是一樣。沒有哪個大人敢拍胸脯說自己要孩子改掉的壞習慣完全不會出現在自己身上。其中一些習慣對我們來說已經根深蒂固,可要是我們給自己制定的是一套行為標準,引導孩子的時候又採用另一套標準,孩子在破壞規矩的時候就很難理解自己究竟錯在哪裡。

為了孩子,我們要把最頑固的壞習慣改掉,成為他們最好的榜樣

那是不是意味著孩子一生下來,我們就得變成完美的天使?基本上沒人可以做到。要是你們有誰能夠說自己是孩子完美的榜樣,那我真的會羞得抬不起頭來。

我不記得到底有多少次,孩子們也可以因為我的壞習慣,罰我晚上不要吃晚餐,說不定我這幾天還做錯了什麼有可能被罰不能出門玩,此刻我只能希望孩子們千萬不要想起來。

在親子溝通的過程中,我們該怎麼說才不會出現“雙重標準”呢?讓我們來看看下面的例子。

為了孩子,我們要把最頑固的壞習慣改掉,成為他們最好的榜樣

當你因為女兒說髒話懲罰她,卻遭到她的反駁“為什麼我不能說髒話?你自己一天到晚都在說。真是不公平!”

而你想說“因為我是大人,我愛幹嗎就幹嗎。還有,你是女孩子,就是不能說髒話”的時候,可以試試“客觀評論”與“提供客觀資訊”相結合。

“你說得對,我是常常不小心說了髒話,但是說髒話會讓人覺得反感,這是很不禮貌的行為。所以,我會盡力把這個壞習慣改掉,我們互相幫助一起改掉這個毛病,好嗎?”

為了孩子,我們要把最頑固的壞習慣改掉,成為他們最好的榜樣

可以試試跟孩子一起承擔“邏輯後果”,“你說得非常對,我們都不應該說髒話。不如這樣,我們把這個罐子裝滿玻璃珠,一旦有人說髒話,就拿一粒玻璃珠出來,要是一週過完,罐子裡的玻璃珠還剩四分之三,或者更多,我們就去外面吃大餐,我請客。”注意,別用太大的罐子。

為了孩子,我們要把最頑固的壞習慣改掉,成為他們最好的榜樣

可以試試“使用代詞我”:“我知道不該要求你做一套,自己做的又是另一套。我也不喜歡聽到自己說髒話,有時候看到自己說的髒話讓朋友覺得反感,我心裡就會覺得很愧疚。從現在開始,我會盡我所能改掉這個壞習慣,同時,我也不允許你再講髒話,我希望你可以改掉這個壞習慣。”

如果你採用了我在上面列出的改善建議,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雖然你現在還不是完美的天使,但是很快,你就會長出天使的翅膀!

為了孩子,我們要把最頑固的壞習慣改掉,成為他們最好的榜樣

我有時覺得,孩子來到這個世上就是為了把我們變成更好的人。我們是那麼地愛孩子,願意為了他們把最頑固的壞習慣改掉,因為我們要成為孩子最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