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鍋傳奇:晉商走私鐵鍋,幫助滿清入關得天下

——飯鍋簡史三:經商與戰爭

題記:上篇《

元朝皇家難言之苦:江山玩丟就算了,給我鐵飯鍋就好

》裡說到蒙古人得中原,坐天下98年忽略了鐵飯鍋的重要,丟了江山後,被明朝用一口鐵飯鍋挾制二百多年。本篇依然是鐵飯鍋的故事,大明王朝那頭防著打跑的蒙古人,這頭卻養虎遺患。慣著努爾哈赤,讓這個幾乎同朱元璋一樣白手起家的小混混,成就了強大的後金政權,進而入關奪天下,建立了滿清王朝。

鐵鍋傳奇:晉商走私鐵鍋,幫助滿清入關得天下

撇開其他因素不說,清王朝的建立,仍然和鐵鍋有密切關係。在他們成長壯大、入關奪天下整個過程中,晉商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全力提供糧食、火藥、鹽和鐵等物資。尤其在明王朝嚴格控制下,晉商居然能夠做到把這些核心戰略物資源源不斷輸往外邦,本身就有濃郁的傳奇色彩。其中管理最嚴的鐵輸出,更是神話。原來賣給後金的不是鐵錠、鐵條等原鐵,而是飯鍋在內的鐵製品。

古代鐵鍋分量巨大,具有鐵錠的性質

為什麼晉商會把鐵飯鍋作為軍需物資賣給後金?鐵錠是嚴禁與外邦交易的戰略物資,而鐵飯鍋不是,於是就有了避關的理由。但是明朝的鐵飯鍋卻可以當鐵錠用,為什麼能當鐵錠?有三個例項。

鐵鍋傳奇:晉商走私鐵鍋,幫助滿清入關得天下

——“諸葛行鍋”:諸葛亮發明製造的行軍大鐵鍋。

明代學者曹學佺的《蜀中廣記》,楊慎的《丹鉛錄》,都說到這口大飯鍋。其中的楊慎說得明白:

近日平谷耕民得一釜,以涼水沃之,忽自沸,以之炊飯,即熟,釜下有“諸葛行鍋”四字。鄉民以為中為寶物,乃碎之,其復層中有“水火”二字,即前物也。異哉!

說到本朝有平谷縣農民,犁地時扒拉出一口大鐵飯鍋。鐵鍋不稀奇,這口鍋卻離奇,不用燒火,水米放鍋裡會自行煮熟。鍋底有“諸葛行鍋”四個字。村民們認定裡面有寶物,就把鍋砸開取寶。發現鍋是夾層,裡面只有符咒,並無寶貝。

鐵鍋傳奇:晉商走私鐵鍋,幫助滿清入關得天下

後來有人證實,說這口行軍大鍋是關雲長打仗時候用的。不管怎麼說,這口鐵鍋又大又厚,分量極重。

——現存的陳友諒的行軍大鐵鍋。

元末起兵反元的陳友諒,在湖北沔陽戰場遺留一口行軍鍋,被當地村民埋在淤泥裡。1983年被縣文化館挖出來,是為當下唯一的古代行軍鍋。這口鍋口徑1。28米,一鍋飯夠幾百人吃。

——明代千僧鍋:少林寺大鐵鍋。

歷史上所有名寺廟都有大鐵鍋,叫做“千僧鍋”,如今僅存大概就剩下少林寺這口了。鍋上有銘文,鑄造於明萬曆四年(1576年),直徑1。58米,重1300斤。

鐵鍋傳奇:晉商走私鐵鍋,幫助滿清入關得天下

這麼重的鐵鍋,難怪明朝時期的蒙古人千方百計找明朝索取,一口鍋能造多少箭簇啊。所以也就成了晉商向滿清供應鐵的主要品類。

晉商的興衰史

晉商的興衰與國家政權的更替,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舉三個例子。

——晉商興起於唐高祖李淵時期,武士彠(yuē)才是真正的“紅頂商人”。

歷史記載,晉商在先秦時期就有名氣,生意做到國內各地。但要論規模,還是幫唐高祖打天下的武士彠。當年李淵從太原起兵,與姨表兄楊廣爭天下。他倆的母親是親姐妹,二人還是兒女親家,就這才知根知底,知道從哪下手。當時還是經營木材的武士彠,是李淵的好朋友,傾盡所有財力支援他起兵。結果一寶壓中,大唐建立後,先是出任工部尚書,又被封應國公,位列大唐的開國功臣,跟秦叔寶、尉遲敬德、李靖、狄仁傑、程咬金一個級別。離奇的是人家都是槍林彈雨廝殺的戰功,唯獨武士彠做買賣掙得的功名。

鐵鍋傳奇:晉商走私鐵鍋,幫助滿清入關得天下

需要說明的是,武士彠是武則天的親爹。這身份在歷代晉商裡是無法超越的了。

——晉商鼎盛於明、清時期。

晉商和明、清朝廷的關係,過山車一樣刺激有料。這樣說吧,先是幫朱元璋得了天下,後幫滿清奪得中原。對明朝而言,實在是個興他又毀他的主。全過程分三段述說:

