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戰前,1名韓軍上士投降,秦基偉誤判:沒想到美軍這麼打

浴血上甘嶺前奏攤牌與錯覺

作者:刀削麵

宣告: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參加完檜倉作戰會議,

秦基偉把自己關在屋子裡3天3夜沒有出來,15軍參謀長交代部屬:誰都不能打擾軍長,軍長的電話只能打出,不能打進。

上甘嶺戰前,1名韓軍上士投降,秦基偉誤判:沒想到美軍這麼打

上甘嶺戰役前,五聖山地區敵我態勢示意圖

3天后,鬍子拉碴的秦基偉走出屋子,他手裡緊緊地攥著一份作戰方案,這是一份以長期持久積極防禦為戰術指導、建立突不破的防禦陣地的作戰方案。一直倡導發揮集體智慧的秦基偉,與大家一起討論這份作戰方案。讓秦基偉感到意外的是,他這份以“改造陣地工事,進行大規模築城作業,建設一個完整的以坑道為骨幹支撐點式的防禦體系,不放棄一個陣地,把敵人擋在防線外面打”為原則的作戰方案,竟然遭到不少人的反對。很多人的意見是:

二戰以來諸多戰役已經證明,現代戰爭中沒有攻不垮的陣地,沒有突不破的防線。

上甘嶺戰前,1名韓軍上士投降,秦基偉誤判:沒想到美軍這麼打

馬其諾防線,曾經是法國人的驕傲,但是最終卻淪為一個戰爭笑話

針對這份作戰方案,與會者爭論激烈,分歧很大,唯獨軍參謀長張蘊鈺沒有說話。最終,大家都把目光聚集在了他的身上。張蘊鈺認為,秦基偉的想法是完全可行的。15軍依託有利地形和坑道作業,一定可以創造出一個“突不破”的防禦典範來。最終,經過討論,與會者通過了這份防禦作戰方案。

秦基偉爬上五聖山山頂視察陣地後的第五個月,美軍指揮官範弗裡特登上雞雄山山頂,視察美軍陣地。這是他8月份以來第五次察看五聖山地形,他專門為“瘋子團長”摩西的“攤牌作戰”計劃而來。“攤牌”,顧名思義,就是把所有的牌都亮出來,跟對方比大小,一決勝負。

上甘嶺戰前,1名韓軍上士投降,秦基偉誤判:沒想到美軍這麼打

【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與“聯軍”的保障相比,無論在模式上,還是數質量上,都有著天壤之別。圖為一次作戰中,“聯軍”空投士兵和物資】

排除中英文之間的語意差異,“攤牌”這個詞還是十分具有戰鬥性的。範弗裡特此次登上雞雄山,就是最後確定在哪裡“攤牌”。

美軍新任“聯軍”司令官克拉克,要求範弗裡特必須拿下五聖山。作為條件,克拉克承諾給予範弗裡特一切保障,包括極為珍貴的兵員保障。

範弗裡特的計劃是:以597。9高地和537。7高地為主攻方向,把楔入他們陣地的這兩個高地拿下,進攻五聖山就更容易,所以他決定首先搞掉這兩個突出部。

戰役指揮官是美9軍軍長詹金斯,他的任務是用2個師把597。9高地和537。7高地切下來。是的,

確切地說,他們使用的詞就是“切”而不是“攻”。

儘管第五次戰役都結束了,詹金斯還是看不起破衣爛衫的志願軍,

他把597。9高地和537。7高地當成他案板上的肉,手起刀落就能切下來,所以他和他的上級都認為“切”下597。9高地和537。7高地只需要5天時間,頂多傷亡百八十人。

