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二回之東漢朝廷內亂,權力交錯,上演邪惡之爭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劉關張三兄弟被捲入其中,眾多平黃巾起義的英雄也同入歧途;在黃巾起義力量已經進入末聲時,各種封賞也進入了尾聲。但,利益並沒有因分封而停止,最大的贏家十常侍閃亮登場了。

他們位高權重,對於先期的封賞,那為了安撫眾英雄的情緒,為了平息黃巾起義;因為他們沒有能力解決黃巾起義,只能透過這樣的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當黃巾起義被平息時,這也開始了另一場鬥爭——利益爭鬥。其主要原因是:平息黃巾起義後,許多人被加官進爵,地位明顯上升,對十常侍的利益構成了威脅、或影響。

《三國演義》第二回之東漢朝廷內亂,權力交錯,上演邪惡之爭

於是,十常侍透過自己的權力,先對自己勢力範圍封賞,以鞏固自己的權力。而後,他們開始排除異己,對皇甫嵩、朱儁等有功大臣問責,對劉陶、陳耽等愛國之臣開刀,使得整個東漢朝廷盡在自己的勢力掌控之下。

這又是一場正邪之爭,最後因邪惡力量的強勢,而讓東漢繼續著自己的腐朽。正義與邪惡之間的鬥爭,是一場不可調和的鬥爭,只能存在其一:當正義取得了勝利,則一片光明;當邪惡取得了優勢,則一片黑暗。這種爭鬥因封建社會的種種弊端,而無時無刻地存在著。在羅先生的筆下,十常侍的邪惡力量取得了勝利,但爭鬥並沒有停止;因為邪惡力量之間也存在著矛盾,必然會有一場邪惡力量之間的爭鬥。這就是十常侍與何進家族的鬥爭。

《三國演義》第二回之東漢朝廷內亂,權力交錯,上演邪惡之爭

這一場鬥爭表面是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爭鬥,實際是為了東漢的皇權、或東漢。主要原因是:皇帝的權威已經蕩然無存。從某種角度來看,東漢末期的皇帝多數已經成為了傀儡,並沒有實際權力。十常侍掌權也好,何進家族掌權也罷,東漢均在黑暗的統治之中。這種黑暗主要來源於他們的無知,而又因無知把整個東漢帶向了沒落。

當何進家族確立了自己的地位時,東漢朝廷也進入了一個混亂的狀態,進入了最後的掙扎。之後,又有了皇位之爭,上演了何後與董後的小插曲。最終,以何進家族完勝收官。

《三國演義》第二回之東漢朝廷內亂,權力交錯,上演邪惡之爭

豬哥感悟:封建社會,有兩種爭鬥:一種是正邪之爭;一種是邪惡之爭。其結果有兩種:一、國家昌盛;二、社會沒落。東漢末期,黑暗勢力橫行,自然會把東漢帶到歧途,也必然會讓東漢衰落,當達到極限時,東漢滅亡也為正常的歷史規律。在歷史上,還有一些正義力量佔優的例子,如:先秦時的晉國,雖然在部分時期中國君無能,但其“六卿”有識,透過各自的努力,讓晉國一直處在一個比較昌盛的狀態。北宋也如此;縱觀北宋皇帝時,我們也很難發現他們有太大的能力,而眾多大儒的表現是非常耀眼的。由此,豬哥認為:眾星捧月,月不明也亮!千夫所指,再強盛也是卑微!東漢如此,晉國如此,我們的生活也如此;生活本來是陽光,只在於我們是否去選擇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