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遠征三次撲空,朱棣為何執迷不悟?探索歷史背後的真相?

洪武二十一年,明朝大將藍玉率領明朝大軍二十萬遠征蒙古撲魚兒海,大敗元軍。 大明這次重創蒙古之後,北元徹底地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從而分裂為三個部分,韃靼,瓦拉和兀良哈。如此支離破碎的蒙古,想要對大明朝有絕對的威脅,已經不太可能。只是在邊境有些小打小鬧的搶劫活動。

五次遠征三次撲空,朱棣為何執迷不悟?探索歷史背後的真相?

然而,面對這樣的小打小鬧,永樂大帝朱棣卻興師動眾地發動了五次大規模的遠征,其規模之大,動員資源之多,耗費民力之慘烈,遠勝於當年的漢武帝和隋煬帝。但是漢武帝之後,匈奴的確是越來越弱,最後到了東漢時期,終於被大將竇憲所滅。隋煬帝遠征高句麗之後,高句麗也是國力日趨衰落,最終被薛仁貴所滅。但是,我們的永樂大帝,五次對蒙古三次大規模用兵,但是蒙古對明朝邊境的侵犯並沒有減少,甚至十幾年之後,還爆發了土木堡之變,大明的皇帝被俘虜,整個國家也差點傾覆。

五次遠征三次撲空,朱棣為何執迷不悟?探索歷史背後的真相?

問題來了,朱棣的這五次遠征,真的像他自己說得那樣“瀚海為鐔,天山為鍔,一掃胡塵,永清沙漠”?

朱棣五次遠征草原,究竟打得怎樣?

首次遠征草原,打的是蒙古的韃靼部的雅失裡和阿魯臺。對於這次的遠征,明朝正史的記載是:本雅裡帶著七個侍從騎著馬倉皇逃跑,阿魯臺被驚嚇得從馬上掉下來,帶著家屬遠遁到草原深處。而明軍也因為這個仗打得太激烈,又渴又餓,後勤輜重上不來,於是才罷兵回朝。但是我翻閱了很多史料,都沒有記載韃靼究竟損失多少兵馬,被俘虜多少人。明朝計算軍功的方式,和現在的績效計算一樣,就是看你能砍多少人頭。一個人頭有幾兩到五十兩不等,依據敵人難度而言,像蒙古的就一顆人頭五十兩。而這次戰鬥記載,卻沒有記載人頭數,看來的確是數字不好看,不願意公佈。

五次遠征三次撲空,朱棣為何執迷不悟?探索歷史背後的真相?

第二次遠征是攻打瓦剌,明史記載是“殺其名王以下數千人”剩下的基本都逃跑了。但是,隨軍出征的筆錄記載:雙方對峙很長時間,明軍的傷亡也是非常大,很多明朝的指揮使都死於戰鬥中,子最後因為形勢比較危機,還是皇孫朱瞻基勸說朱棣趕緊走,要不然會有被包圍的危險,朱棣才班師回朝。由此可見,這次的戰役,要是真的繼續打下去,究竟誰贏誰輸,還真的說不清。

第三次遠征:由於沒有見到敵人,朱棣在草原浩浩蕩蕩地搞了個武裝大遊行。朱棣很生氣,於是把一隻臣服於大明的兀良哈給打了一頓,你說兀良哈倒黴唄!

第四次遠征:繼續遊行

第五次遠征:還是武裝遊行,而且這次朱棣還死在遊行的隊伍中。

五次遠征,三次沒見到敵人,兩次都是打得有點模糊不清。

遠征的代價

從明軍五次遠征漠北的戰果來看,效果非常有限。然而明朝正史記載的“六師屢出,漠北塵清”這八個字,顯然吹牛的成分要大於實際的含量。在《明太宗實錄》《前北征錄》《北征記》《鴻猷錄》中都有詳細的記載,由於明軍大部分都是步兵,在沙漠上和蒙古的騎兵作戰,其實非常的吃虧。再加上,沙漠,草原上惡劣的氣候,以及飲用水和食物的匱乏,使得很多的明朝士兵沒有死在敵人的刀劍下,反而很多的都是飢凍而死。不但士兵損失如此,戰爭對國家經濟的消耗也是巨大的。比如第三次遠征,明朝就動用了民夫二十三萬五千嗯,驢呼叫了三十四萬頭,車呼叫了十一萬多輛,運送糧食三十七萬擔。

五次遠征三次撲空,朱棣為何執迷不悟?探索歷史背後的真相?

為此,當時有官員上書朝廷,說皇帝如此大規模的運兵,使得國庫損耗空前巨大,讓民眾不堪其苦。史載“丁男疲於力役,婦女困於耕耘,富者怨征斂之繁,貧者罹凍餒之苦。”可以說,朱棣當政時期,七下西洋,遠征安南,五徵漠北,基本上都是大手筆,然而對於國家民生的事情,這個朱棣是一件都沒做。

朱元璋在位期間,為了防備蒙古,就沿著長城設立了九個邊防重鎮,也是歷史上著名的九邊。除了九變之外,明朝還設立了大寧衛所,開平衛所,東勝衛所。這三個衛所,把守重兵,配備當時明朝最為先進的火器,是明朝防禦的第一線,九邊是第二線。然而因為朱棣時期,因為遠征消耗巨大,九邊之外的三個衛所,已經沒有辦法在維持,只能棄守。為以後的土木堡之變埋下了伏筆。

五次遠征三次撲空,朱棣為何執迷不悟?探索歷史背後的真相?

朱棣的心結

朱棣在“靖難之役”之後,雖然貴為九五之尊,但是他的內心卻是極端的恐懼。無論他怎麼辯解,怎麼說明,他自己也非常清楚,他的皇位是不合法的,是靠造反得來的。畢竟,朱允炆作為皇帝既沒有過錯,也沒有德行上的問題,他是朱元璋按照最符合儒家禮法所選定的繼承人。朱棣不但違揹人倫,要殺自己的侄子,還大逆不道地造反了,這樣“篡位”的亂臣賊子的名聲,像一個詛咒時刻折磨著朱棣。

怎樣才能證明自己是合法的,是真正的天選之子,九五至尊。只有一個辦法能證明自己是對的,那就是對狄戎的討伐。

五次遠征三次撲空,朱棣為何執迷不悟?探索歷史背後的真相?

中國自周朝開始,就一直面臨著北方遊牧的威脅。而能征服北方的強敵,就足以證明自己是英武之主。比如像周穆王遠征鬼方,秦始皇擊潰匈奴,漢武帝遠征漠北,宋太宗滅了突厥,都是一代英主,光耀千秋。於是朱棣才會遠征蒙古,不畏懼嚴寒,五次征討。他要向世人說明,自己絕對有這個資格當任九五至尊。因此,在遠征的時候,朱棣每到一處,都會像如今的人們一樣,拍著自拍照,再配上一句歲月靜好的文案,發個“盆友圈”。不過朱棣的文案寫的的確是有點霸氣,在擒胡山上留下的文案是“一掃胡塵,永清沙漠”,在清流泉的時候,留下的自拍文案是“山高水清,永彰我武”。

五次遠征三次撲空,朱棣為何執迷不悟?探索歷史背後的真相?

他一心想要統一長城南北,恢復漢唐疆域,成就他漢武唐宗的夢想。但是誰能想到他的行為深深地影響了後代子孫,幾十年之後,一個年輕人也學他的曾祖父御駕親征,結果差點讓大明提前一百多年說拜拜,也是朱棣沒有想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