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傳國玉璽”的坎坷歷程

在荊山腳下,失去了雙足的卞和,抱著他那塊與眾不同的奇石,哭了三天三夜,眼淚都哭幹了,眼角都哭出血來了,血,把這塊石頭浸染的斑斑點點,什麼事讓他哭得如此傷心呢?

“和氏璧”“傳國玉璽”的坎坷歷程

卞和,楚國人,生長在春秋時期。有一天,卞和發現在荊山山顛之上,祥雲環繞,瑞霞滿天,落著一隻美麗的鳳凰,她仰頭沖天,大叫三聲,就隨風飛走了。卞和聽到過鳳凰不落無寶之地的傳說,他就急忙跑到荊山的山巔之上,找到了鳳凰的落腳之處,發現了一塊與眾不同的奇石,他就把這塊與眾不同的奇石,獻給楚國國君楚厲王,楚厲王讓手下的玉工進行籤別,玉匠說,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沒有什麼價值, 楚厲王非常生氣。認為他有意欺騙大王,有欺君之罪,就砍掉了他一隻腳。後來,楚厲王死了,楚武王繼承了王位,卞和第二次拿著這一塊奇石,獻給了楚武王,楚武王讓手下的玉匠,再仔細進行一次鑑定,手下的玉匠說,這就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楚武王聽了大怒,他認為,卞和是個騙子,就讓手下人,把卞和的另一隻腳也給砍斷了!後來楚武王死了,楚文王繼承了王位,就有了開頭的那一幕,楚文王聽說了這件事情,就派人對他說:“天下被砍斷雙腳的人多的是了,你又何必為此事哭哭啼啼呢?”卞和回答說:“我不是因為自己被砍了雙腳的遭遇而傷心,我傷心的是明明是一塊美玉,而被人說成了石頭,我是為這塊奇石的遭遇而感到不平,忠心的人卻被人說成了騙子,大王是非不分,忠奸不變,這才是讓我最傷心的”。楚文王命令手下玉匠,把這塊奇石小心開啟,裡面果然有一塊罕見的玉石,稀世珍寶面世了。楚文王命手下玉匠,仔細打磨。雕琢和加工,感念他的忠誠和不屈,用他的姓氏給這塊寶玉命名,叫“和氏璧”,它成為楚國的國寶,輕易不示人。

400年以後,和氏璧引來無數人明搶暗奪,在神州大地上演繹出,驚心動魄的故事。

“和氏璧”“傳國玉璽”的坎坷歷程

公元前333年,楚國把越國滅了,相國昭陽滅越有功,楚威王就把國寶和氏璧賞給了昭陽,昭陽有一次和門客喝酒,有人提出把和氏璧拿出來看一看,昭陽看大家興致那麼高,就命僕人把和氏璧拿出來給大家互相觀看,大家一邊喝酒,一邊觀賞,到後來,和氏璧不知傳到誰的手裡,找不到了。那時,張儀在相國昭陽那裡當門客,希望有機會得到楚王的重用。那時候張儀特別貧窮,張儀就受到了昭陽的懷疑,昭陽就命人把他抓起來,對他進行嚴刑拷打,張儀被折磨得奄奄一息,張儀拒不承認偷了和氏璧,他們只好把張儀釋放了,後來,張儀輾轉到了秦國,做了秦國的相國,這件事,被張儀認為是奇恥大辱。楚國為了一塊和氏璧,損失了張儀這樣難得的人才,這是他們始料不到的,張儀就和楚國作了死對頭,挖了一個又一個的坑,讓楚國向裡邊跳進去,最後,還把楚懷王扣留到了秦國,後來,楚懷王憂鬱成疾,死在了秦國。

