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平定黃巾之亂的名將,卻無力挽回東漢的衰亡

他是社會動盪人心思逞的亢奮年代中的一股清流,為了安定天下的志向,他始終恪守軍人保家衛國的本分,用自己的畢生征戰為殘漢續上了最後一口氣。他出身將門,從小就活在叔父的陰影裡,憑著家世與才能察孝廉、舉茂才,出仕為郎,再遷北地太守,練就一身打仗手藝。黃巾亂起,他先是上疏請求解除黨禁,然後以左中郎將挑起了硬撼百萬黃巾大軍的重任,火攻夜戰,成為平定黃巾的頭號功臣。後來他又在陳倉擊敗涼州叛軍,保全了關中之地。可惜,當他手握強軍,深得民心之際,卻只見將帥之才,全無梟雄之志,一味恪守臣節,求穩保守,錯失了翦除巨惡、整肅朝綱的難得機會。他就是漢末太尉、槐裡侯皇甫嵩。

這哥兒們有個特拉風、賊好聽的姓——皇甫。皇甫的來源較多,皆出自先秦時的王公貴族,如子姓皇甫,據說是西周末年宋戴公子撝的兒子公子充石的後裔。充石在哥哥宋武公子司空在位時出任司徒,因宋國遭到長狄別部鄋瞞的進攻,充石率軍反擊,雖然經過苦戰打退了敵人,但充石和兩個兒子皆為國捐軀。充石的孫子南雍陲便以祖父充石的字皇父為姓。因“父”與“甫”同,故皇父氏後又改作皇甫。皇甫本是中原貴姓,後來在皇甫鸞的主持下,從魯地擴散至陝西茂陵。

此後的皇甫家如牛仔一般一路向西,其中一支最終在涼州安定郡朝那縣紮下根來,經過不斷繁衍壯大,成為漢朝至魏晉時期西北的名門望族,“累世富貴”。如這哥兒們的曾祖皇甫稜曾任度遼將軍,祖父皇甫旗任扶風都尉。

皇甫嵩:平定黃巾之亂的名將,卻無力挽回東漢的衰亡

到了他的父輩,更是出了一位名動天下的人物,那就是他的叔父皇甫規。皇甫規不僅接過了祖父度遼將軍的頭銜,還在平定羌亂中表現極其搶眼,成為當時最為著名的平亂天團“涼州三明”中的老大。所謂涼州三明,即皇甫規(字威時)、張奐(字然明)、段熲(字紀明),因為他們都出自涼州,而且字中都帶“明”字,故名。作為東漢王朝走向混亂之前最厲害的三位名將,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為禍多年的羌亂居然被搞定了。如果非要說他們到底有多牛,不妨看看眾所周知的三國毒士賈詡。賈詡在最落魄時被殺人不眨眼的強人所擄,就胡亂慌稱自己是段公的親戚,便沒人敢找他的Trouble了。

這哥兒們絕對沒有給他那個好聽的姓拉胯。他就是漢末名將,太尉、槐裡侯皇甫嵩。

將門虎子邊地練功

皇甫嵩字義真,生年不詳,安定郡朝那縣人。作為將門子弟,皇甫小哥自小便有大志,且好詩書,習弓馬,一心想成為匡扶社稷的將相之臣。於是,本可躺平的他,很早就被察舉為孝廉,後來又被選為茂才(即秀才,為了避秀哥的諱改名)。當時只要孝廉、茂才二者有其一,就可以出仕了。說到這兒,讀者大大千萬不要與後世的秀才混為一談,誤認為皇甫小哥只是個小學畢業生。在當時,三公可以舉薦茂才四人,司隸州牧可舉一人,一般直接授予縣令職務,含金量與明清的進士及第相仿。

皇甫嵩:平定黃巾之亂的名將,卻無力挽回東漢的衰亡

再之後,皇甫嵩進入洛陽,當上了郎官,在皇帝身邊接受政治鬥爭再教育。由於表現出色,加上家族背景過硬,很快就外放做了霸陵令和臨汾令。就在他準備向更高位置昂首進發的時候,老爹雁門太守皇甫節掛了,他必須離職回家守孝。後來,一心主張消滅宦官專權的太尉陳蕃和大將軍竇武相繼徵聘他,他都沒有答應。不過,也幸好沒有答應,否則他就難逃黨錮之禍了。

