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應辰: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遭秦檜排擠打擊,後竟被人活活氣死

汪應辰: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遭秦檜排擠打擊,後竟被人活活氣死

汪應辰:是非終不屈,進退了無心

說起這位汪應辰大概是沒幾人知道的,但在他的家鄉江西玉山可謂是大名鼎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城中有條主幹道便叫做汪應辰路,那是想不出名也不行的。

雖然在全國範圍內他的名聲並不響亮,可是他有個名頭很是了得,因為,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郎,18歲便在大宋高宗朝眾多了得之人中蟾宮折桂,奪得鰲頭,後來又是部級高官,那可真是家鄉人的驕傲。

相比之下,我們廣元就有些小氣了,一直說我們這兒是女皇故里,那就學學人家玉山,將那則天區,女皇路,媚娘巷使勁地往上堆嘛,也許是沒太多的底氣吧,至今也沒見有何動靜。

汪應辰: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遭秦檜排擠打擊,後竟被人活活氣死

汪應辰,字聖錫,江西玉山人,世稱“玉山先生”,進士科狀元出身,原名叫汪洋,皇帝趙構賜其名“應辰”,授秘書省正字,因力主抗金而與秦檜相違,被外放地方為官達17年之久。

及秦檜死後方得入朝為吏部郎官,後知金華,權吏部尚書,再知成都府,其後官至吏部尚書、端明殿學士,年59卒,諡文定。

汪應辰死得有些窩囊,當時他是知平江府,也就是在今天的蘇州當市長,有個叫韓玉的少監,奉旨去南京檢查武備情況,路過蘇州,他可能沒有特別招待得好,那人便回京在孝宗皇帝面前說他的壞話,於是連連遭貶,最後竟被氣死了。

《宋史》對汪應辰著墨很是不少,洋洋數千字,很是詳盡;但卻忘了記他的出生日期,所以,於他的年齡等資料,都是後人按時間順序倒推出來的。

汪應辰: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遭秦檜排擠打擊,後竟被人活活氣死

作為最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肯定是神童一枚,他出身貧寒,但5歲便知讀書,晚上沒錢點燈,就去拾柴照明,借書苦讀;他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

更為難得的是,他中狀元后,並不是目空一切,而是更加地勤奮學習,又師從張九成、呂本中等大學者學習,學業日益精進,後來更是自成一家。

後來的他學生眾多,又在禮部尚書任上知貢舉,更是門生滿天下,後來配享孔廟的大儒呂祖謙及“南宋四大詩人”之一的尤袤,皆出其門下。

朱熹對他是推崇備至,稱“惟公學貫九流,而不自以為足;才高一世,而不自以為名;道高德備,而不自以為德;位高勢重,而不自以為榮。”

汪應辰: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遭秦檜排擠打擊,後竟被人活活氣死

在大宋朝一堆的高官中,一個尚書職位並不是很顯貴,甚至很多人連個傳都沒有,默默無聞者多多;而狀元也是一時之風光,過眼煙雲,很快便會被人遺忘,汪應辰之所以《宋史》著墨很多,關鍵在於他的品行和德操。

正如朱熹所言,汪應辰品德高潔,安貧樂道,好賢樂善,尤篤友愛,更難得的是,他剛正不阿,不畏權勢,即使是面對秦檜的淫威,他也毫不畏懼。

趙鼎,張九成等都是被秦檜重點打擊之人,當趙鼎歸葬之時,他不僅前去祭奠,還寫祭文,高度讚揚趙鼎的功績;張九成被貶,“交遊皆絕,應辰時通問”,張父死時,他“不遠千里往吊”,從這些來看,汪應辰是個重情感,蔑視強權的剛直之人。

汪應辰: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遭秦檜排擠打擊,後竟被人活活氣死

不僅對秦檜,即使是對皇帝他也一樣,史載其為“剛方正直,敢言不避”,面對趙構一味求和的國策,他直接上書反對:“臣願陛下痛心嘗膽以圖中興,勿謂和好之可以無虞,而思患預防,常若敵人之至也。何至以中國之大而下為讎人役哉!”以至於趙構對後來的孝宗說,“汪應辰素不樂吾。”

不過,從後來孝宗給他的諡號來看,他對汪應辰還是很欣賞的,甚至還為他的畫像親筆題詞:“爾貌而豐,爾德而隆。奉親克孝,事君克忠。才兼文武,學究鴻蒙。生今之世,得古之風。”

