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為什麼會突然土崩瓦解,造成官民皆反的局面?

◎歡迎讀者轉載分享到朋友圈。

與秦朝一樣,隋朝消滅割據,完成天下一統的願望,同時,其國祚也非常短,二世而亡,但它遺留下的制度影響之後千年的中國。探究隋朝的滅亡,隋煬帝楊廣負很大責任。由於楊廣好大喜功、貪圖享樂、耗盡天下民力,從而引起天下大亂,農民起義迭起。從這個角度來看,楊廣無疑是一個暴君。

事實上,秦朝也是由於暴政導致天下大亂,可是據統計秦朝的官員相當的本分,沒有一人主動扯旗造反,而隋朝就不一樣了,不僅民反,而且官也反。那麼,為什麼隋朝會突然土崩瓦解,官民皆反呢?

隋朝為什麼會突然土崩瓦解,造成官民皆反的局面?

首先,隋朝廢除九品中正制,興建科舉。理性而言,興建科舉,不拘一格選拔人才,無論為國,還是為民,此舉的益處非常大,事實卻不一樣。

眾所周知,九品中正制是曹魏時期陳群提出的一種選拔人才的方法,它是根據家世、行狀和定品三個步驟來選拔人才的。但是自東漢以來,地方豪族坐大,往往由他們中的人來實施選人制度。

如此一來,這些豪族間接地控制國家選人,安插自己家族的人就是非常平常的事。到了西晉時期,曾有人發出“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感慨。此後的王朝統治者不是不知道這些豪族嚴重影響著國家的決策,但為了獲得他們的擁護,也只能默許,不看他們的才能。

隋朝為什麼會突然土崩瓦解,造成官民皆反的局面?

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制,自然是堵住豪門門閥晉升之路,而楊廣興科舉,就是表明國家選拔人才的標準只看才能,家世什麼的變成了次要。

如此變革,支援隋朝的豪門門閥們自然不樂意。由於科舉選拔出來的人才力量有限,面對門閥就顯得勢單力薄了。

其次,重新編訂戶籍,引起士族不滿。

中國古代是個農業國家,國家稅收的多寡與政府掌握的戶籍的數量有著重要的國家。自兩漢以來,地方豪強兼併土地嚴重,很大人口都依附於他們,而政府不能管理這群百姓,自然政府也就收不到多少賦稅。整個南北朝時期,特別是南朝政府財政吃緊,而士族們卻富得流油,比如謝氏家族在會稽就有莊園達數千畝。

隋開皇初年有戶口三百六十餘萬,平陳得五十萬戶,而強力推行重新編訂戶籍後人口直接打到八百七十萬戶。人口足足增加了一倍,這麼多的人口從士族手中拿走,相當於他們沒有了勞動力,經濟實力被削弱,而這群人又擔任政府官員,天下大亂時,他們能不起兵造反嗎?

隋朝為什麼會突然土崩瓦解,造成官民皆反的局面?

最後,當然是隋煬帝的失策,無論是徵高句麗,還是修宮殿、挖運河,民力被嚴重的使用。

再加上在此過程中,中間官僚趁機敲詐勒索,貪汙受賄,無視底層人民的疾苦,百姓的造反也就不可避免的。

總之,隋朝建立後,很多地區是從南陳和北齊所得,原本國家就不穩定,此時又與支援政權的門閥決裂,自然是隋朝表面繁榮鼎盛,而底下暗流湧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