再往後,漢靈帝以公車徵辟他為侍郎(此時的侍郎只是多年生的近侍郎官,與後世副部長級高官還不沾邊),重又回到皇帝身邊的他,依然表現良好,幾年後再次外放北地太守,這一成績追平了父親皇甫節雁門太守的職位。此後,在邊城重地,面對強敵環伺的局面,皇甫嵩獲得了一次最寶貴的打怪升級機會。

皇甫嵩沒有埋怨,沒有懈怠,專心一意地開啟各種功能,反覆實踐自家的祖傳兵法秘笈,打仗的手藝如同開掛一般突飛猛進,這為他後來成為帝國名將奠定了實戰基礎,讓他不虛此行。

走過了看似碌碌實則求索的前半生,皇甫嵩逐漸走出了家族長輩的陰影,開始有機會在更高的平臺上放飛自我了。

皇甫嵩:平定黃巾之亂的名將,卻無力挽回東漢的衰亡

這個機會就是大賢良師張角為他創造出來的。公元184年,殘照當樓的東漢帝國迎來了一次沉重打擊,那就是張角創立的太平道出來搞事情了。張角這哥兒們本來謀劃得好好的,準備打著“蒼天已死,黃天當地,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旗號,在3月5日這天裡應外合全國舉事。可是,就在好日子即將到來的前一個月,一個叫唐周的叛徒將此事捅給了朝廷,朝廷立即出手滅火,殺死了洛陽城中的內應,還在冀州通緝張角。此事,想想就有點不靠譜,那麼靈的大賢良師算出來的日子居然會不吉利,這不是公然打臉嗎?好歹太平道已成燎原之勢,朝廷很難一舉撲滅,大不了提前起事唄。於是,中國歷史上以會道門形式組織起來的首次大規模起義就這樣急火火地爆發了,後世將皇甫嵩成功抬入武廟吃冷豬肉的機會也就不期而至了。

皇甫嵩:平定黃巾之亂的名將,卻無力挽回東漢的衰亡

聽到黃巾起義的噩耗,漢靈帝劉宏再也沒心情好好做遊戲和掙外快了,他得下大力氣為自己屁股底下那張寶座考慮考慮了。

黃巾起義給漢廷帶來的最大變化是又一次權力洗牌的機會。與儒家士人為核心的黨人素來關係不錯的皇甫嵩,此時主動站出來,聯絡宦官中的另類人士、中常侍呂強,上疏漢靈帝請求解除黨禁,希望皇帝給那些遭到禁錮的黨人為國效力的機會。漢靈帝雖然忍不住喜歡胡搞,但其實是個挺聰明的傢伙,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強硬,什麼時候應該妥協,所以很快同意了皇甫嵩等人的建議。漢靈帝可不想將那些樹大根深的黨人逼到自己的對立面去,要知道,雖然短時間內黨人仇視公然造反的黃巾軍,不會與之合作,可一旦黃巾軍做大後誰知會不會改變策略,主動與具有政治經驗的黨人合作,得不到朝廷寬恕的黨人未必不會改換門庭。真要到了那個時候,黃巾軍必將脫胎換骨,愈發難以對付。

皇甫嵩此舉不僅贏得了黨人的交口讚譽,而且使朝廷與黨人重新合流,擁有了更大的政治資本,力量的天平轉而開始向朝廷傾斜。由此可見,偏科軍事的皇甫嵩其實也是有一定政治頭腦的。

南征北戰蕩平黃巾

由於東漢政府的騷操作不斷,百姓與朝廷的積怨日深,因此在張角的忽悠下,提前舉事的黃巾軍照樣打得有聲有色,所過之處燔燒官府,劫掠鄉邑,使得那些平日裡作威作福的州郡長吏望風而逃。許多活不下去的百姓紛紛加入義軍隊伍,造成的聲勢絕對算得上黃旗招展、鑼鼓喧天、人山人海。躲在洛陽城中的漢靈帝及其朝臣們被嚇得惶惶不安。

幸好,此時的大漢軍隊並沒有變成廢柴。王夫之曾說“國恆以弱喪,而漢以強亡”,不是沒有道理的,大漢軍隊倒人不倒架,依然戰力驚人。在經過了最初的集體慌亂後,漢廷很快恢復了鎮定,採取措施全力鎮壓義軍。

