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奶茶,是新國潮?

近年來內卷這個詞已經在奶茶市場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我國奶茶市場容量將達到986億元。同時,由於新式茶飲的爆火,預計2023年奶茶市場規模將超過1200億元。

在白熱化的奶茶競爭市場下,主打高階茶飲市場的奈雪的茶成功上岸,登陸港交所掛牌,同樣瞄準高階茶飲市場的喜茶也頻頻收穫融資,就連奶茶界的“拼多多”蜜雪冰城也啟動了A股IPO計劃。

在這些新式茶飲取得成功的吸引下,各式茶飲紛紛花式內卷爭奪市場,在各類層出不窮的商業競爭中,普遍有一個共同追求的策略,就是打上“國潮”標籤。

前有奈雪在春節期間推出虎年限定把生肖元素刻上奶茶杯、喜茶聯名熱播古裝劇《夢華錄》推行點茶文化,後有“國潮頂流”茶顏悅色門店火爆需排隊幾小時。

但在近日,同仁堂、華北製藥、童涵春堂等老牌藥業紛紛跨界以傳統養生藥材切入國潮茶飲這一細分賽道,主打健康養生概念的奶茶,古老的“中藥”也開始文藝復興,力求與奶茶合體,貼上國潮標籤以求貼近年輕群體。

但中藥與奶茶的搭配,前所未有的新結合究竟是新國潮食品趨勢還是營銷噱頭?

“茶是養生的,奶是健康的,所以喝奶茶既健康又養生”,當網路段子照進現實是什麼模樣?

在年輕人的觀念中,科技發達的社會中醫已經更走向與養生、調理身體的路徑。但對於年輕人來說,“威士忌裡泡枸杞”、“在可樂裡放生薑”已是對養生最大的尊重,如此一來中藥與奶茶的結合便不是那麼的難以接受,敏銳地察覺到年輕人觀念改變的商家們自此紛紛湧入這一小眾市場。

基於藥房、藥企在中藥原材料渠道的優勢以及與生俱來帶給消費者信任感的背景,同仁堂、童涵春堂、張仲景大藥房、華北製藥等國藥老字號紛紛切入了將傳統中藥融合新式奶茶新茶的賽道,另外也有一些城市出現了本地藥房推出了中藥奶茶店,往往藏於中醫館、藥房內。

同仁堂推出的熬夜水則含有人參、大棗、貢菊、羅漢果和蜂蜜,苦瓜美式被稱為“內卷解藥”、穿心蓮美式被稱為“冇愛解藥”、益母草玫瑰拿鐵被稱為“愛情解藥”、竹炭黑芝麻拿鐵被稱為“生活解藥”。另外還有羅漢果美式、人參冷萃特調、薑黃燕麥拿鐵、枸杞拿鐵等中藥特色飲品。

另一百年老店童涵春堂則推出草本飲品,同樣也離不開新增中藥材,由荷葉、苦蕎、黑茶等製作的九曲荷葉刮油水,在功效上宣稱可以清涼解膩;以洛神花茶為底,加入玫瑰蒟蒻的女神膠原玫瑰露,在功效上宣稱可以補充人體膠原蛋白具有美容養顏作用……

但據市場反饋,其口感並不如傳統奶茶飲品,其新增的微量中藥材及保健食材含量微乎其微,要達到宣傳中具有治療或保健的功效還遠遠不夠,再加上一些店鋪表面賣奶茶、茶飲,實則為店面實際售賣的產品引流,可謂是流於形式、止於噱頭的營銷手段罷了。

z時代的偽養生潮

為中藥奶茶等養生飲品買單的主要消費群體來源於90後至Z時代,這部分群體一面在工作學習上承受996,007,身體、精神遭受巨大的壓力,一面只能不斷消耗睡眠時間消遣和放鬆,形成身體不斷被損耗的惡性迴圈,導致了這屆年輕人普遍具有健康焦慮。

根據《Z世代養生消費調研報告》中指出,31。61%的年輕人表示自己非常注重養生,67。43%的認為自己對養生有一定意識,僅有不足1%的人表示毫不在意。

高覆蓋率的養生意識,這也就不難解釋各商家聞機而動,養生概念也就衍生了一系列諸如中藥奶茶的產品。

但當下年輕人所謂的養生潮還停留在“偽養生”階段,一邊高喊養生口號,一邊揮霍健康的現象十分普遍,在《2021當代年輕人熬夜報告》中顯示,超四成年輕人表示幾乎每天都熬夜。只有5%的年輕人會在11點前入睡。69。1%的通常在0點後入睡,更有33。2%的年輕人熬到凌晨1點。

這樣自我欺騙的“偽養生”概念,往往不具有可持續性,在“28歲位元組跳動員工猝死”、“95後設計師猝死”等新聞頻出的社會事故下,年輕人終將會意識到養生的真諦是從自身出發,外力只是輔助。

因一時追求“偽養生”而對衍生品熱追的野性消費,也會隨著“商品的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的價值規律迴歸本位。

中藥奶茶的誕生還離不開其貼上國朝標籤的營銷方式,在國潮文化的帶動作用下,代表著傳統中醫文化的中藥食補市場正變得火熱是不置可否的,但中藥奶茶大多是在常規奶茶的基礎上額外疊加一些中藥材或養生補品,從根本上仍然沒有體現出國潮奶茶的獨特性,也無法融入更多的傳統文化,不能引起民族情感共鳴,因此很難不被看作是一場極具營銷性質的噱頭。

國潮文化源於文化自信崛起,代表著古典的文化復興,也代表著國人對日漸發展的國家經濟實力的自信與期望,更代表著對華夏民族的情感高度認同,浮於表面只是簡單新增傳統文化元素、貼標籤式國潮營銷最終會被市場淘汰,或許只有研發更具中國特色、更有歷史傳統的中式飲品,才是真正的新國潮,或許也更適合實現中醫文化與新茶飲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