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病從口入,這些食物通通不能吃→

#FormatImgID_1#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食品安全越來越引發大家的重視

尤其是在夏秋兩季

食源性疾病多發

那麼,什麼是食源性疾病?

它由什麼引起、有哪些表現?

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呢?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的各種致病因素經攝食進入人體引起的疾病,可分為

感染性疾病和中毒性疾病。

臨床表現食源性疾病的症狀:

以胃腸道症狀為主,就是人們常說的“上吐下瀉”,包括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部分可伴有發熱、頭暈頭痛。

但有些食源性疾病除了消化系統症狀以外,還會引起嚴重的臟器損害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素

▌1、細菌性感染

當心!病從口入,這些食物通通不能吃→

▌2、病毒感染

當心!病從口入,這些食物通通不能吃→

▌3、寄生蟲感染

當心!病從口入,這些食物通通不能吃→

▌4、化學性中毒

當心!病從口入,這些食物通通不能吃→

▌5、動植物性毒素中毒

當心!病從口入,這些食物通通不能吃→

此外,

也應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容易引發中毒的食物

:除了常見的感染性食源性疾病,家庭還應防範以下常見的食物中毒或認識誤區。

▌1、四季豆

四季豆中毒的原因是由於加熱不徹底,沒有徹底破壞其含有的皂甙和植物血球凝集素等天然毒素。四季豆中毒可防可控,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燒熟煮透。

▌2、發芽土豆

土豆發芽後皮肉變綠時,其含有的龍葵素含量就會增加,食用後會引起中毒。土豆生芽過多或皮肉大部分變黑、變綠時就不能食用。土豆應貯存在低溫、通風、無直射陽光的地方。

▌3、野菜

誤採、誤食、一次進食量過大或製作不當是引起野菜中毒的主要原因,多發生在郊區和農村地區。常見種類有毒芹菜、蕨菜等。不採、不吃不認識的野菜、野果是最好的預防措施。

▌4、毒蘑菇

野生蘑菇中有毒和無毒的品種外觀相似,肉眼鑑別困難。毒蘑菇的毒性成分複雜,中毒表現多樣,病情兇險,病死率高,無特效療法,毒蘑菇中毒是我國引起死亡最多的一種食源性疾病。切記不可依靠顏色和顏值來分辨野生蘑菇是否有毒,千萬不要採食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

當心!病從口入,這些食物通通不能吃→

如何預防食源性疾病

預防食源性疾病應遵循“食品安全五大要點”,

“食品安全五大要點”是世界衛生組織2001年釋出的,適用於食品加工、餐飲單位,特別是家庭廚房。主要內容如下:

▌1、保持清潔

★勤洗手:

加工、製備食物之前,製備食物過程中,處理生的肉、禽、海產品、蛋和菜之後,如廁之後,接觸寵物、處理垃圾之後,以及處理熟食之前和吃飯前,都要洗手。洗手時要使用流動安全的水,然後用紙巾或乾淨的毛巾擦手。

★餐具和廚具要清潔:

清洗餐具和廚具時,用流動安全的水沖洗、晾乾,並經常蒸煮消毒。廚房環境要清潔:保持廚房空氣流通,地面、洗菜池和冰箱內外要清潔;洗碗布、抹布用後,要及時徹底清洗,並經常更換。

▌2、生熟分開

★生熟食物要分開:

生的肉、禽、蛋、海產品、蔬菜等要用塑膠保鮮袋、紙袋或適宜的容器裝好後放在冰箱冷藏室或冷凍室底層;可以直接食用的乳製品、熟肉製品、罐頭、飲料和水果等要放在冰箱冷藏室或冷凍室的上層;冰箱中食物要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汙染。

★廚具、容器要生熟分開:

處理食物的案板、刀具要分開使用,用後要分別清洗乾淨。

▌3、食物要徹底煮熟燒透

★烹調要煮熟、燒透:

正確的烹調方法和適當的溫度,可以殺死幾乎所有的有害微生物,烹調食物的溫度達到70℃有助於保證食用安全。因此,加工肉、禽、蛋、海產品等食物時要煮熟、燒透,尤其是烤肉、肉餡、大塊的肉和整隻雞等。如果用小火,由於溫度低,就必須延長時間,即“小火慢燉”。