皇甫嵩:平定黃巾之亂的名將,卻無力挽回東漢的衰亡

首先,漢靈帝命各州郡出人出槍,支援朝廷在洛陽外圍的八大關隘函谷、太谷、廣成、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駐紮重兵,設定郡一級的都尉嚴防死守,以確保京師安全。接著,任命自己的大舅哥何進為大將軍,率領朝廷最精銳的左、右羽林軍屯駐在都亭,為朝廷安危加上雙保險。然後就是前文中說過的赦免黨人,儘可能地爭取士族豪強的支援,並且還荷包大出血地拿出自己賣官鬻爵的收入和西園廄馬賞賜將士,以激勵士氣。最關鍵的一招還是起用盧植為北中郎將、皇甫嵩為左中郎將、朱儁為右中郎將,令他們各自持節,徵發精兵分道擊討黃巾軍。

知道形勢危急的皇甫嵩不敢怠慢,立刻與朱儁徵發作為中央常備軍的北軍五校(由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校尉統領的宿衛軍)與三河(河東、河內、河南三郡)騎兵,同時招募郡國精壯,得兵四萬餘人。二人各領一部,共同殺向盤踞在潁川郡的黃巾軍。

黃巾軍公認張角為老大,下面設立三十六個分部(方),皆有渠帥統領。只是這些人良莠不齊,起事後又各自為政,身體狀況不佳的張角也無力整合。所以,動輒以百萬計的黃巾軍看似人多勢眾,實際上是一盤散沙,這無疑給了朝廷集中精銳各個擊破的機會。

潁川郡是東漢時期世家豪族聚集的地方,也是黃巾軍兵強馬壯的地方。

潁川郡的黃巾軍大佬波才見漢軍兵分兩路殺來,就趁漢軍立足未穩,仗著兵力優勢撲向率先殺來的朱儁。猝不及防的朱儁懾於敵人兵太多,只好敗退。正在向潁川進發的皇甫嵩聽到朱儁敗退的訊息,擔心自己步其後塵,折損軍威,忙勒兵退向長社(在今河南長葛東北)。剛剛吃到甜頭的波才得理不饒人,也隨後率軍趕到,將小小的長社城圍了起來。

漢軍人少,看著城外烏泱烏泱的黃巾軍,這支剛剛組建沒多久的平叛大軍不免心中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感覺到將士震恐的情緒,皇甫嵩卻表現出大將風度。他耐心地對部下道:“用兵講究奇變,不是單純靠人數就能取勝的。敵人雖多,只是烏合之眾,未通奇變,並不難對付。”說到這兒,他一手扯住城頭被風吹動的軍旗,對眾人道:“你們注意到了沒有,今天的風不小,我估計晚上會更大。城外的敵人卻依草結營,如果我們乘夜放火的話,他們一定會受驚散亂。到時候我們縱兵攻擊、四面合圍,當年田單火牛破燕的戰功就將唾手可得!”眾軍見主帥早有定計,而且確實可行,無不定下心來。

皇甫嵩:平定黃巾之亂的名將,卻無力挽回東漢的衰亡

當晚,果然如氣象師皇甫嵩所料的那樣,風力不減反增。皇甫嵩知道破敵就在今夜,立刻命令壯士乘夜潛出城去,帶著引火之物,悄悄接近敵營,因風縱火,然後大聲鼓譟,進一步擾亂敵軍。剛剛放下鋤頭拿起武器的黃巾軍哪裡禁得住如此咋呼,立刻亂了起來。波才也不是什麼大將之才,靠著人多打個順風仗還成,遇上營嘯立馬抓瞎。

就在此時,早已整裝待發的漢軍在皇甫嵩的率領下,從城中殺將出來,一路鳴鼓疾進。黃巾軍的大營迅速被火海吞沒,無處可逃的黃巾軍或死或逃,剩下的也毫無鬥志。

正在這時,新官上任的騎都尉曹操奉命趕來增援。就連剛剛在波才手下吃了暴虧的朱儁也乘勢殺出。面對三路漢軍的合力掩殺,黃巾軍儘管在宗教思想的激勵下仍頑強抵抗,但早已失去戰陣的他們除了陡增傷亡外,已無濟於事,最終數萬黃巾軍成了刀下之鬼。皇甫嵩因為初戰告捷進封都鄉侯。

攜大勝之威的皇甫嵩與朱儁再接再厲,先後鎮壓了汝南、陳國境內的黃巾軍。一路如同趕鴨子似地追著波才與彭脫等渠帥,很快就平定了三郡之地。

皇甫嵩:平定黃巾之亂的名將,卻無力挽回東漢的衰亡

皇甫嵩為何能夠輕取原先牛轟轟的黃巾軍?一則是黃巾軍初起,根本算不上真正的軍隊,勝則嘯聚、敗者奔散,遇上漢廷的精兵強將,根本毫無還手之力;二則是黃巾軍此時是流寇習性,只知劫掠裹挾,沒有穩固根據地,自然也不會死守某處;三則作為奏請解除黨禁的實力派,皇甫嵩很容易得到各地世家豪族的支援。

