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後,這艘南極最有名的沉船,找到了!

1915年10月27日,在被南極威德爾海的浮冰圍困281天之後,“堅忍”號(endurance)再無回天之力,徹底被浮冰擊垮。海水湧入船內,船上的28名英國南極探險隊隊員只能棄船,撤到浮冰之上。20多天後,“堅忍”號沉入海底。

“堅忍”號的沉沒,擊碎了探險隊隊長沙克爾頓讓人類首次穿越南極大陸的夢想,卻成就了他讓每個隊員都活著回去的堅忍求生傳奇。

將近107年之後,2022年3月9日,一條令人震驚的訊息傳遍世界:“堅忍”號找到了!

在由英國慈善機構福克蘭海事遺產信託基金組織並資助的“‘堅忍’號2022”專案中,無人潛水器在威德爾海水下3000餘米處,拍攝到了“堅忍”號殘骸的最新影像。影像顯示,這艘沉船依然儲存相對完好。

“堅忍”號是南極地區最著名的沉船之一。當年,它究竟擔負了怎樣的南極探險使命?又遭遇了怎樣的厄運?“堅忍”號會被打撈出水嗎?

回答這些問題,還要從南極探險史上的“英雄年代”說起。

01

“英雄年代”的壓軸大戲

直到19世紀末,南極依然是個謎,當時的人們並不能確定它究竟是一個大陸,還是由冰雪覆蓋的群島。

當20世紀來臨,人們將目光聚焦這裡,一支支探險隊接踵而至,迎來南極探險史上的英雄年代。

人們一般把這一“英雄年代”的起始追溯到1895年。這年4月,德國學者在德國不來梅舉行的地理學會議上,提出了前往南極探險的動議;隨後7月在倫敦舉行的第六屆國際地理大會上,與會者普遍認為,南極是最值得探險家們關注的地方,是地球最後的邊疆。南極探險浪潮隨之而來。

進入20世紀之後,英國、德國、瑞典、法國、澳大利亞、挪威、日本等國的探險家紛至沓來。

其中,挪威的阿蒙森、英國的斯科特和沙克爾頓,是群星中最閃亮的3顆。

1909年9月,斯科特公佈以南極點為目標的南極考察計劃,當時他志在必得。雖然後來有意前往南極點的,還有德國探險家菲爾希納、日本探險家白瀨矗,以及1909年抵達北極點後想乘勝追擊的美國探險家皮爾裡。但是,已經有過從羅斯海向南極點進軍經驗的斯科特,並沒有把他們放在心上。事後證明,菲爾希納和白瀨矗確實都沒能實現目標,皮爾裡則沒有成行。

就在斯科特向南極進發時,他收到了阿蒙森加入南極點競賽的電報。作為在1906年第一個走通北極西北航道的探險家,阿蒙森原準備駕駛“前進”號向北極點進發,成為第一個到達北極點的人,但還沒動身,就收到了皮爾裡到達了北極點的訊息,於是他掉轉船頭向南進發,成為斯科特的意外競爭者。

1911年12月14日,阿蒙森率領的5人小分隊在人類歷史上首次抵達南極點。一個多月後的1912年1月17日,斯科特率領的5人小分隊也到達南極點。但在返程途中,斯科特一行全部遇難。

他在遺言中寫道:“我們將像紳士一樣死去。這也證明,在這趟兇險的征途中,我們並沒有失去崇高的精神和堅韌的力量。”

沙克爾頓能夠與阿蒙森、斯科特一起成為英雄年代“三劍客”之一,正是源於其搭乘“堅忍”號的1914年南極探險之旅。對南極一直懷有雄心的沙克爾頓認為,首抵南極點的榮耀已經被人摘取,最後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就是從威德爾海穿越南極大陸到達羅斯海。

在此之前,菲爾希納所帶領的德國南極探險隊,也是準備從威德爾海登陸,經南極點穿越南極大陸。但是,探險隊駕駛的“德國”號在威德爾海航行時,被浮冰凍住,計劃失敗。沙克爾頓這次計劃登陸的威德爾海瓦瑟爾灣,正是以菲爾希納探險隊的船長理查德·瓦瑟爾的名字命名的。

沙克爾頓決心完成菲爾希納未能穿越南極大陸的壯舉,同時希望在斯科特輸給阿蒙森的南極點競賽之後,重建英國在南極的霸主地位。正如他在此次探險計劃書中所寫:

“這將是一次比到達南極點並返回更偉大的征程。我認為,英國有責任完成這一壯舉,因為我們已經在征服北極點和南極點的努力中落敗,現在留給我們的最偉大的,也是所有徵程中最激動人心的使命,就是——穿越南極大陸。”

1914年8月8日,“堅忍”號從英國普利茅斯啟航,一路南下,經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駛往福克蘭群島東面的南喬治亞島,並在這裡完成最後的補給,駛向威德爾海。

02

“堅忍”號沉沒

“堅忍”號原名“北極星”號,是一艘長144英尺(約44米)的三桅木船,由挪威一家造船廠用櫟木、樅木、橡木等建造,受撞擊能力強,適合於南極航行。沙克爾頓將其購來用於這次南極之行,並用家族“堅忍制勝”的箴言,將船重新命名。

