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公伏還是母伏?答案來了

老話說“寒有三九,熱有三伏”,三伏天太陽當空、酷暑烤人,這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時間段。如今夏至節氣已過,馬上就要迎來炎熱的三伏天,那麼今年哪天入伏?是“母伏”還是“公伏”?今年三伏天持續幾天?

是公伏還是母伏?答案來了

2022年三伏天時間表

老話說“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四庚數中伏,秋後一庚為末伏”,說的就是從夏至這天開始計算,往後的第三個庚日就是就是入伏(頭伏)的起始時間,第四個庚日就是中伏的起始時間,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包含立秋這天)就是末伏的起始時間。

什麼是“庚日”?我國古代用天干地支來記錄時間,俗稱“干支紀日法”,分別由10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2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組成60甲子,分別表示60天,每60天為一個週期,迴圈記錄。舉個例子,今天是甲子日,那麼明天就是乙丑日,後天就是丙寅日,大後天就是丁卯日,按照順序週而復始的記錄。

庚日也就是帶有“庚”字的日子,如下圖分別是庚午日、庚辰日、庚寅日、庚子日、庚戌日、庚申日,庚日總共有6個。我們不難發現“庚日與庚日”之間都間隔10天,因此初伏和末伏分別持續10天。

是公伏還是母伏?答案來了

今天夏至日在6月21號,為“乙巳日”,往後分別為丙午日、丁未日、戌申日、己酉日、庚戌日……,因此夏至後的第一個庚日為“庚戊日”,這天為6月26號。6月26號後每隔10天分別為一個庚日,因此夏至後的第二個庚日在7月6號,為“庚申日”;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在7月16號,為“庚午日”,這天也是入伏的時間;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在7月26號,為“庚辰日”,這天也是中伏的開始時間;夏至後的第五個庚日在8月5號,這天為“庚寅日”;夏至後的第六個庚日在8月15日,這天為“庚子日”。

“秋後一庚為末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的開始時間,今年立秋的時間在8月7號,為“壬辰日”,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在8月15號,因此末伏的開始時間為8月15日。老話說“秋後必有一伏”,那就是指末伏,因此立秋後還會炎熱一段時間,這也是“秋老虎”的由來。

是公伏還是母伏?答案來了

如果夏至與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那麼中伏就有10天;如果夏至與立秋之間有5個庚日,那麼中伏就有20天。今年夏至與立秋之間有5個庚日,分別在6月26號、7月6號、7月16號、7月26號、8月5號,因此今年中伏有20天,是加長版三伏天。

2022年三伏天時間表:

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總共10天;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總共20天;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總共10天。

2022年7月16日入伏,8月25日出伏,整個三伏天持續40天。現在三伏天還沒有到來,但是我國多地已經出現38℃以上的高溫,可以說天氣已經很熱了,但是由於受副熱帶高壓的影響,地面的熱量還在不斷積累,到了三伏天地面的熱量積累到最大,因此往後天氣還將繼續變熱,三伏天往往是一年中最熱的期間段,我們一定要做好防暑準備。

是公伏還是母伏?答案來了

伏分“公母”,今年入伏是“公伏”還是“母伏”?

根據古代《陰陽學》的說法,把奇數(單數)日期定為陽,把偶數(雙數)日期定為陰,而陽為“公”,陰為“母”。

2022年7月16日入伏,對應的農曆時間為六月十八,十八是偶數,因此今年是“母伏頭”。

那麼“母伏”和“公伏”有什麼說法?老話說“雨淋母伏頭,炕頭長蘑菇”,說的意思是如果入伏是母伏,這天下雨就預示著接下來一段時間的雨水多,潮溼的天氣導致炕頭都長出了蘑菇;老話還說“雨淋公伏頭,曬破狗舌頭”,說的是如果入伏是公伏,這天下雨就預示著接下來一段時間高溫少雨,炎熱的天氣把狗舌頭都曬破了,說明天氣異常炎熱。

是公伏還是母伏?答案來了

總結,今年的三伏天從7月16號一直持續到8月24號,總共40天,我們一定要做好防暑準備。每年夏至日對應的“六十甲子”不一樣,因而每年夏至後的第一個庚日都不一樣,因此每年入伏的時間幾乎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