到了八月,皇甫嵩在蒼亭(在今河南南樂西)擊敗黃巾軍卜已部。漢軍擒獲卜已,並屠殺其部下七千餘人。一路殺來,皇甫嵩漸漸接近了黃巾軍的大本營。

當時,黃巾軍的頭牌張角正佔據廣宗城,在河北腹地搞風搞雨。本來負責進剿的盧植本事雖然不錯,但書生氣太重,一不小心得罪了要錢不要命的宦官,被誣陷吃了牢飯。朝廷讓三國演義中最先出場的大反派董卓接替盧植統軍剿賊,沒想到河北軍人對西北漢子董卓根本不感冒,董卓很快就吃了個大敗仗,不得不退軍療傷。要不是及時給宦官送上人見人愛的金元寶,恐怕也要去賠前任一起吃牢飯了。真要那樣的話,漢朝的歷史必然重寫,因為盧植是海內名士,吃不了幾天牢飯就會光榮出獄,然後因為反對宦官名頭更響。董卓只是個西北來的糙漢子,可沒有多少世家會給他面子捨得花錢撈人,說不定董大哥會把牢底坐穿,為漢廷免去一場人禍。

北中郎將不靠譜,還得左中郎將出馬。為了早點搞定亂局,好勻出時間安享“晚年”,漢靈帝緊急調整戰略佈署,命令皇甫嵩率兵進擊廣宗。皇甫嵩本著一隻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的宗旨,立刻發兵北上,很快殺至廣宗城下。

就在這個關鍵時候,那位救苦救難的活神仙張角居然掛了。不是說好的不死之身嗎,怎麼會因為漢軍來攻就病體難支呢?這對黃巾軍的精神打擊可以說是巨大的。儘管張角的三弟張梁緊急避險,變著法地繼續忽悠,但黃巾軍人糙心不糙,內心的信仰之城漸漸崩塌了。

即便這樣,對於黃巾軍總壇人多勢眾且戰力不弱的局面,皇甫嵩也不想陡增漢軍將士的傷亡。再說,廣宗城中的黃巾軍畢竟多次擊敗漢軍,還是有些底蘊的。所說,皇甫嵩在初次攻城未果後,就下令閉關不戰,任憑黃巾軍在營外怎麼罵娘,就是不出。

一來二去,革命經驗嚴重不足的張梁就被迷惑了,認為皇甫嵩其實是來打醬油的,沒啥了不起,也就放鬆了警惕。

皇甫嵩:平定黃巾之亂的名將,卻無力挽回東漢的衰亡

皇甫嵩估摸著對方失去了戒備,就連夜調兵,悄悄接近黃巾軍營壘。在雞鳴時分,當天邊朝霞剛剛露頭,很多黃巾軍還在夢中的時候,早已準備就緒的漢軍就衝入了黃巾軍的營中。顧不上頂盔貫甲的黃巾軍胡亂抓起武器就與漢軍搏殺在一處,可是睡眼惺忪且毫無陣法的黃巾軍哪裡是漢軍的對手。最要命的是張梁在開戰後沒多久就被殺死了,本來一號大神死了,黃巾軍就滿心狐疑,現在三號大神也芭比Q,那還打個毛線?於是,黃巾軍再無戰意,紛紛潰逃。

漢軍在皇甫嵩的指揮下,高高興興地收割著首級。這場一邊倒的廣宗血戰一直到當天中午才結束,最終三萬黃巾軍被陣斬,另有五萬多人被漢軍追趕投河而死。不得不說,黃巾軍雖然對張神仙失望了,但同樣不願屈服於漢軍。

之後,皇甫嵩進入廣宗,盡擄黃巾軍家屬,焚燒大批輜重,還下令將已經入土為安的張大仙挖出“剖棺戳屍,傳首京師”。這些做法表明,皇甫嵩完全站在統治者的立場上,對於黃巾軍沒有半分憐憫。儘管“剖棺戳屍”可以算作是朝廷對付反叛的標準動作,但完全沒有必要焚燒數萬輜重車,讓那些本就嗷嗷待哺的災區百姓無以為食。