1914年的最後一個月,“堅忍”號向著威德爾海較高的緯度駛去。雖然此時已是南極的夏季,但到處是浮冰,碎小的浮冰在狂風“驅趕”下很容易便聚在一起,將海面凍結。“堅忍”號在浮冰區航行,越往南走越困難。1915年1月18日,“堅忍”號被海冰凍住無法動彈,雖然瓦瑟爾灣的海岸已經在望,但是隻能隨浮冰向北漂流,離目的地越漂越遠。

1915年10月27日,是“堅忍”號上每個隊員都無法忘記的日子。這一天,“堅忍”號被浮冰徹底擊垮。

甲板被擠壓變形,用於減緩衝擊的龍骨被壓斷,海水湧入船內。沙克爾頓只得命令隊員棄船,在附近的浮冰上安營紮寨。

沙克爾頓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對一個海員而言,他的船絕不僅僅意味著一個漂浮的家園,我在‘堅忍’號上傾注了所有的雄心壯志、熱切期盼與渴望。現在,船正扭曲呻吟著,船身的木料不斷開裂,傷口逐漸張大,它的職業生涯才剛開始不久,卻要慢慢放棄自已有靈性的生命。自從被浮冰圍困以來,它向西北方向漂流了570多英里,281天后它終究被壓垮了,被遺棄了。”

冰上的第一夜,沙克爾頓無法入眠。直到午夜,他還在冰上踱步,思索著下一步的對策,耳邊不時傳來浮冰相互擠壓的摩擦聲和“堅忍”號嘎吱作響的破裂聲。

如何讓全體隊員活著回去,已經取代了穿越南極大陸的夢想。

在接下來的幾周時間裡,隊員從“堅忍”號殘骸中搶救出了食物、救生船和其他物資。11月21日,“堅忍”號完全沉入海底。

03

“最成功的失敗”

這次沉船之前,沙克爾頓已有過兩次南極探險經歷。第一次是參加斯科特率領的探險隊,作為首次衝擊南極點小分隊的一員,因表現不佳,探險沒有結束,他就被斯科特提前送回國內。第二次是他自己組隊向南極點發起衝擊,但止步於距離南極點156公里處。就目標實現度而言,這一次的失敗更大——計劃穿越南極大陸,卻沒有踏上大陸一步。

然而,這次最大的失敗,卻在戰勝千難萬險後變成了“最成功的失敗”。

沙克爾頓、“堅忍”號船長沃斯利、二副克林、攝影師赫爾利、醫生麥克林、木匠麥克尼什等眾多探險隊員的日記和回憶,全方位地記錄下了這次不可思議的求生過程:

第一步:登陸象島。探險隊在向北漂流的浮冰上建起營地後,棲身於冰上。1916年4月9日,浮冰徹底碎裂。他們結束冰上生活,分乘從“堅忍”號上搶出的3艘救生船,在滿是浮冰的大海中,划向南極半島東北部的象島。冰山、湧浪、狂風、暴雪,白天航行、晚上找浮冰宿營,7天后他們終於在象島登陸,重新站在了堅實的大地上。然而,象島除了一片荒蕪,不在任何航線上,也極少有船途經這裡,待在這裡並非長久之計。

第二步:海上奇航。4月24日,將22名隊員留在象島由副隊長懷爾德負責,沙克爾頓帶領沃斯利、克林等5人,駕駛長僅22。5英尺(約7米)的救生船“詹姆斯·凱爾德”號再次出發,穿越海況最惡劣的海域,趕赴800英里(約1300公里)外南喬治亞島上的捕鯨站搬救兵。沙克爾頓寫道:

“接下來的16天,是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度過的,這是一個與命運殊死抗爭的故事。”

5月10日,一葉扁舟抵達南喬治亞島西岸,完成了世人難以想象的大海航行,但捕鯨站卻在該島的東岸。

第三步:翻越冰山。5月19日,沙克爾頓讓已經精疲力竭的三人就地等候,自己帶著沃斯利和克林翻越山峰和冰川,穿越南喬治亞島,找到捕鯨站。沙克爾頓說:“從來沒有人從南喬治亞島海岸的任何一處,走到內陸超過1英里,我認識的捕鯨人都認為這個地區是無法進入的。”經過36小時日夜跋涉,他們終於順利穿越南喬治亞島。隨後,就地等候的3人也從島的另一邊被接了過來。

第四步:冰海馳援。沙克爾頓先是借到英國一家公司的“南方天空”號前往象島,但在離島不到100公里處,受阻於浮冰被迫返航;第二次他獲烏拉圭政府無償提供的“水產研究所1”號小型調查船再次起航,同樣因浮冰無功而返;第三次他找到一艘名為“艾瑪”號的船,航行到達距離象島160公里的海上,還是由於海況惡劣被迫返航;第四次他接受智利政府提供的“伊爾科”號鋼殼船出發,終於在8月30日出現在留守象島隊員的視野中。

歷盡千難萬險之後,包括水手、醫生、科學家、攝影師、木匠、廚師等所有隊員都倖存了下來。

如今,“堅忍”號在其沉沒將近107年後重新被發現,它會被打撈出水嗎?

參與此次探索發現“堅忍”號專案的相關人士說,

“堅忍”號將在海底保持原樣。

雖然,今天的人們只能透過照片看到“堅忍”號在水下的船影,但將近107年前的那次南極探險,特別是沙克爾頓“堅忍制勝”的求生故事,將永遠激勵著後來者。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楊蓉

本文作者:環球雜誌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朱瓅

百年後,這艘南極最有名的沉船,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