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習重用桑葉的臨床經驗

重用“桑葉”有奇效

桑葉為桑科植物桑的乾燥葉。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產,以南方育蠶區產量較大,如安徽、浙江、江蘇、四川湖南等地。習慣以經霜者為佳,稱“霜桑葉”或“冬桑葉”。

#01

今天學習重用桑葉的臨床經驗

重劑效驗

一、王士福教授治療風熱夾溼頭痛之妊娠高血壓綜合徵,法宗吳鞠通“上焦如羽,非輕不舉”,用清涼淡滲法,藥用金銀花、菊花、連翹、桑葉、杏仁、桔梗、荊芥穗、馬兜鈴、藿香、薏苡仁、通草,隨證加減,方中重用桑葉60g。(《古今名醫臨證金鑑·頭痛眩暈卷》)

二、李廷來教授是著名中醫外科專家,曾用薏米防桑湯(生薏苡仁、防風、桑葉、木蝴蝶、陳皮、赤茯苓、通草、忍冬藤、甘草)加減,治療反覆膝關節腔積液患者,療效顯著,方中重用桑葉60g。(《中國現代名中醫醫案精華》)

三、陳士鐸先生曾用薏術防桑湯治療風溼入骨而腫痛之鶴膝風,藥用防風、桑葉、陳皮、破故紙、薏苡仁、白朮,方中桑葉用量2兩。(《辨證奇聞》)

按語:桑葉治痺,蓋以其通經絡,利血脈,祛風清熱,抗炎消腫之功也。

四、黃和醫師治療外感風熱、頭痛、汗證、慢性胃炎、痤瘡、黃褐斑等病證時,常配伍桑葉30~60g。

黃醫師認為桑葉得天地之清肅,甘寒通達,疏散平降,最宜風熱,既能引藥力上達,又能引熱邪下行,且能調和血脈,故凡頭風目疾、痤瘡、汗證屬肺肝(膽)之風熱者,皆可用之。

#02

評 析

桑葉,苦、甘,寒,歸肺、肝經,通散之劑也,兼能益陰,斂汗。

其功效特點有七:

升,指桑葉質輕上浮,善升行於高顛之上,治頭目上焦諸疾;降,指平降肝陽,肅降肺氣;

通,指通經絡,通血脈;散,指散風,散熱,散鬱;斂,指斂汗,斂氣,斂陰,止血,止洩瀉;補,指益血,益陰,《本草經疏》謂其“甘所以益血,寒所以涼血,甘寒相合,故下氣而益陰”;瀉,指清瀉肺熱肝火,清胃。

桑葉苦寒不燥,甘寒益陰,理升降,調開闔,縱橫上下,實為清散風熱之要藥,清肅肝肺之良劑也。

具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熱瀉火,平肝明目,涼血止血,益陰斂汗之功效。

主治外感風熱,溫病初起,肺熱燥咳,咽喉紅腫,喉痧牙痛目赤腫痛,風眼下淚,肝陽眩暈,眼目昏花,血熱妄行之吐、衄血證,自汗盜汗,風痧等。

常用量:煎服,5~10g,一般生用,蜜炙能增強潤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炙桑葉。

現代藥理研究:桑葉具有降血糖、抗菌、抗炎、增加心肌收縮力和心輸出量、擴張冠脈、改善心肌迴圈、降血壓、抑制毛細血管通透性、抑制腸蠕動、促進蛋白質合成等作用。

重劑效驗中所舉4例,見證了重劑桑葉治療風熱、汗證、痺證及某些面板病等方面之顯著功效,其最小用量30g,最大用量60g。

桑葉毒性很小,臨床應用較安全,但其性輕緩而力薄,故可據證加大劑量。

不良反應:用10%桑葉注射液人用量的60倍,連續給小鼠腹腔注射21天,對內臟無損害,如超過人用量的250倍以上,對肝、腎、肺等有一定的損害。[中草藥通訊,197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