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的迫害妄想症,從一封舉報信開始

對於味精,大部分人對其它的印象還停留在小時候。

那個時候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使用,如果不放的話,就感覺菜沒有味道,也沒有鮮味。

味精是一種非常多見的調味品,易溶於水,在烹飪食物的時候適當使用,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提鮮作用。

味精的迫害妄想症,從一封舉報信開始

味精的主要成分為

穀氨酸鈉

,這種成分進入人體之後可以參與蛋白質的代謝,還有著促進氧化的作用。

但隨著近年來,對於味精的“負面新聞”還不少,無論是家裡還是在外餐館,味精就如同過街老鼠一些,人人喊打。

味精的迫害妄想症,從一封舉報信開始

(澳大利亞一家掛著“No MSG(無味精)”橫幅的越南餐館)

原本作為美味的代名詞,為何如今卻讓人談之色變呢?

味精的爭議,從一封“舉報信”開始

1908年,日本化學家

池田菊苗

發現了穀氨酸鈉,能夠給食物帶來鮮味,隨後開始批次生產,並取名為“味之素”。

味精的迫害妄想症,從一封舉報信開始

隨後在上個世紀20年代,味之素漂洋過海傳入中國,味精也開始打開了國人的味蕾,並且隨著海外移民漂洋過海。

但在1968年,一名美籍華裔的醫生,聲稱自己在美國一家中餐館進食後,發現自己

四肢發麻、心悸、渾身無力、頭疼

等,懷疑自己是吃了中餐館所新增的味精。

味精的迫害妄想症,從一封舉報信開始

(1968年那篇引起軒然大波的文章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於是署名Robert Ho Man Kwok 的讀者發表了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這一封信寄出去後,便引起了巨大的影響。

《紐約時報》、《芝加哥論壇報》、《多倫多星報》等主流媒體紛紛跟風報道,順便還創造了一個專有名詞——

“中餐廳綜合症”(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

味精的迫害妄想症,從一封舉報信開始

雖說當時科學家對味精進行了一系列研究,結果也證實了味精無毒。

但謠言覆蓋力太大,人們對於味精還是充滿質疑和爭議。

迫於形勢,一些嬰兒食品製造商也都不再新增味精,中餐館也紛紛掛上了“無味精”的標識。

味精的迫害妄想症,從一封舉報信開始

味精的迫害妄想症,從一封舉報信開始

儘管咋1970年,世衛組織旗下的食品新增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等多家機構也都證實了穀氨酸以及其他鹽類,只要適量食用下都是安全。

味精的迫害妄想症,從一封舉報信開始

(食品新增物聯合專家委員會的結論)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都將味精納入了

“GRAS”

名單(公認安全)。

但問題是,味精的形象也已經無法輕易扭轉。

味精的迫害妄想症,從一封舉報信開始

吃味精過多會對健康造成危害嗎?

事實上,只要適量新增味精,不僅不會引發健康隱患,相反除了給食物提鮮,帶來更好的風味之外,還能帶來這些優勢:

一、補充營養元素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是一種白色粉末或結晶。進入人體之後,能夠被人體完全消化以及吸收,而且會參與人體的正常代謝,不會在人體中發生沉積等現象。

而味精在人體進行代謝的時候,會生成穀氨酸,這種物質是構成人體當中蛋白質的氨基酸之一。

適當地進食一些味精,不但可以提高人的食慾,還能夠為人體補充一定量的營養元素。

味精的迫害妄想症,從一封舉報信開始

二、提升腦細胞代謝

味精還可以參與腦細胞的一些代謝,比如腦內的糖分和蛋白質代謝。

人的大腦組織可以氧化穀氨酸成分,如果人體內

葡萄糖供應不足

的時候,穀氨酸就可以作為腦組織的能源,參與腦細胞的一系列氧化過程。

味精的迫害妄想症,從一封舉報信開始

三、降低血氨

味精當中所含有的穀氨酸物質雖然並不是人體必需的一種氨基酸,但可以參與人體的代謝過程。

進入人體之後,這種成分可以和血氨結合,並且能夠形成

谷氨醯胺

。可以解除機體組織代謝過程當中所產生的一些氨毒害,使體內的血氨成分下降,有著一定的保肝養肝功效。

由此可見,適當吃味精對人體並沒有任何的危害,相反還有著一定的保健功效。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味精攝入超量,而且超過機體代謝功能的時候,就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影響。

味精的迫害妄想症,從一封舉報信開始

如今,味精的局勢也變得岌岌可危。

據資料顯示,

當前我國味精的消耗量從2013年的114.6萬噸下降到2017年的92.2萬噸,預計在2022年降至78.9萬噸

味精是否有害?

儘管無數的權威機構出面闢謠,但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沒那麼重要,大部分人還是選擇視而不見。

不過有趣的是,雞精的銷售額反而不斷增長,雞精也成為了味精的新的替代品。

人們認為雞精帶有“雞”字,誤認為是從雞肉提煉而來,天然無害。

但又有誰知道,雞精中最主要配料,其實還是味精。

味精的迫害妄想症,從一封舉報信開始

參考文獻:

【1】Baby Food Manufacturers Will Suspend Use of MSG。 The Harvard Crimson。 1969

【2】Anna Maria Barry-Jester。 How MSG Got A Bad Rap: Flawed Science And Xenophobia。 2016年

【3】吳秀梅。 (2017)。 料理上能新增味精嗎?味精有毒嗎?。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606, 1–4。

【4】程小華, & 陳明之。 (2010)。 味精的合理使用。 中國釀造, 3, 13–15。

釋出於: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