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崇年說“清朝沒有昏君”,那麼清朝的歷史真的如此嗎?

“清朝沒有昏君”這句話本身沒有錯,俗話說得好,聖人眼裡皆聖人,為什麼清朝沒有昏君?

他選擇的參照系不同,他不是比較康熙與嘉慶皇帝,也不是比較乾隆與同治皇帝,估計也不是比較雍正與咸豐皇帝。

閻崇年說“清朝沒有昏君”,那麼清朝的歷史真的如此嗎?

閻崇年的參照系可能是明朝的皇帝,或者各種亂世的昏君,才說出“清朝沒有昏君”這樣的話

事實上,咱們比較一下雍正皇帝和咸豐皇帝,很明顯:咸豐皇帝相對於雍正皇帝來說,他就是一個昏君,比較一下乾隆皇帝與同治皇帝,很明顯同治皇帝也是一個昏君。

閻崇年說“清朝沒有昏君”,那麼清朝的歷史真的如此嗎?

再一個就是閻崇年看到的清朝材料太多,一個皇帝的檔案起碼幾籮筐材料,裡面總有正面的材料。

就算是地地道道的昏君,也會有正面的史料,事實上所謂的昏君就是一半好,一半不好。

如果一個歷史學家看完材料,發現這個皇帝有百分之六十的好材料,那麼他可能就覺得這個皇帝不是昏君,事實上60分跟50分哪有那麼大的區別。

昏君不是50分,也不是60分,而是一個比較,如果在十個帝王中,有九個都是90分,那麼就算有一個皇帝被評價為80分,那麼他也還是一個昏君。

閻崇年說“清朝沒有昏君”,那麼清朝的歷史真的如此嗎?

昏君不是絕對的,僅僅只是一個相對的比較而已。

不能用一個皇帝的好材料和壞材料的多少來界定。

特別是材料看多了,往往就會出現好壞一樣多的感覺,就像一個人拋硬幣,拋幾次可能都是反面,多拋幾次,比如1000次,那麼正面反面往往就是一樣多。

說句實話,作為清史專家的閻崇年,他看過的同治皇帝的檔案,最少也有1000份吧,當然就出現好壞差不多的感覺了。

依據這種感覺,自然就會得出“清朝沒有昏君”這樣的結論。

閻崇年說“清朝沒有昏君”,那麼清朝的歷史真的如此嗎?

相比較別的朝代,或者歷史上有名的昏君和暴君,清朝皇帝確實能夠得高分,但是不能排除清朝皇帝裡面沒有昏君

我認為同治皇帝就是昏君,咸豐皇帝也是昏君。起碼他們比不上康熙和乾隆,連自己身體都不愛惜的皇帝,不是昏君是什麼呢?

當然了,縱觀歷朝歷代,天下興亡!

很多朝代或亡於強敵入侵,或亡於官逼民反、農民起義。

閻崇年說“清朝沒有昏君”,那麼清朝的歷史真的如此嗎?

唯獨清朝之興,以區區百萬人的部落,卻能入主中原二百多年,其中確有許多成功經驗值得後人去總結

清朝之亡,恰似一艘航空母艦在浩浩蕩蕩的世界大潮中慢慢沉沒,其中更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去深刻的反思。

事實上,與前面的朝代相比較:

首先,清朝確實沒有非常出格的昏君、暴君之禍。

它的12個皇帝級別的人物,從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到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這些皇帝,除身體有強弱之差、能力有大小之別外,德性都還算可以了,智力上也沒有愚痴的,性格上也沒有乖張暴戾的,甚至是變態的,行為上也沒有非常荒唐的。

閻崇年說“清朝沒有昏君”,那麼清朝的歷史真的如此嗎?

這也是歷史事實,所以不能簡單的說:清朝沒有昏君,這句話本身沒有錯,就看它是誰說的,假如是一個“半桶水”的門外漢說這句話,往往就是鸚鵡學舌而已。

作為清史專家的閻崇年這樣說,自然有他的道理,我就是這麼看的,有沒有昏君,就看你的參照系,參照系不同,昏君的標準也不同,參照系高,昏君就多,參照系底,自然就沒有昏君可言了。

事實上,也是清朝之前感覺昏君很多,其實是一種思維定勢,還有就是前人留下的史料太少,比如要證明紂王不是昏君和暴君,就非常困難,因為年代久遠,很難找到相關的材料了,但是要證明咸豐皇帝不是昏君,那麼就非常容易,因為明清檔案一大堆,總有表現咸豐皇帝正確的一面。

總而言之,是不是昏君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參照系和相關資料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