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典》被稱作“世界百科全書”,若找到完整版,有何意義?

《永樂大典》二萬二千九百卷(永樂初,解縉等奉敕編《文獻大成》既竣,帝以為未備,復敕姚廣孝等重修,四歷寒暑而成,更定是名。——《明史》

古代歷史上有非常多的史書,而能完整流傳到現代的也並不多。在各種文物之中,這些記載歷史的書籍是最為重要的,透過對這些史書的研究,才能更完整地去研究當時那個時代的社會發展以及民生生活。在諸多史書之中,

《永樂大典》被稱作“世界百科全書”,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永樂大典》只剩殘本,

若找到完整版,有何意義?

《永樂大典》被稱作“世界百科全書”,若找到完整版,有何意義?

《永樂大典》的修訂

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登基

。一坐上皇帝的寶座後,朱棣總想做一件大事,

決定讓手下的文臣修訂出一本鉅著,

而且這本書要按照“

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

”的規模來修訂,足以見得朱棣當時對待這本書非常期待,希望它能包含各種學科知識以及古代歷史。

《永樂大典》被稱作“世界百科全書”,若找到完整版,有何意義?

兩年後在解縉的帶領下,一百多人一起努力,終於寫出了一本《文獻大成》

,但朱棣非常不滿意,認為這本書的

內容不夠豐富

。一年後又下令讓姚廣孝、解縉帶人重新補充整理這本書,這次的規模極為浩大,光是修書的人員就達到了2169人,幾乎動用了當時國庫裡所有的存書。

又是兩年之後,正式版的《永樂大典》被送到朱棣手中,

此時朱棣看過後才覺得滿意,並且親自為這本書作序,還起了《永樂大典》的書名。

《永樂大典》被稱作“世界百科全書”,若找到完整版,有何意義?

《永樂大典》的流傳情況

在《永樂大典》修成之後,幾經火災、戰爭影響

,最後一萬多冊的書,燒燬的燒燬,流失的流失,在後人考究後給出了幾種《永樂大典》流傳情況的假說。

第一種認為早在明末時期,這本鉅著就已經被毀壞,

當時《永樂大典》完成後,因為規模實在龐大,就只抄寫了一個副本,後來嘉靖年間又再次抄寫。

第一次遭受毀滅的是當時的原稿,因為成書後藏於南京文淵閣,之後在一場火災裡原稿被燒燬,後來永樂年間抄寫的副本再次被燒燬

,只留下一個嘉靖年間的副本,因為明末戰亂四起,被毀於戰爭之中。

《永樂大典》被稱作“世界百科全書”,若找到完整版,有何意義?

還有一種就是殉葬說,當時以郭沫若為代表的一些史學家經過研究,認為《永樂大典》可能隨著某一代皇帝陪葬了,

而且極有可能就是明神宗。最後明神宗的陵墓被開啟,但是卻沒有看到《永樂大典》的身影,但是很多學者依舊認為殉葬是最有可能的,不在明神宗的陵墓裡,也在明朝其他皇帝的墳墓裡,根據正本失蹤的時間來看,極有可能是明世宗。

《永樂大典》被稱作“世界百科全書”,若找到完整版,有何意義?

正本一直找不到,流傳下來的副本也命運坎坷

,雖然流傳了到了清代,但一直沒有受到重視,一直就存放在倉庫裡。後來在雍正年間,副本被送到了翰林院,一些當時的學者才有幸能觀看。到了晚清時期,清政府腐敗無能,這些典籍也無人看管,一些官員在翰林院去過後,就趁機偷走一部分拿到家裡收藏。

但對於副本毀壞最大還是在八國聯軍入侵時期,當時一處戰場就是以翰林院為中心,聯軍一把大火燒了翰林院,副本就此被毀

,僅僅留存下來一些殘本,被八國聯軍瓜分,帶回自己的國家。

《永樂大典》被稱作“世界百科全書”,若找到完整版,有何意義?

《永樂大典》的意義

《永樂大典》是迄今為止,在世界範圍內最大的一本百科全書,

裡邊記錄著明朝以前中國的歷史,以及文學藝術還有自然科學等等內容,涉及的內容包含了所有型別的書籍,修訂完成後一共11000餘冊,全書一共有3億7千萬字。

《永樂大典》被稱作“世界百科全書”,若找到完整版,有何意義?

建國之後,在政府的引導下,開始追回了一些《永樂大典》的殘本

。當時一些文學家或者史學家家裡有流傳下來的,紛紛無償捐獻給國家。此時一些社會主義國家也向中國返還藏書,

當時蘇聯歸還了11冊,在這之後德國、蘇聯又陸續返還了數十冊流傳在本國內的殘本

。而一些收藏有《永樂大典》的普通人,也有一部分將其交還給國家。

而就在去年,法國一場拍賣會中還曾出現殘本的拍賣,一共兩冊,

最後以640萬歐元(合人民幣約5000萬)成交。

而如今國家圖書館也才存入《永樂大典》224冊,

距離當時成書時一萬餘冊相差甚遠,希望有一天可以找到正本的蹤跡。

參考資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