★再次食用要徹底加熱:

熟食室溫放置後再食用,要二次加熱;從冰箱裡取出的生冷熟食,特別是剩飯剩菜,也不能直接食用,一定要徹底加熱,蒸、煮、熱透。重複加熱剩菜剩飯,最好不要超過一次。

當心!病從口入,這些食物通通不能吃→

▌4、在安全的溫度下儲存食物

安全的溫度是指不適於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溫度。在5℃以下,60℃以上的條件下,絕大多數微生物可減緩生長繁殖的速度,或者停止生長。即5℃-60℃,是食物不安全的危險溫度。

★室溫不安全:

在室溫下,熟食存放的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熟食和易腐敗變質食品應冷藏存放(5℃以下);烹調好的食物在食用前要保持在60℃以上。室溫放置時間越長,微生物生長繁殖的風險就越大。從安全形度考慮,食物出鍋後應立即食用。

★食物冷卻後再放冰箱存放:

如果把溫熱的食物直接放入冰箱冷藏室,會導致冰箱超負荷運轉,食物中心溫度無法快速下降,致病菌可能會趁機大量繁殖達到足夠引起中毒的數量。因此,要待食物冷卻至室溫再放入冰箱冷藏室存放。

★生肉類不要反覆凍融:

畜肉、禽肉、海產品等,在放入冷凍層之前最好先分割成小塊,分別包裝。每次加工前取用小包食物,避免反覆凍融而加速腐敗變質,或造成營養素的破壞和丟失。定期清理冰箱:“冰箱不是保險箱”,無論是冷藏,還是冷凍,食物都不要存放過久。時間一長或包裝破損易造成交叉汙染,或食物腐敗變質,失去最佳食用價值。家庭自制食品在冰箱冷凍室的存放時間不要超過1個月;

包裝食品即使在保質期內,最好也不要超過3個月。先買的先吃,時間過長的食品最好不要食用。不買、不吃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5、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選擇新鮮的蔬菜水果

,沒有黴變的主糧、豆類和花生等,適當清洗、削皮,降低風險。

★食品製作的全過程要使用安全的水

,包括清洗果蔬、加工食物、清潔烹飪用具和餐具,以及洗手。不用未經處理的河水、雨水和雪水加工食物,避免因環境汙染引起食源性或水源性腹瀉等。

消費者尤其要注意以下事項

居家飲食注意事項

▲需要冷藏或冷凍的食品,購買後儘快放入冰箱(櫃);

▲ 蔬果類食品宜冷藏保鮮,並與生肉、生魚等食物分開儲存;

▲真空包裝食品,即開即用;

▲烹飪好的食物室溫存放時間不宜超過2小時;

▲ 剩菜、剩飯等要及時冷藏,冷藏時宜用保鮮膜包好,且冷藏時間不超過24小時,再次食用前要徹底加熱(食物中心溫度不低於70°),並確認感官性狀未發生變化後方可食用。

當心!病從口入,這些食物通通不能吃→

飲食習慣注意事項

▲ 建議多食用清淡營養類食品,不食或少食燒烤、麻辣燙等食物;

▲多食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的新鮮蔬菜、水果,食用瓜果前應充分清洗,建議儘量去皮後食用;

▲飯菜要注意燒熟煮透,同時減少冰冷食物的攝入;

▲老年人、兒童及低免疫力人群應控制生冷食物的攝入,建議主動、及時、適量飲水;

▲老年人在食物選擇上宜豐富、清淡,食物多樣化;

▲兒童青少年需注意飲食均衡,營養充足;

▲ 高溫作業人群由於大量出汗,應及時補充水和無機鹽,並適量增加魚肉蛋奶等優質蛋白質和富含鉀、維生素的果蔬攝入。

外出就餐注意事項

▲消費者外出就餐應選擇證照齊全、就餐環境及管理較好餐飲服務單位就餐。

▲就餐時應注意觀察食物感觀形態,不吃未燒熟煮透的食物;慎重選擇熟滷菜、冷盤,如果發現顏色或味道異常,應立即停止食用。

當心!病從口入,這些食物通通不能吃→

編輯:pa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