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自控力的內幕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自控力的內幕

不知你們有沒有感覺,近年來網上總是會爆出一些公眾人物的種種爆炸性新聞,這些事足以轟動整個社會,但是究其原因,除了人們經常說的價值觀扭曲之外,其實深層次的原因是:自控力的有限和意志力的失效。

意志力和我們的體力與肌肉力量一樣,每個人都是有極限的,並不是大家經常所認為的“潛力無窮”。在某一方面消耗過多必然造成在另一方面的供給不足。作為公眾人物,他們每天都處於巨大的壓力之下,他們的職業都對自身的要求很高,24小時都要保持良好的公眾形象。他們的自控力肌肉一定很疲憊,意志力也已經大量消耗,血糖濃度下降,大腦的前額皮質也在對抗中敗下陣來。所以,他們更容易在各種誘惑面前屈服,而要分析這種現象,我們需要的更多是心理學方面的知識。

我們或許不會捲入那些爆炸性的新聞中,但是你我都會有意志力和自控力方面的小困擾。是不是所有的意志力失效都是由軟弱引起的?成功的自控後為什麼我們反而更容易放縱自我?其實,放棄抵抗只是一種選擇,並非不可避免。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談一談關於自控力的兩種效應。

01

道德許可效應

作為不經常鍛鍊的你某一天突然心血來潮,進入健身房進行了一次酣暢淋漓的鍛鍊,那麼在你吃晚餐的時候,心裡就會更容易接受高熱量的食物,因為在你心裡是這樣想的:我鍛鍊了一次就是做了一件“好事”,我是一個有自控力的人,那麼我就要獎勵自己吃一頓好的,即使是垃圾食品。

任何讓你對自己的美德感到滿意的事,都會允許你作出更衝動的事。而且更普遍的情形是,即使有些事我們本來可以做,但實際上我們沒有做,我們仍然覺得自己應該受到表揚。比如我們本來可以吃兩個漢堡,但最後只吃了一個;我們本來買衣服要花3000塊錢,但最後只花了1500塊。這時我們在心裡都會覺得自己應該受到道德上的讚揚。可是如果按照這種邏輯,我們就會把所有的自我放縱變成引以為傲的事情。

這樣的例子就是道德許可效應。當你覺得自己像一個聖人的時候,縱容自己的念頭聽起來沒什麼錯。可是如果你自控的唯一動力就是成為一個足夠好的人,那麼每當你自我感覺良好時,也就是你放棄自控的時候。

02

今天犯錯,明天補救

想象一下這個場景,在你手頭還有未完成任務的時候,你的好友來約你一起吃飯,你可能會想,我今天先去和他一起吃飯,剩下的任務明天一起做完就好了。但事實卻是到了第二天又有其他突發的情況影響了你完成任務,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大腦對明天能完成目標的可能性感到興奮,錯把可能性當成了真正地完成目標。

所以,每當我們想到未來的選擇時,就會很容易犯下錯誤。我們不斷地期望明天能夠和今天做出不同的選擇,但這種期望確是錯誤的。比如,我先抽根菸,從明天起開始戒菸;我今天先好好吃一頓,明天起開始減肥;我今天先不去健身了,我保證明天多鍛鍊一個小時;我今天先把這件衣服買了,我保證三個月內再也不買衣服了。

那麼如何破局呢?如果我們已經預料到自己無法完成預設的目標,那麼還不如在開始之前就認輸。如果我們現在表現的很糟糕,卻用對於未來的盲目樂觀來掩飾它,那麼還不如一開始就不要設定這個目標。

在追求自控的過程中,我們任重而道遠。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就是不應該把注意力都放在道德標準的框架中。我們總是簡單的認為,自己做過的善行,或者僅僅是打算要去做的善行,給了我們在道德上放縱自我的許可。我們更需要的是把注意力放在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上,就是我們做這件事的初衷是什麼,我們到底想要得到的又是什麼。而不是因為今天的一點成績沾沾自喜,亦或是因為對於明天的美好期望而忽視了今天。請記住,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自控力的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