十一月,越打越手熱的皇甫嵩又會合鉅鹿太守郭典,在下曲陽(在今河北晉州西北)與黃巾軍二號領導張寶張二哥捉對廝殺。經過幾次大勝的漢軍,充分發揮其裝備精良、組織有力、配置合理、指揮到位、士氣高昂、戰力強悍的優勢,在數日之間,連戰連捷,不斷擠壓黃巾軍所剩不多的銳氣,最終在張寶戰死後,將這股黃巾主力殺得片甲不留。

在下曲陽之戰中,黃巾軍被斬殺或生俘者超過十萬人。戰後,皇甫嵩收集黃巾軍將士屍首,在下曲陽城南筑成京觀,以鎮懾黃巾軍餘部,同時彰顯自己的武功。此事讓皇甫嵩儼然變成了戰場屠夫,也讓他的軍功達到了頂點。

此後,黃巾軍徹底失去了核心領導,轉化為一股股的流匪或坐寇,成了借亂崛起的各地軍閥圍殺或利用的物件。

計平叛軍安定關中

依靠皇甫嵩等人對黃巾軍主力的強力撲殺,輝煌的大漢帝國挽救了速亡的命運,從此飽受慢性病的折磨,直到36年後的公元220年,才在曹丕稱帝的山呼聲中戛然而止。從這個意義上說,皇甫嵩是為東漢政權續命的武林高手。

東漢朝廷對於皇甫嵩的戰績給予了充分肯定,任命其為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並封為槐裡侯,食邑兩縣八千戶。

見識了戰亂之苦的皇甫嵩一旦偃武修文,立刻開始恢復民生。他奏請朝廷免除被禍禍嚴重的冀州百姓一年田租,用來贍養饑民。漢靈帝難得清醒一回,聽從了皇甫嵩的建議。此舉活民無數,當地百姓為此激發出音樂天賦,為皇甫嵩作歌唱道“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儼然將皇甫嵩這個戰場殺神視作了重生父母,真是此一時彼一時也。由此可見,自古百姓所求不多,唯太平安飽耳!

皇甫嵩:平定黃巾之亂的名將,卻無力挽回東漢的衰亡

此時的大漢已是風中殘燭,各地實力派乘勢而起,跨州連郡不知凡幾,漢靈帝的詔令正變得越來越不好使。皇甫嵩威鎮天下的平亂功能很快被某些人相中,認為可以廣而大之,助其擁兵掌權、南面稱制。剛剛被罷免信都令的漢陽郡(治甘肅甘谷)人閻忠就勸皇甫嵩道:“抓住難得之運,成就非凡之功,得享萬世之名!”言下之意就是架空喜歡胡搞的漢靈帝,成為英明的攝政權臣。當然如果漢靈帝不識相的話,那就不妨施展些手段了。

此言一出,皇甫嵩如同電擊一般忙搖頭否定。其實這不難理解,因為皇甫嵩為人忠直,受儒家教育多年,對在黃巾之亂剛剛平定之時就當白臉權臣很難轉過彎來。再者,皇甫嵩一把年紀了,鋒芒不再,萬事求穩,做事保守,擔心自己很難駕馭漢末變局。因此他斷然拒絕了閻忠的提議。

不過,從他並未為難閻忠來看,皇甫嵩對於當權臣似乎並不反感。只是充滿冒險精神的閻忠見皇甫嵩在機會如此難得之際都不敢大膽爭取,不禁失望至極,立刻棄之而去。

筆者也不知道,皇甫嵩如果此時出手問鼎大漢最高權力是否能夠成功,但筆者贊同閻忠的看法,彼時漢統尤在,如果能夠有一位如同霍光一般撥亂反正的權臣主政漢廷,漢末三國的歷史必然重寫,此後長達數百年中原板蕩、胡馬橫行的人間慘劇也許就不會發生了。

可惜歷史永遠無法假設。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裡的鐵桿保皇黨皇甫嵩自覺關閉了挽救大漢的幸運之門,一路下滑的大漢國運再也沒有回到正軌的機會。

皇甫嵩:平定黃巾之亂的名將,卻無力挽回東漢的衰亡

就在黃巾起義如火如荼的那段時間裡,安定了多年的湟中(在今甘肅湟源)胡人北宮伯玉和先零羌重又樹起了反旗,他們推舉邊章、韓遂(這貨是個資深造反派,而且是那種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的主,在三國演義中也是個反覆無常之輩)為帥,攻殺護羌校尉泠徵、金城太守陳懿,忙著趁火打劫。公元185年,北宮伯玉竟然侵入三輔地區,威脅大漢祖陵所在地。

