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桓公田午:力挽狂瀾,拯救齊國於危難之際的人,是個亂臣賊子

田桓公田午:力挽狂瀾,拯救齊國於危難之際的人,是個亂臣賊子

(齊國)

齊國的田氏,很牛。

牛到什麼程度?

田氏的這幫大臣們,有的操持過朝政,有的廢立過君王,有的乾脆手起刀落,把齊國的國君給弄死了。

齊國的國君歇菜的歇菜,辭職的辭職,領盒飯的領盒飯,可以說是死走逃亡傷,個頂個的都混了個悲慘收場。

公元前404年,在田氏家族的擁立下,齊國終於迎來了他新國君,齊康公呂貸。

老實說,齊國的幾代國君被權臣桎梏的血淚史,齊康公不僅知道,而且基本上是親眼所見。

齊國是姜子牙(呂尚)建立,齊國姓呂,不姓田,作為一個新上臺的國君,他當下最要緊的事情就是趕緊韜光養晦,暗自發展,然後尋找時機擊潰田氏,奪回主權。

別的不說,咱不爭饅頭,咱也得爭口氣啊,堂堂齊國王氏,老是被臣下田氏這麼壓著,這也太不是滋味了。

不過很顯然,齊康公並沒有這份驚濤駭浪般的雄心壯志,他一生中最大的志向,就是享受生活。

田桓公田午:力挽狂瀾,拯救齊國於危難之際的人,是個亂臣賊子

(齊康公呂貸 形象)

當了國君之位,這位仁兄整日流連後宮,飲酒取樂,小日子過得是相當滋潤。

齊康公在這邊躺平了,擺爛了,那邊的田氏卻一天比一天努力。

田氏中一位叫做田和的權臣,尤其努力,齊康公白天在宮裡睡覺,田和就在宮裡結交大臣,齊康公晚上在宮裡喝酒,田和就跑到諸位大臣家裡去培養感情,倆人可以說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你說,你能跟誰說理去?

結果,在田和徹底的掌握了齊國的大權之後,他立刻毫不客氣的把齊康公放逐到了齊國邊境的海島上。

到這一步,齊康公如夢初醒,他已經在整日的驕奢淫逸中失去了一切。

可嘆啊可嘆,齊康公同志,不是上天不給你機會,而是給了你機會,你不中用啊。

史書記載,田和一開始還算比較仁慈,只是“食一城,以奉其先祀”,意思是雖然把齊康公攆到了海島上,但還是供給他俸祿和食物,讓他能夠勉強過活,到後來田和大權坐穩,乾脆就給齊康公斷水斷糧,任由其自生自滅了。

這位終年在宮殿裡享受上等美味佳餚,被無數奴僕侍候的國君,此刻沒了補給,沒有辦法,只好自力更生,在有關於他最後的記載中,我們可以得知,齊康公每天在海邊捕魚,然後在海島中的斜坡上挖洞為灶,烹魚而食,就這麼一天一天的度過了自己的餘生。

怎麼死的,死於何時,沒人關心,也沒人在乎。

田桓公田午:力挽狂瀾,拯救齊國於危難之際的人,是個亂臣賊子

(齊太公田和 形象)

由此,田和代齊,成為了齊國的新王。

田和傳長子田剡,田剡被弟弟田午所殺,而田午,我們一般稱之為田桓公。

雖然齊國田氏王族和之前的呂氏王族八竿子打不著,也沒有一丁點的血緣關係,但齊人尚武好戰的性格卻一直流傳了下來。

當年齊桓公小白帶領齊國九合諸侯,號令天下,一直是齊國曆代國君想要重現的景象,這個想法在他們的心裡簡直已經成為了一塊心病,即便到了田氏代齊這個時間節點,齊國人的心中依然存在著這個夢想。

但實際上,齊國人屬實是有點強迫症了。

這麼多年下來,也許他們在內心深處已經對恢復齊桓公時期的盛世並不感興趣了,滄海橫流,白駒過隙,日子一天一天地過,齊桓公變成了田桓公,誰還會在乎那個過去的時代呢?他們之所以每天還在嚷嚷著要恢復盛世,大機率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們已經習慣了。

習慣了枕戈待旦,習慣了對外擴張,習慣了以霸主的身份過日子。

這麼來看的話,齊國人倒是很堅韌。

田桓公田午:力挽狂瀾,拯救齊國於危難之際的人,是個亂臣賊子

(齊桓公稱霸)

不過,他們雖然性格堅韌,但他們卻沒有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夢想和理想是不同的。

夢想之所以叫做夢想,是因為它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夢中,所以並不一定非要去實現它。

結果正如作者所料,沒有評估好自身實力,也沒有對當前環境做出過分析的齊國如同一個愣頭青一樣不斷地挑起戰爭,結果屢戰屢敗,被打的是鼻青臉腫,一天不如一天。

在田剡當國君的時候,齊國曾經在廩丘(山東鄆城)被趙魏兩國按著揍,在桑丘(山東濟寧)被韓趙兩國吊著打,那日子過得就別提了。

晉國當年強大的時候,喜歡和楚國打架,後來韓趙魏三家分了晉,反而畏懼於楚人善戰,矛頭一轉,開始收拾齊國。

事情發展了到了這一步,齊國徹底地淪為了一個人人可欺的軟柿子。

田午弒兄奪位之後,齊國政壇動盪,國力不穩,這種情況則更為嚴重。

從早晨到王宮裡上班開始算,一封接一封的戰報就接連不斷地送到了田桓公田午的案頭。

田桓公田午:力挽狂瀾,拯救齊國於危難之際的人,是個亂臣賊子

(交戰)

