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只有一部作品沒有被拍成電視劇,別再猜《越女劍》了根本不是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先生的小說。好想回到那個年代,回到那個無憂無慮,躺在床上讀武俠小說的年代。那時候天還是那麼藍,水還是那麼清,我還是那麼年幼。而如今,書籍早已泛黃,潑墨略帶滯色,時光也不再那麼悠悠。

金庸只有一部作品沒有被拍成電視劇,別再猜《越女劍》了根本不是

有時候閒下來會想,為什麼要讀武俠小說?在武俠式微的今天,在喧囂的社會,武俠小說已經沒落,為何還要繼續閱讀呢?是守舊還是執念?是不屈還是堅持?或許就是一種習慣,正如習慣了每天三頓飯一樣,少了一頓,總覺得缺了點什麼。

很感謝梁羽生先生,在1954年率先舉起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大旗,寫出了一系列精彩的武俠小說,為武俠小說的發展和創新,提供了先機。開風氣之先者,梁羽生也。發揚光大的人則是金庸先生,金庸和梁羽生是同事,在梁羽生的鼓勵下,金庸開始寫小說,寫的第一本武俠小說是《書劍恩仇錄》,至此金庸接連寫下了15部作品,直到1972年封筆。

從1955年的《書劍恩仇錄》到1972年的《鹿鼎記》,金庸先生一共寫了17年的武俠小說,為我們貢獻了十五本小說。這些小說的質量可以說都是非常高,特別是《天龍八部》、《鹿鼎記》、射鵰三部曲、《笑傲江湖》這些更是金庸先生的代表作品,不但名氣大,而且經常被翻拍。最近王晶就連續拍攝了兩部金庸武俠電影,一部是《倚天屠龍記》,一部是《天龍八部》,可見金庸的作品永不過時。

金庸只有一部作品沒有被拍成電視劇,別再猜《越女劍》了根本不是

如果說上述幾部作品是金庸第一梯隊的作品,被讀者和導演廣為熟知的話,那麼《碧血劍》、《俠客行》、《飛狐外傳》、《雪山飛狐》、《書劍恩仇錄》、《連城訣》則屬於第二梯隊的作品,這些作品名氣不如上面幾部,質量也不如上面就幾部,但是質量和名氣還是有的,所以被改編成影視劇的次數也是很多,舉個例子,就拿《俠客行》來說,這部小說就被改編了不下五次,可見金庸小說的風靡。

至於很少被翻拍的幾部,像《白馬嘯西風》、《越女劍》、 《鴛鴦刀》則屬於冷門作品了,之所以冷,還是跟篇幅有關,畢竟這三部作品的篇幅都很短,尤其是《越女劍》就像一篇萬字文章。如此篇幅對於導演和編劇來說,挑戰性很大。一部電視劇想要收回成本,自然是集數越多越好,可是這三部作品,篇幅就那麼一點,如何填充情節,實在費力,不如捨棄,選擇那些熱門的金庸小說翻拍了,既不用花費大量心思改編,而且還能保證收視率,風險小,收益有保證,何樂而不為呢?

金庸只有一部作品沒有被拍成電視劇,別再猜《越女劍》了根本不是

在這三部冷門作品中,《白馬嘯西風》曾在1982年改編成電視劇,由姜大衛主演。《越女劍》曾在1986年被改編成電視劇,李賽鳳、嶽華主演。而《鴛鴦刀》呢,則被改編過兩次電影,第一次是在1961年,林鳳、石堅等人主演,第二次是在1982年改編,惠英紅、孟元文主演。兩次改編都是電影,沒有改編成電視劇,其實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這部小說就是金庸為電影寫的,本來就是拿來拍電影的。第二個原因,篇幅短,不適合拍攝電視劇。

冷門的越冷門,大熱的繼續大熱,這也是金庸小說兩極分化的原因。即便如鬼才王晶者,也是選擇諸如《鹿鼎記》、《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這樣的大熱作品翻拍,沒辦法,誰也不願意做賠本的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