“和氏璧”“傳國玉璽”的坎坷歷程

40多年後,和氏壁突然出現在了趙國,有一個叫繆賢的宦官,花了500金買了一塊玉,經過玉工的鑑定,人們認為是失蹤多年的和氏璧,他就把這一塊和氏璧,獻給了趙惠文王,後來這件事情傳到了秦昭王的耳朵裡,秦昭王對這件稀世珍寶起了佔有之心,秦昭王願拿15座城池來換和氏璧,趙王明知道這件事情是不可能的,可是秦國強大,趙國弱小,又不敢得罪秦國,就派了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藺相如發現秦王只是想用欺騙的手段,來獲取和氏璧,便在秦國的大殿上據理力爭,並且說如果秦王要是強奪的話,他就要和和氏璧一起撞到柱子上,來個分身碎骨,秦王害怕和氏璧會被藺相如毀了,秦王當時派人拿出地圖, 指著15座城池,說是給趙國,藺相如要求秦王齋戒五天,一示誠意,藺相如發現秦王,根本就沒有誠意,是用緩兵之計,結果當天晚上,藺相如就派人喬裝打扮,懷揣和氏璧,把和氏璧送回了趙國。五天以後秦王在大殿上,朝見了藺相如,藺相如對秦王說,秦國有多位君主,不講信用,我害怕辜負趙王對我的重託,我已經派人帶著和氏璧回到了趙國,現在,秦國強大,而趙國弱小,秦國先把15座城池,割讓給趙國,趙國怎麼敢把和氏璧留下呢?我知道欺騙了你,應該處死我,我願意下油鍋,您看著辦吧!秦王想殺了藺相如,又得不到和氏璧,還會使兩國關係惡化,為了得到一個明君的聲譽,秦王就用隆重的禮節厚待藺相如,還把藺相如送回趙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完璧歸趙”的故事。

“和氏璧”“傳國玉璽”的坎坷歷程

後來,秦國滅掉了六國,統一了天下,既建立了強大的秦王朝,和氏璧到了秦國人手裡,秦王就用和氏璧做了第一個傳國玉璽,上面有丞相李斯用小篆寫的八個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相傳有一天,秦始皇巡遊全國,秦始皇游到洞庭湖上,剛才還風平浪靜的洞庭湖,突然之間,風浪大作,船搖擺不停,眼看著船就要翻了,這是洞庭湖神要買路錢,有人這麼說,秦始皇命人趕快把傳國玉璽扔到湖中,立時風消雲散,顯出了風和日麗的景色。時隔八年, 有人在華陰道上阻攔秦始皇的車隊,並且獻上扔進洞庭湖的傳國玉璽,還要求傳上一句話,今年祖龍死。這明顯大逆不道的話,等待衛士反應過來,要抓人時。根本就沒有這個人,一時間無影無蹤。秦始皇是始皇帝,他希望代代相傳,他沒想到,秦朝就短短的幾十年,在傳到二世皇帝的手裡就亡了國。

“和氏璧”“傳國玉璽”的坎坷歷程

劉邦在進入咸陽時,秦王子嬰把傳國玉璽掛在脖子上,跪著交給了劉邦,自此,西漢的歷代皇帝,把傳國玉璽作為繼承大統的信物,十分珍視這枚玉璽,代代相傳,世世傳遞。到了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位,王莽欺負年幼的皇帝,曾經派人向漢孝元太后,也就是他的姑姑索要傳國玉璽

,漢孝元太后破口大罵, 憤怒的把傳國玉璽摔在地上,把玉璽摔掉了一角

“和氏璧”“傳國玉璽”的坎坷歷程

,後來用黃金補上了,從此有了金鑲玉的瑕疵。傳國玉璽幾經週轉,到了光武帝劉秀的手裡,在劉氏皇帝手裡,又傳了200餘年,後又經過董卓之亂,在洛陽城的廢井裡,長沙太守孫堅無意中得到了傳國玉璽,就因為這傳國玉璽,他後來死在了刀劍之下,孫堅的兒子孫策,以抵押的的方式將玉璽給了袁術。後來袁術不自量力,貿然稱帝,在眾諸侯的討伐聲中死去,玉璽落入曹操手中。三國歸晉,傳國玉璽又落入司馬氏手中。經過東晉,西晉南北朝幾百年的混戰。到了隋朝,暫時得到統一,可是隋朝,這是一個短命的王朝,隋亡後,蕭皇后把傳國玉璽帶到突厥,公元630年,也就是唐貞觀四年,李靖率軍討伐突厥,蕭皇后背離突厥而返歸中原,傳國玉璽歸於唐太宗李世民手中。

“和氏璧”“傳國玉璽”的坎坷歷程

唐朝末年,群雄四起,天下大亂,後晉皇帝石敬瑭勾引契丹兵,在洛陽擊敗了後唐皇帝,石敬瑭率兵包圍了洛陽,後唐皇帝李從珂,懷抱著傳國玉璽,登樓自焚,傳國玉璽也遭此焚燒,相傳1000年的玉璽也下落不明。

從此以後,亦真亦假的玉璽層出不窮,到了現代,人們對玉璽的下落說不出所以然。我認為後唐皇帝李從珂,在洛陽城自焚的瞬間,真正的傳國玉璽也就灰飛煙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