在汪應辰的心中,應該是對歸隱很嚮往的,在他的詩作中也多有反映,“靜聽寒泉響,潺潺洙泗聲。”這同陶淵明的詩意很是相契,

汪應辰: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遭秦檜排擠打擊,後竟被人活活氣死

本是扶犁客,隨緣漫作官;

故山應念我,薇蕨已闌干。

官場傾壓,勾心鬥角,汪應辰是厭惡無比,早期的他還念念不忘為國為民地努力奮鬥,及至後來,他亦感到自己的理念不為朝廷所容,救國濟世無望,遂生退隱之感,這首詩也是他對居官的日趨淡漠,以及對故鄉的懷念。

詩中雖說“隨緣漫作官”,其實反映的是他心中滿滿的無奈,作為一朝之狀元郎,焉有不圖實現自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只是他在秦檜弄權,自己與最高統治者意見相左,壯志難酬的情況下,才有了這隨緣的淡泊心理。

汪應辰在地方為官時,清廉正直,吏治有方,治下鹹服,深得民心,特別是他對當時權貴們兼併土地而造成民眾失所的現象,給予了堅決的制止;他治貪懲汙,減免徭賦,賑災恤民,是一位“肅吏道,革時弊”, 官聲芬芳的好官。

汪應辰: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遭秦檜排擠打擊,後竟被人活活氣死

如果將當時的朝臣分為主戰與主和兩派來看,汪應辰應該是堅定的主戰派了,他堅決反對同金人議和,多次對秦檜進行抨擊,引起秦檜的忌恨,所以,後來的汪應辰乾脆託辭遠離朝遷,隱居常山的永年寺,在潛心著作之餘,聚徒講學。

然而,這是他最為艱苦的時期,這一時期的他是“蓬蒿滿徑,一室蕭然,飲粥不繼,人不堪其憂”,但他卻是“處之裕如也,益以修身講學為事”。

作為一名文士,汪應辰的詩歌也作得很好,但大部分為應酬之作,偶有很清新的小詩,寫得也很有情趣,比如下面這首《牽牛花》。

“葉細枝柔獨立難;誰人抬起傍闌干,

一朝引上簷楹去,不許時人眼下看。”

這首詩意很淺顯明快,借物抒情,很有些李白《上李邕》詩的意味,說的是“今天你對我愛理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之意,表達了對有些勢利小人的諷刺之情。

汪應辰: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遭秦檜排擠打擊,後竟被人活活氣死

汪應辰詩文俱佳,著有《文定集》24卷,俱被收錄《四庫全書》,特別是針對金人的策略中,有很多分析和見解,這些都是立足於對金斗爭基礎之上,他不隨波逐流,反對議和,言辭鏗鏘,文采斐然。

在學術上,他開創的“玉山學派”主張“經世致用,義利並舉”,這可以看作是後來“永嘉學派”的先聲,其思想核心同永嘉學派提出的“事功”理念是不謀而合,都是主張通商惠工和減輕捐稅、探求一條振興南宋的途徑。

汪應辰同朱熹還是親戚,按輩分說,他應該是朱熹的從表叔,但如果說朱熹的理論是“玉山學派”的拓展有些過分,只能說,朱熹從汪應辰這裡汲取的營養,更加完善了他的思想體系。

汪應辰: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遭秦檜排擠打擊,後竟被人活活氣死

風弄蘆簾掩復開,閉門一室此徘徊;

故人難望扁舟至,遠信誰憑驛使回;

窗外不知飛霰集,坐中只覺暗香來;

新詩亟報春訊息,不待天邊看斗魁。

這首《雪中梅花》詩是他在外放貶謫時寫就,雖然仕途蹇促,但他卻並不為然,以梅花自喻,堅信春天會來,整首詩寫得清新自然,韻味十足,也道出了他的自信和不屈。

觀汪應辰的一生,早年頂狀元之冠,風光無限,卻因不屈事秦檜,屢遭貶謫,他雖性格溫和謙遜,但亦剛正方直,敢於直言時事,因此不為世所容。

他一生在政績上雖無重大作為,但他以高潔的人品,崇高的氣節,精深的學識,為官的清廉,在一大幫籍籍無名的狀元中,絕對是個值得記住的人,也是玉山的驕傲,江西的驕傲!

汪應辰: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遭秦檜排擠打擊,後竟被人活活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