這些戰報,有魏國打博陵的,有趙軍攻佔甄城的,還有燕國襲取林壺的。

魏,趙,燕這些在當時都屬於大國,欺負欺負自己也就算了,自己還能忍,發展到後來,就連魯國和衛國這種小國也紛紛攻打自己,田桓公實在是受不了了。

作為一個人,沉默久了,就會爆發,但爆發久了,就會崩塌,在一輪又一輪的諸侯凌辱之下,田桓公光復齊國盛世的幻想終於崩塌了。

他知道,如果齊國人繼續做這種不切實際的美夢,那麼等待著齊國的,只有滅亡的厄運。

在田桓公看來,齊國之所以在戰場上的表現不佳,屢屢被敵國打敗,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多年前一場場的齊國內亂讓齊國一大批優秀的文臣武將因此喪命,而這些人,原本都是齊國的人才。

以前的齊國,人才濟濟,隨便拉出來一個都是管仲,晏子那種SSR級別的。

而現在,別說人才,就是能派上戰爭的人,那也是鳳毛麟角,再混兩天,搞不好就得他田桓公自己上戰場。

想到這裡,田桓公不再猶豫,他大手一揮,立刻開始尋求拯救齊國之道,而在這個過程中,稷下學宮隨之建立了。

稷下學宮這四個字,讀起來很簡單,寫起來也很簡單,但講起來,卻是大大的不簡單。

田桓公田午:力挽狂瀾,拯救齊國於危難之際的人,是個亂臣賊子

(稷下學宮遺址)

作者不賣關子了,攤牌了,簡單明瞭一句話:

這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的官辦高等學府,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社會科學院和政府智庫。

想學習的人,可以來這裡當學生,有文化有水平的人,可以來這裡當老師,想搞科研的,咱們這裡有實驗室,想要實現夢想的,我田桓公田午砸鍋賣鐵,也幫你圓夢。

果然,稷下學宮一經開辦,吸引了各行各業的人才前來效力,道儒法名兵農陰陽學匯聚一堂,可以說是人聲鼎沸,百家爭鳴。

在這一方小小的學宮裡,更是走出了很多春秋戰國時期時的歷史明星,比如聖賢孟子,大賢荀子,變法達人申子,兵法鬼才淳于髡,多如牛毛,可以說是數不勝數。

這些從稷下學宮中走出來的人們,有些走向了更為廣闊的天地,締造了屬於自己的時代,有些精研學術,成為了某一流派的開山宗師,而更多的人,他們流入了齊國的朝堂,成為了齊國人事系統裡的中堅力量。

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在得到了一批優秀人才幫助的齊國很快再次復興,雖然沒能達到一飛沖天的高度,但至少,從此之後不用再被人按著在地上捶了。

田桓公田午:力挽狂瀾,拯救齊國於危難之際的人,是個亂臣賊子

(田桓公田午 形象)

稷下學宮的繁榮和發展讓田桓公深深地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人才必須得到使用,那才算是人才。

因為,辯論和演講從來都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自己所處的這個時節,是靠實力說話的。

田桓公用實力給齊國締造了一片嶄新的天空,但隨之而來的,是他的身體的情況開始出現了一些問題。

齊國永遠年輕,因為國家總在不斷髮展,只要不滅亡,它就沒有老去的一天,但田桓公雖然是齊國的王,是無上的存在,但他畢竟是血肉凡胎的人,他總會逐漸老去。

並且,這個老去的過程,還在不斷加快。

公元前357年,逐漸老去的田桓公迎來了上天留給他的最後一次機會,這一年,名醫扁鵲來到齊國遊歷,參見田桓公時突然發現田桓公的面板有點問題,想要動手給田桓公診治一下。

田桓公田午:力挽狂瀾,拯救齊國於危難之際的人,是個亂臣賊子

(扁鵲 形象)

扁鵲是名醫,但很顯然,田桓公並沒有把扁鵲放在眼裡,所以直接了當地拒絕了扁鵲,表示我沒事兒,不耽誤你時間了,你還是該幹嘛幹嘛去吧。

扁鵲走後十五天,田桓公病發,頃刻間就已經到了臥床不起,水米不進,行而將死的地步,他這時才深感後悔,趕緊派人去找扁鵲,但天大地大,人煙渺茫,扁鵲早已經消失在茫茫人海了。

結果,有病不找醫生看的田桓公田午,就這麼死了。

生時,他不如夏花般絢爛,死時,他卻如秋葉般寂靜。

遙望江山如此,我想,田桓公的心中應該是十分留戀的。

不過留戀也沒啥大用,因為江山是主,人是客,命中註定,一代帝王,總要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