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爭霸(10)三十年戰爭爆發,歐陸群雄激情大混戰

16。17世紀,歐洲新教興起,宗教改革運動蓬勃發展,基督新教和舊教(天主教)之間的衝突愈演愈烈。在德意志地區、神聖羅馬帝國境內,哈布斯堡王朝的中央皇權日益衰微,各邦諸侯割據稱雄。信奉新教的諸侯和信奉舊教的諸侯在宗教糾紛的掩飾下爭奪地盤和反對皇帝專權,並分別組成“新教聯盟”(1608年)和“天主教聯盟”(1609年)。哈布斯堡皇帝也一直在尋求增強他們對神聖羅馬帝國廣大領土和資源的實際控制權,維護舊教勢力抑制新教的發展,希望把帝國變成一個統一的君主制國家。

歐洲爭霸(10)三十年戰爭爆發,歐陸群雄激情大混戰

1617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對轄下邦國波希米亞的新教徒進行大規模的逼害,並禁止新教徒的宗教活動,拆毀他們的教堂。於是1618年,波希米亞首府布拉格的新教徒發動起義,衝進王宮,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兩名欽差從視窗投入壕溝,是為“扔出窗外事件”,同時宣佈波希米亞獨立,以此為標誌“三十年戰爭”(1618-1648)打響了。1619年6月,波希米亞議會選出信奉新教的普法爾茨選帝侯腓特烈五世為波希米亞國王。1620年11月8日,波希米亞軍與神聖羅馬帝國天主教聯盟軍激烈交戰,波西米亞軍戰敗,腓特烈五世被逼逃亡荷蘭,而波希米亞則重新納入神聖羅馬帝國的版圖。1621年至1623年,兩年間普法爾茨的新教諸侯聯軍捲土重來不斷反抗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但聯軍卻屢屢戰敗,至此戰爭的第一階段—捷克(波西米亞)階段以哈布斯堡皇室為代表的天主教同盟軍獲勝而告終。

歐洲爭霸(10)三十年戰爭爆發,歐陸群雄激情大混戰

捷克階段的戰事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勝利而告終,對此局面,歐洲各國甚是恐慌,法國、丹麥和瑞典等都不願看到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再度在全國實施有效的統治,不能容忍查理五世時期的哈布斯堡帝國再度復活。荷蘭則極力想削弱西班牙和神聖羅馬帝國,並使本國商船隊在古老的漢薩同盟商路上獲得控制權。1625年,法國首相黎塞留提議英國、荷蘭與丹麥結成反哈布斯堡聯盟,丹麥負責出兵,而英國與荷蘭則在幕後支援,由此戰爭的第二階段—丹麥階段正式展開,本來只是波希米亞人反對神聖羅馬帝國的戰爭現在演變為廣泛的國際戰爭。

歐洲爭霸(10)三十年戰爭爆發,歐陸群雄激情大混戰

戰爭再度爆發後,很快,多國聯軍就佔領了德意志的西北部和波希米亞的西部。這次新教聯軍可以說是節節獲勝,但於1628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僱用聲名顯赫的波希米亞貴族華倫斯坦的僱傭軍,華倫斯坦不負其所望,擊敗了丹麥,並控制了薩克森。丹麥被迫於1629年5月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簽定《呂貝克和約》,保證不再插手德意志事務。戰爭第二階段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勢力伸延到波羅的海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