上甘嶺戰前,1名韓軍上士投降,秦基偉誤判:沒想到美軍這麼打

拿著“萬國造”武器的志願軍戰士

“切”下597。9高地和537。7高地?15軍知道美軍會來進攻,但是沒有想到剛開始就會拿這兩個高地下手。

首先,這兩個地方秦基偉勘察過很多次,地形有利於我,易守難攻。鑑於美軍的機械化作戰特點,一般情況下,不會選在這個地方進攻。另外,兵家選擇進攻方向,一般會選在結合部,因為結合部通常防守相對薄弱。所以秦基偉對西方山西邊的那片谷地一直很重視,甚至判斷美軍會從這個谷地發起攻擊。原因有二,一是此地就是15軍與38軍的結合部,二是此地由起伏不大的丘陵和平原構成,最寬處8。5公里,有鐵路和公路貫穿其間,這個谷地就是“平康谷地”。

上甘嶺戰前,1名韓軍上士投降,秦基偉誤判:沒想到美軍這麼打

初秋的上甘嶺地區,風清氣爽,駐守在此處的志願軍官兵卻騰不出片刻時間享受這種愜意。他們正在日夜無休無眠地修築地下工事。135團指揮所內,團長張信元正在給各營營長打電話:“想盡一切辦法,也要提前把坑道作業提前完成。據觀察,近幾日,敵人運輸車輛急劇增加,很有可能要發動大的攻擊。”張團長語氣堅決、沒有半點商量的餘地,末了,他不忘叮囑各營主官:“軍長特別強調坑道築城,他的作風和習慣,你們是知道的,

他很可能和崔師長一同上來視察坑道工事。到時候完成不了任務,被打板子,可沒人護得住你們!”

45師的官兵不會想到,美軍會反其道而行之,會從他們防守的地方進攻,因為一直以來15軍都判斷美軍的主攻方向是44師防守的西方山方向。

上甘嶺戰前,1名韓軍上士投降,秦基偉誤判:沒想到美軍這麼打

10月6日,

韓2師32團2營1名上士向志願軍投降

,並稱32團要配合美軍於10月8日對15軍發起進攻。由於一直以來,美7師對西方山正面虎視眈眈,秦基偉命令44師加強準備,考慮到五聖山當面韓軍會配合美軍行動,但規模不會太大,所以就命令45師135團做了一般性的準備,沒有作戰役性的防禦準備。

後來的事實證明,一位有遠見的指揮員永遠都要銘記一個信條:戰爭寧可備而不戰,也不能戰而不備。時刻準備著,是勝戰的先決條件。

這是上甘嶺戰役前夕,秦基偉的錯覺。

後來秦基偉在回憶錄裡坦然承認,出於錯覺和判斷失誤,給了敵人以可乘之機,贏得了戰鬥發起的突然性。志願軍在14日戰鬥開始時,沒能及時回過手來給敵沉重打擊,從而拉長了戰鬥的持續時間。這場戰鬥拉得有多長呢?簡單概括,就是戰鬥打成了戰役,戰役的雙方誰都沒料到,

上甘嶺之戰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打越大,最終發展成戰役規模。

上甘嶺戰前,1名韓軍上士投降,秦基偉誤判:沒想到美軍這麼打

不過,就整個上甘嶺戰役而言,如果秦基偉出現的是錯覺,那麼對於揚言5天“切”下上甘嶺的範弗裡特和詹金斯來說,那就是“攤牌”之後的虛幻妄想了。

平心而論,秦基偉的錯覺也並非完全是錯覺。

上甘嶺戰役前夕,美軍確實在15與38軍的結合部試探性地進攻了一下,尤其是在391高地的爭奪上,這個高地是平康南面8公里處的一個較為孤立的山頭,位於敵人稱之為“鐵三角”的中腰,嚴重威脅15軍與38軍結合部的安全,29師87團從10月12日開始對這個高地發起攻擊,這場戰役中湧現出15軍在上甘嶺戰役中的第一位一級戰鬥英雄邱少雲。

我覺得,這個高地可以命名為“邱少雲高地”。

10月22日,87團撤離高地,參加了上甘嶺戰役。這個高地的奪取,為保障15軍與38軍結合部的安全、為上甘嶺戰役的勝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