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算的?多少天?一伏、二伏、三伏要吃點啥?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前兩天,我們這裡的天氣又悶又熱,跟桑拿天似的,稍微動動便是一汗,令人忍不住地直嚷嚷,三伏天還沒到咋就熱成這樣?

01、那麼,今年的三伏天啥時到呢?

咋算的?多少天?一伏、二伏、三伏要吃點啥?

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的“三伏天”,時間節點大約在陽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之間,24節氣的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

2021年的伏天從7月11日開始,到8月19日結束,合計40天。頭伏為7月11日到7月20日;中伏為7月21日到8月9日;末伏為8月10日到8月19日。除了中伏為20天外,頭伏和末伏都是10天,

三伏天的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風速小,體感極不舒服,渾身上下總是汗津津的,彷彿進了澡堂子的汗蒸房一樣。

故此,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說法兒。

老輩人認為“三伏天”應規避“伏邪”。唐人張守節道:“伏者,隱伏避盛。”這個“伏”字即是提醒人們注意避暑,稍安勿躁,平安過夏。

咋算的?多少天?一伏、二伏、三伏要吃點啥?

三伏天悶熱難耐,主要原因是由於夏季晝長夜短,毒辣辣的日頭下,導致地表持續吸收熱量,再加上夏季雨水相對頻繁,熱氣蒸騰,自然會增長空氣溼度。

02、一伏、二伏、三伏咋推算的?

三伏的推算與古代“干支紀日法”密切相關。

“干支紀日法”是以天干與地支組合來紀日的古老曆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10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12地支。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比如庚子日、庚寅日、庚申日等依次類推,庚日每10天便重複出現一次,迴圈往復。

曆書規定:“夏至三庚便數伏。”古人依照幹、支紀日的排列,夏至過後的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

咋算的?多少天?一伏、二伏、三伏要吃點啥?

為啥以庚日算伏呢?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與五行搭配中屬金,金怕火,在數伏天氣中逐日消減,因此古人以庚日來計“伏”。

每年的初伏與末伏的天數相同,皆為10天。中伏則有所區別,為10天至20天區間。說到這裡問題來了,為啥中伏的天數不一樣呢?

究其原因,在於每年的庚日岀現的節點有所不同。也就是說,庚日出現的早與晚,是導致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根本原因。

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有5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換言之,中伏在立秋後結束,三伏為30天;如果中伏在立秋前結束,即為40天。

03、一伏、二伏、三伏要吃點啥呢?

咋算的?多少天?一伏、二伏、三伏要吃點啥?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咱們國家地域遼闊,風俗民情各有特色,入伏後的飲食區別是很大的。

在北方大部分地區,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一說。入伏時,恰逢新麥入倉,磨新麥吃新面,以此表達慶祝豐收的喜悅,也是對自己辛苦勞作的犒賞。

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餃子是麵食中的傳統美食,營養又美味,老少皆宜。三伏天,人們慵懶倦怠,吃點餃子,可以提高萎糜不振的食慾,增強扺御炎熱夏季的體質。

餃子還叫“福貼”,有納福吉祥富貴之意,而“伏”又與“福”諧音,入伏吃餃子,表達了人們祈福平安度過酷暑的願望。

咋算的?多少天?一伏、二伏、三伏要吃點啥?

北方人吃麵上癮,三天不吃麵心裡就抓撓。二伏時間長最難熬,農事活動十分繁重,天天吃餃子太過麻煩。若是用剛打的新麥子面擀成麵條,煮熟放入涼水中撈出,拌上黃瓜絲和調好的蒜泥,不失為開胃又頂飢的美餐。

到了三伏,天氣稍微涼快了一些,麵條再喜歡吃也得換換口味了,這時主婦們會攤上一些香噴噴的蔥花餅,炒上一盤自家土雞下的雞蛋,再佐以幾樣入口的小菜,既清爽又解饞,想想都流口水。

而南方地區的人們呢?伏天吃食要比北方講究的多,比如江西、湖南那裡有“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的說法,三伏天喝點有營養的雞湯,可以補充身體因炎熱而消耗的能量。

最顛覆人們認知的是,只有寒冬臘月才會喝的羊肉湯,卻是江蘇徐州人伏天大塊朵頤的最愛,並且民間還會在入伏後舉辦“伏羊節”,人們吃羊肉,喝羊湯,大汗淋漓,好不快活。

咋算的?多少天?一伏、二伏、三伏要吃點啥?

為此,當地甚至流傳著“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的老話,這種以熱抑熱的飲食方式,真是與眾不同,令人眼界大開。

還有上海人喜歡頭伏吃餛飩,二伏喝茶,杭州人有頭伏火腿二伏雞”的習慣,長沙人則與徐州人有一拼,除了吃雞肉外,熱量極高的狗肉也是伏天餐桌上最常吃的食物。

綜上所述,說了這麼多有關伏天的小知識,我認為大家也不必因“恐熱”而糾結,“該熱不熱,五穀不結”,寒暑交替,四季輪迴,有一個好心情比啥都最重要,心靜自然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