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個工人當師傅|機械裝配工:不僅快工出細活,一年還給出多種技術改善建議

拜個工人當師傅|機械裝配工:不僅快工出細活,一年還給出多種技術改善建議

“機器換人”的熱潮正在席捲全球,可在閔行馬橋鎮上的達闥機器人工廠裡,以多關節為特色的多款機器人裝配,仍然要靠人工將一個個大小不一的螺絲擰上去。機械裝配工,是劉晶晶在達闥機器人工廠內所從事的崗位。對於大多數同行而言,這個早在工業革命時期便出現的崗位,每天的職責就是把一個個零散的結構件,用一顆顆螺絲釘固定裝配成為一臺完整的機器。

劉晶晶就是記者此行學習的師傅,透過這次體驗記者感受到,在這個數字化工業轉型的時代,仍然有機械裝配工的一席之地。

快工也要出細活

上午9點不到,記者提前到達了達闥機器人公司的園區內,準備跟隨工人去生產車間,一路上,兩個年輕女孩各自抱著一套工作服邊走邊聊天。她們穿著乾淨,衣服搭配得也好,和平日曆印象中打工者的形象不太一致。

車間裡的工人並不多,大約僅有不到百人,有空調,是一個無塵車間,也聞不到有工業化學品的氣味。車間內大家都穿著統一的工作服,部分工位需要佩戴防靜電手環、腳環等,有的面前擺放著電腦,也有的擺著各種儀器,如同一個大型的實驗室。

在記者到達前,師傅劉晶晶已經坐在了自己的工位上,今天她要教記者怎麼裝配機器人關節。事情看上去很簡單,就是將一些零配件裝配在一起,完成一個機器人腰部執行器組裝,然後送到檢測工位檢測是否合格,方便下一道裝配工藝。

師傅簡單地介紹了一遍流程,總共四個步驟,分別是將四個零配件依次以疊加的方式裝配,期間共要用到三種螺絲。“總體還是很容易上手的,但要記住每打一顆螺絲之前,都要沾一點螺紋膠,目的是固化後牢固耐久。”介紹完基本步驟,師傅就讓記者跟著操作一遍。

拜個工人當師傅|機械裝配工:不僅快工出細活,一年還給出多種技術改善建議

拜個工人當師傅|機械裝配工:不僅快工出細活,一年還給出多種技術改善建議

雖然步驟並不複雜,但由於機器人關節的零部件十分精密,記者在跟著師傅組裝的時候遇到了很多小問題,比如沒有找到對應的螺釘位置,比如膠水沾得過多或忘沾,甚至出現一小部分零部件忘裝等麻煩。整個過程下來,記者組裝完成一個結構件竟然耗費了十多分鐘的時間。而看另一邊師傅劉晶晶的組裝線上,雙手同時操作,動作麻利,完成這些步驟所耗費的時間只需要不到一分鐘。

期間,記者還鬧出了一個“小事故”。在使用電批(電批也叫電動起子、電動螺絲刀)打螺絲時,由於沒經驗,沒有控制好握力,被震得一下子打滑脫手,電批差點打到記者的臉,把一旁的師傅嚇了一大跳。

“小心一點,被電批打到很疼的!”看記者有些後怕,劉晶晶安慰記者,“沒事兒,我剛開始也被打到過,彆著急,一開始不需要追求速度。”她還說,一味圖快,還容易出錯,比如出現漏打、滑牙、浮鎖、打歪等不合格情況。”我們裝好的部件還要送到下一道去,如果出現質量問題,要重拆檢查維修,會影響整個產品,所以不能馬虎。“

接觸過上百種螺絲

裝了兩三個之後,記者也逐漸上手,師傅劉晶晶在一旁觀察著,也慢慢放鬆了一些。

拜個工人當師傅|機械裝配工:不僅快工出細活,一年還給出多種技術改善建議

“2008年,18歲的我剛唸完中專,和村裡的許多女孩子一樣,跟著幾個姐姐從甘肅來到廣州的一個工廠,在流水線做操作工。2014年輾轉來到了上海。”

裝配機器人的關節不像是在電子廠,不用趕產趕得連上廁所都要跑著去,她一邊熟練地擰著螺絲,一邊向記者講述著自己的經歷。

到上海後做的第一家工廠是做汽車雨刮器的,主要給國產轎車公司配套,工廠規模不大,全廠只有不到100多個人,有三條生產線,老闆是浙江人,員工大多來自安徽、河南以及雲貴川。劉晶晶說,負責她那條線的副線上是她老家的一個姐姐,在她的安排下,她做了一個最容易上手的工作,就是擰螺絲。

這一擰就擰到了現在。“中間斷了幾年,去結婚生子了。”劉晶晶告訴記者,今年剛滿30歲的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大女兒今年已經10歲了,因為條件不允許,兩個孩子平日裡都在老家由爺爺奶奶帶著。過年過節能見面的時候,孩子也會問媽媽是做什麼工作的。

“我的工作也沒有太多能跟孩子分享的,說的最多就是‘媽媽能認得很多種螺絲釘’,”當裝配工多年,劉晶晶接觸過上百種螺絲種類,她是根據螺紋、螺帽形狀以及大小區分它們的。雖然叫不全所有種類的名稱,但將十幾種螺絲放成一排,她能根據螺孔大小,分辨出該用哪種螺絲。

簡單工序背後的不簡單

有人說,在這個效率優先的時代,人工擰螺絲這份工作實在毫無亮點可言。

可對劉晶晶來說,這一切並非那麼簡單,嚴謹地說,在到了這家生產人工智慧機器人的企業之後,擰螺絲不再那麼簡單。在過去的一年,從她那條6號線上提出的各種技術改善的建議就有好幾條,其中有80%都被採納應用到了後續產品的工藝提升和創新上。比如裝配某個部件所用的螺絲大小或數量更改後,能讓裝配效率和穩固性更高等等。

劉晶晶當了近十年流水線工人,也聽過不少知識。她問記者知道不知道,在德國學擰螺絲釘,要求擰幾下,力度的大小,先勻速後使勁等等,擰一個螺絲要教3個月。而現在工人打螺絲學30分鐘就覺得沒東西可學了,甚至覺得這種較真兒沒有必要。但她不這麼認為,“打螺絲是個細活,打得快、打得好,要的是細心、靈巧、有耐心,不能因為活簡單,就隨便對待。”

拜個工人當師傅|機械裝配工:不僅快工出細活,一年還給出多種技術改善建議

這家機器人工廠裡,三分之二的工人是女工,大家經歷相似,很容易就能鬧成一團。在工廠裡當了半天學徒,記者感受到,廠子不大,環境也很乾淨,只要不是訂單很急,就是領導在的時候大家也會打打鬧鬧,氣氛很融洽。而工廠的男工普遍反映,更願意跟女工搭檔幹活。“她們的手腳很快,幹活又仔細,最重要的是,跟她們搭檔心情很好。”

跟領導聊天時,劉晶晶也聽說工廠接下去會引進機器人裝配流水線,後續不再需要人工打螺絲了。“不怕,我們還可以做物料分配,我們最瞭解這些產品,知道他們要用什麼螺絲,用什麼零配件,這些工作機器人做不了。”

談起這份工作的意義,劉晶晶實在地說,“沒有想過太多深刻的,如果要說,那就是,在工廠還需要我們的時候,擰好每一顆螺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