●早年朱元璋起事,獲得晉商大量的物資支援,得天下後,作為回報,給了晉商“鹽引”,食鹽買賣的合法權益。大白話解釋,鹽引相當於食鹽的官府“白條”。鹽商先交錢給官府,官府給你打個白條,然後你把邊防軍隊需要的糧食運去,換取白條的存根,取得食鹽,再行賣鹽。就這樣一手倒糧,一手倒鹽,國家財富很快集中到鹽商們手中。用現在的話說,國有資產大量流失,都進入鹽商的腰包。《明史·鹽政議》裡說:

在廣陵者不啻三千萬兩,每年子息可生九百萬兩。

這還只是官面交易,真正的財富之道,是鹽商們官面交易下的走私。就這都不得了,要知道明朝平均年入稅銀也就一千萬兩。就是說,晉商的年收入遠遠高於國家的收入。以至於明代的財富就是一個奇葩的存在,商人們富可敵國,皇帝和內閣大臣們窮的揭不開鍋。

鐵鍋傳奇:晉商走私鐵鍋,幫助滿清入關得天下

據《明史·列傳》記載,曾做過河南光山縣知縣的程國祥,崇禎十一年當了宰相,

國祥位居卿相,布衣蔬食,不改儒習。卒後,家貧不能舉火。

這麼大的官,人死了家裡竟然揭不開鍋。

●軍需物資走私,才是晉商主要財源。鹽引的交易集中在邊關,實際上就是如今所說的“邊貿”。晉商有了官貿身份,實際操作的就是把口外邊民急需的糧食、鹽鐵,換取馬匹、牛羊和皮張,賣回內地。幾下倒騰,攫取了巨量財富。

但是明朝始終提防著蒙古人,限制他們的物資支援,鐵鍋都不給。隨後崛起的努爾哈赤,也故意不給蒙古人恢復活力的機會,不斷打擊他們。所以說,明代最難的是蒙古,連個做飯的鐵鍋都要興兵搶劫。可是這個機會被努爾哈赤爭取得到,他從一個僅靠13副甲冑起兵的愣頭青,從萬曆十一年(1583年),到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用了33年時間,建立了大金政權,成長為大明王朝的勁敵,這期間,晉商不遺餘力為努爾哈赤提供了全部的火藥,80%的糧食和60%金屬。也正因為絕大部分屬於走私,金屬都以鐵飯鍋的形式運出邊關。

鐵鍋傳奇:晉商走私鐵鍋,幫助滿清入關得天下

●最終敗於“吃”。不是吃飯,是吃大煙。晉商幫著後金滅了大明王朝,獲得清朝豐厚的回報,賜予他們皇商身份,等於私人擁有的國有企業。但是自己不爭氣,老話說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錢太多了揮霍無度,在幫著清政府販賣大煙階段,染上吸大煙惡習。到了喬致庸,下死命令遏制,都不敢明著吸,喬致庸死後立馬又大吸起來。以至於晚清時隨著政權腐敗,局勢混亂,大批錢莊收不回欠款而倒閉。直到辛亥遭到社會清算而徹底衰敗。

——逐利是商人的天性

用經濟學解釋,商人是商品交換的產物,逐利是他們的天性,沒有利益的事情不幹。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千古絕唱《琵琶行》,對商人評價很透骨: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

說的是在商人三觀裡,除了錢,別的一概無所謂,包括如此善解人意的老婆,沒有錢重要。

明末清初的殘酷戰爭,不再用鐵鍋倒騰軍火了

——早起靠鐵鍋走私,發展到後來直接的洋槍洋炮。

努爾哈赤小時候命運不濟,十歲失去母親,後母的虐待,迫使他很小就跟小夥伴們上山挖人參,撿蘑菇,然後與漢人交易。因而及早的接觸了邊疆貿易,為後來興兵起事打下基礎,知道怎麼便利得到更多的軍需物資。明朝為了防備蒙古人,重兵沿長城設定,主要在山西境內。這也是晉商發達的主要原因之一,盡得天時地利。加上有了努爾哈赤大客戶,“人和”也有了,想不發財都難。

鐵鍋傳奇:晉商走私鐵鍋,幫助滿清入關得天下

在1618年正式向大明宣戰之前,他們和晉商的交易地點集中在張家口,所需的物資幾乎都從這裡得到。到了後期,要鐵器就來不及了,晉商直接供應武器。其中孔有德就搗騰到葡萄牙最新式大炮,賣給努爾哈赤,這種當時最先進的野戰火炮,對明朝守軍造成極大殺傷。

——兩廣填四川的殘酷歷史現實。

歷史上的外族入侵,都是以對入侵地百姓滅絕性屠殺為特徵。滿清更厲害,當時的漢人總人口由明光宗時期的5100多萬銳減至1000多萬。於是我們的歷史上就有了明末清初的大遷徙,最著名的就是兩廣填四川。不過這段戰爭的殘酷歷史,後來被金庸洗地,透過他的全套作品,人們改變了對這段歷史的印象,認為清朝的大辮子很可愛。一個海寧査氏後代,做了這件事或許只是巧合。

鐵鍋傳奇:晉商走私鐵鍋,幫助滿清入關得天下

——晉商的衰敗沒人同情。

晉商徹底衰敗於辛亥,至今沒人同情。同時期的孫中山被尊崇,都一個道理,在於滿清的不得民心。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統治歷史,全國解放讓人民當家做主人,終於再不為一口鐵飯鍋糾結,能煮熟飯,吃飽肚子,揚眉吐氣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