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土司是一種什麼樣的機構?為何只在西南邊疆設定?

前些年,有一部《木府風雲》的電視劇播出,大家也是第一次瞭解到土司這個官職,不過也有朋友很好奇,土司到底是個什麼職務?為什麼會存在?

其實土司是明朝應對西南複雜的地域格局從而創新的一種制度,為的就是穩定西南邊疆。今天就從明朝三批土司的設定來聊一聊。

第一批土司

第一批土司是土家族土司。其撫慰型土司設於吳王時期(1364~1367),到洪武初年達98%以上,永樂、正統、宣德年間,設定幾個正副長官司和蠻夷長官司,有少數幾個土司被“改土歸流”或分授為更小的土司。

明朝的土司是一種什麼樣的機構?為何只在西南邊疆設定?

其政務型土司與羈縻衛所土司均設於洪武年間,是為撫慰型土司的屬司,多與撫慰型土司設定時間相同。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土家族土司在元末支援吳王朱元璋擊敗“大漢國”陳友諒,對明朝建國有功?,同時因某些大土司自以為是而招致降等分授或“改土歸流”的命運。

第二批土司

第二批土司是洪武初期設定的蒙古族土司、侗族土司、壯族土司、苗族土司、彝族土司、布依族土司、仡佬族土司、羌族土司8個民族的土司。

明朝的土司是一種什麼樣的機構?為何只在西南邊疆設定?

蒙古族土司屬於型別較為齊全的土司,其羈縻衛所土司在元朝滅亡之後西北地區政局不穩的情況下,因投誠、率部落歸附、從徵西番有功、接受明廷的賜姓與改姓等。

布依族土司以撫慰型土司為主,因內附、入貢有功而於洪武四年、五年、十二年、十八年、十九年、二十四年、三十年以及永樂五年,不斷授職與升職。仡佬族土司為撫慰型土司,因“徵南”有功而設於洪武四年,職別僅為正副長官司。

第三批土司

這批土司是洪武中期設定的瑤族土司、回族土司、白族土司、納西族土司、哈尼族土司、傣族土司、布朗族土司和普米族土司8個民族的土司。

明朝的土司是一種什麼樣的機構?為何只在西南邊疆設定?

瑤族土司為政務型土司,其因歸附、率瑤目進貢有功而於洪武十二年和永樂九年,授為世襲巡檢、典史和縣主簿。回族土司亦為政務型土司,其因歸附、投降有功而於洪武十二年、十五年、十七年、十九年和永樂二年,授予土縣丞、土縣典史、土官驛丞和土巡檢等職。

白族土司設於大軍進入雲南之後,其政務型土司因配合明朝大軍而於洪武十五年、十六年、十七年、二十年、二十四年等大量設定,先設土知府、土知州、土典史,後設土驛丞、土巡檢、土巡緝,有的隸屬於衛所之下。

明朝的土司是一種什麼樣的機構?為何只在西南邊疆設定?

其羈縻衛所土司,是在洪武十五年之後設定的,有世襲指揮僉事、正副土千戶、千夫長、撫夷土守備等。

明朝的土司是一種什麼樣的機構?為何只在西南邊疆設定?

這些土司為明朝邊疆的穩定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同時也表現了西南邊疆複雜的地緣政治格局,是明朝對西南邊疆王朝版圖控制和管理的創新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