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設計來劫持食慾的食物

飽腹感訊號和減重之間有什麼關聯?蛋白質是最飽腹的大量營養素麼?讓我來為大家破解這個迷。

被設計來劫持食慾的食物

【被設計來劫持食慾的食物】

一種名為普瑞德-威利綜合徵的罕見遺傳疾病,強調了飽腹感的重要性。

患有這一症候的兒童,天生消化系統和大腦之間的訊號傳導受損,所以他們不知道自己何時吃飽。

沒有滿足感,他們可能不經意吃得過多,導致他們的胃破裂。

沒有滿足感,食物可能導致死亡。

被設計來劫持食慾的食物

蛋白質常被稱為是最具滿足感的常量營養素。相較於高碳水和高脂肪飲食,人們在吃完富含蛋白質的飲食後,通常會報說覺得更飽。

問題是:這一飽足感是否持久?

從減重的角度來說,滿足感只有在最終能減少後續卡路里攝入時才有用。

且就算是在肉類、乳製品和雞蛋行業贊助的研究中,蛋白質似乎也不是這樣。

被設計來劫持食慾的食物

幾小時後,先前攝取的蛋白質最終沒有使得卡路里攝入減少。

另一方面,富含纖維的食物,可以抑制胃口,並在超過十小時後的第二天減少後續膳食攝入量。

因為它的活躍部位在腸道內20英尺處。

還記得我的減重講座提到的“迴腸剎車”嗎?偷偷地把營養物質注入人的小腸末端,能夠使他們在一頓飯中少吃幾百卡路里。我們的大腦得到了完全吃飽的訊號。

記住,

我們生來就是暴食的

,這是對資源短缺時期的一種應對。

當意外發現額外食物時,能夠填下最多食物,建立最多儲備的人,更可能將基因傳遞下去。

所以我們天生就不只是吃到肚子填飽,而是吃到消化系統填滿為止。

只有當大腦探測到食物已經到消化系統末端,我們的食慾才會完全降低。

然而,缺乏纖維的食物,在早期會迅速被吸收,大部分無法抵達腸道。

所以,如果我們的膳食纖維含量低,當然就會經常飢餓,並過度進食;

因為我們的大腦一直在等待著不會到達的食物。

這就是為什麼做過胃繞道手術,只留下小小兩湯匙容量胃袋的人,還是能吃

回大部分自己一開始減去的體重。

沒有足夠的纖維輸送營養物質進入消化道,我們就永遠無法滿足。

就像我在上個影片中說的,醫學文獻中最成功的減重干預實驗之一,卻完全不涉及纖維。

被設計來劫持食慾的食物

這是為什麼?乍一看似乎很明顯——去除了所有進食的快樂層面,當然能讓人吃得更少。

但記住,事實並非如此。

纖瘦的人維持相同的食量,每天攝入數千卡路里乏味的粘稠物,只有肥胖者由每天攝入幾千卡路里降至幾百卡路里而變輕。

被設計來劫持食慾的食物

這在不經意間發生。受試者沒有明顯感覺到變化,只有在飲食和獎賞被分離之後,身體才能開始快速控制重量。

看起來,我們似乎有兩個獨立的食慾控制系統:

自我平衡系統,和享樂系統。

自我平衡系統維持我們的卡路里平衡,在能量儲備低時讓我們感到飢餓,並在能量儲備高時抑制我們的胃口。

相反,我們的享樂系統由獎勵驅動,能夠在非常美味的食物前顛覆自我平衡。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這是完全有道理的。

在我們祖先歷史上罕見的情況下,我們發現一些富含卡路里的食物,例如一堆沒人看管的蜂蜜。

讓我們的享樂慾望躍上駕駛座,狼吞虎嚥地吃下稀缺的食品,是有道理的。

就算當時不需要額外卡路里,身體也不想放過難得的機會。

不過,這樣的機會不再那麼罕見了。

到處都是含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我們的享樂系統最終可能永久進行控制,壓倒了我們身體的直覺智慧。

那麼,結論是什麼?永遠不吃好吃的食物?

被設計來劫持食慾的食物

並不是,但這有助於我們分辨高脂、高糖、高鹽食物劫持我們胃口,並忽視更好的身體判斷力的效果。

諷刺的是,有些研究者建議透過平衡進化的策略,來對抗人工高卡路里的食物的誘惑。

就像愉悅可以壓倒自我調節的胃口,痛苦也可以。

身體會排斥某些曾讓我們生病的食物。

有條件的食物厭惡

,這看上去是常識,但實際上這是根深蒂固的。

可以違背理性的進化驅動力,就算我們知道某種特定食物不會引起頭暈或者嘔吐,我們的身體還是可以將兩者不可避免地聯絡在一起。

例如,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療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治療前用自己最喜歡的食物來安慰自己,如果身體試圖將兩者關聯,會導致他們厭惡自己喜歡的食物。

這就是為什麼腫瘤學家建議“替罪羊策略”——只在治療前吃你再也不會想吃的東西。

研究者測試過誘導食物厭惡,讓受試者吃下食物,然後在旋轉椅上轉到產生暈動病。太絕了!

一群心理學家建議用這種策略,鼓勵人們少吃不健康食品:讓難受使他們厭倦食物,或者,用噁心感來鼓勵健康飲食怎麼樣?

兩歲半大的小孩,看到曾經喜歡的糖果從嶄新的馬桶裡被掏出,也會把它扔開。

謝天謝地,有一種方法,

可以利用你的直覺,不需要訴諸於反感厭惡或乏味的食物。

我們下期即將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