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輟學當廚房小工,終當老闆竟因此事惹怒食客

來自廣西的小哥李大明是個老實勤奮的年輕人,從16歲後就開始在廚房做小工,最後決定自己創業,在中山開了一家大眾化的小餐館,從剛開始的門可羅雀到後來的門庭若市,他經歷了無數艱難。

16歲,一個花季少年最美好的青春年華,以夢為馬,不負韶華。不過,一場突然而來的家庭變故,讓這個對未來懷有美夢的少年,生活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後不得不輟學,跟著村裡的叔伯來到廣東打工,輾轉過多個城市,廣州、佛山、中山等等都待過。因為村裡鄉里出來的大部分都是從事餐飲行業的多,順其自然地大明也進入了餐飲行業。這個行業的特點就是髒累,工作不穩定,經常要換場地。

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也多虧自己的老實虛心學習,經常會得到一些老師傅的指點,慢慢在廚藝方面得以獨當一面。在一家較大型的餐館工作了將近兩年,由於老闆經營不善加上大環境也不好,最後倒閉收場。後來就跟兩個老鄉一起合夥開起來一家大排檔,可是生意一直不溫不火,後來生意夥伴之間出現了一些矛盾,最後也是散夥了。

這次的失敗對於大明的打擊挺大的,自己兢兢業業的打拼,最後落得這個結局,很不甘心。期間,妻子的照顧和鼓勵,讓大明走出了陰霾,重新燃起了信心,這次兩夫妻商量,決定一起搭檔做個小餐館,起名叫“小哥下廚”,挺符合大明的形象,人長得壯實,面相一看就是個腳踏實地的老實小哥。

這麼些年來,大明工作過的餐館大大小小的少說也有十幾二十家,這些經歷是很有用的,大明也總結出不少餐飲行業的經驗竅門。對於開店選址,大明說:“門店不能開得太偏,那樣沒人去吃,開在鬧市區,又付不起高額的房租”。房租一年兩萬多,地方雖然不是在鬧市區,但周圍有很多貨代公司,打工族不少,還靠近學校,這樣能保證顧客的數量。

上一次的失敗,家裡已經沒什麼積蓄了,這次找親戚朋友借了一些錢,小哥下廚才得以開張營業。房租、冰箱、桌凳、鍋碗瓢盆花光了剩餘的資金。簡簡單單不到30平米的餐館,除去廚房,只能放下6張桌子,他找來妻子的刺繡作品和孩子的“畫作”掛在牆上,有了家的溫馨感覺。後來,說到對於小哥下廚的評價,食客們說的最多的就是:家的味道。

起早貪黑,在夫妻的同心協力下,餐館的生意越來越好,回頭客越來越多,也招進來一個廚房小工,一個服務員。但是,隨著生意的紅火,一個讓大明很無奈的問題就出現了,店鋪內只能放得下6張小桌子,一張桌子也只能坐四五人,到了飯點生意好的時候根本不夠位置坐。

餐廳門口有一片不大不小的空地,擺上桌子正合適,但是廣東這邊太陽過於熱情,晚上還好,白天在外面根本坐不住。而且廣東雨水,還喜歡搞突襲,出現過多次突然下雨,搞得食客們狼狽不堪,食慾大減,用餐心情可想而知,聽著客人們的抱怨,大明心裡也不是滋味,對於一向以客人體驗為重大明來說,是個必須馬上解決的問題。

經過一番思考,大明想起了一種雨篷,可移動推拉篷,這種篷的最大特點就是靈活方便,整體可以移動,長度可以伸縮推拉。就是說,平時沒有太陽和下雨,用不著篷的時候收縮起來,靠牆上,一點不礙事,不佔用多少空間。用的時候只要兩個人兩邊同時推拉,就可以迅速開啟,不費力不費功夫,就算大雨突襲也不怕了。

附近的商家也有不少都做了推拉篷的,都是本地的一些小商家,質量看上去都不怎麼理想,這就促使大明選擇透過網上來尋找廠家。大明網上搜了一通,仔細諮詢了幾個廠家,對比了價格、材質、規格、安裝售後等了解之後,決定選擇鄰市江門新會的廠家,湘粵在網上口碑不錯,大廠子,當然,質量過關才是硬道理,最後安裝完成後果然沒讓大明失望。

相信,有了湘粵推拉篷的助力,大明的小哥下廚一定會越做越紅火,天天爆棚。大明說他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跟菜販討價還價,跟食客將心比心。

16歲輟學當廚房小工,終當老闆竟因此事惹怒食客

大排檔推拉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