漢靈帝見狀,不得不下令皇甫嵩從冀州前往長安,負責保衛皇陵安全。皇甫嵩本就是西北世家,對於北宮一夥禍亂故鄉自然痛心疾首,接到詔令後立刻馬不停蹄地向西北趕去。哪知道,這次他不僅沒撈上仗打,還丟官降爵,搞得非常狼狽。

原來,在當初征討張角時,皇甫嵩率軍經過鄴城,發現中常侍趙忠在當地建的豪宅嚴重超標,於是便上奏皇帝予以沒收。彼時,漢靈帝對皇甫嵩正寄予厚望,自然是言聽計從。反正趙忠也沒功夫回鄴城居住,收了就收了吧。可是趙忠這貨卻就此記恨上皇甫嵩了。

與此同時,另一位當紅的中常侍張讓覺得皇甫嵩屢戰屢勝,一定沒少發戰爭財,就向他索要五千萬錢。皇甫嵩一向瞧不起張讓這個大陰人,當然不願將錢拱手奉上。這下,張讓可不高興了。於是,張讓便與趙忠聯手劾奏皇甫嵩在西北連戰無功,耗費錢糧。

皇甫嵩:平定黃巾之亂的名將,卻無力挽回東漢的衰亡

漢靈帝一向視張讓為父,趙忠為母,對這兩個閹貨信任有加。見他們組團來說皇甫嵩的壞話,不由得不信,也不管皇甫嵩剛到西北,面對作戰飄忽不定的羌胡叛軍,很難一擊破敵,竟下令召回皇甫嵩,收繳其左車騎將軍的印綬,並削奪封戶六千,將其由縣侯變回了鄉侯。這個跟頭栽得挺大,好在漢靈帝念在皇甫嵩有大功於國,沒有按處理盧植的方法對待他。此時的皇甫嵩心態平和,上得去也下得來,索性找地方怡養身心了。

漢廷的亂子一個接著一個,靠著昏君權宦根本搞不定。公元188年十一月,涼州又冒出一大兄弟夥,一個叫王國的傢伙居然糾合十萬之眾,浩浩蕩蕩地殺向陳倉(在今陝西寶雞東)。乏人可用的漢廷不得不重新起復皇甫嵩為左將軍,督率前將軍董卓,各領兩萬士兵前去拒敵。

此時的董卓羽翼漸豐,再加上與宦官打得火熱,並不怎麼聽話,就搶著對皇甫嵩說:“聰明人不失時機,勇敢的人從不遲疑。現在救陳倉,城可保全;不救,城即破滅。保全或破滅的形勢就在眼前,請您速決!”言下之意,就是立即進兵陳倉。

對此,皇甫嵩卻持不同意見,他援引《孫子兵法》中的“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辯駁道:“陳倉城池雖小,卻地勢險要且工事堅備。王國兵馬雖眾,卻難以展開處處受限。因此,我們只要避其鋒芒,給予陳倉聲援,然後坐等敵人攻城難下師老兵疲之時,一舉破之即可。”

皇甫嵩:平定黃巾之亂的名將,卻無力挽回東漢的衰亡

後來的事實果然如皇甫嵩所料,王國叛軍從188年冬一直圍到189年春,歷經八十多天,也拿陳倉沒有辦法。若干年後的諸葛大仙親率大軍拿陳倉都沒辦法,王國又有什麼本事輕取陳倉?

叛軍死傷慘重,怨氣叢生,無心戀戰,只好撤退。休整多時的皇甫嵩見狀立刻起兵追擊,董卓卻勸阻道:“窮寇勿追,小心被敵人反咬一口!”皇甫嵩聞言笑道:“現在的敵人疲憊已極,哪裡還有絲毫戰意,我們正可用堂堂之師,一舉擊破之,否則放其歸山,必為地方之亂!”說完,便獨自率兵追擊,而讓董卓殿後。

之後,皇甫嵩一路追一路殺,連戰連捷,最終大破王國部眾,斬殺過萬,俘虜無算。這讓董卓非常慚愧且遺憾,不免對皇甫嵩心生忌恨。

無心迴天漢祚永終

就在皇甫嵩紅旗報捷的當口,漢靈帝病重,專門下旨任命董卓為幷州牧,並讓董卓將其一手帶出來的涼州鐵騎交與皇甫嵩統領。由此可見,漢靈帝不是一個好皇帝,但絕對不是一個傻皇帝,他早就看出良家子董卓擁兵自重,十分不可靠。相比較而言,他更信任世家出身的皇甫嵩,希望能憑藉其威勢鎮住董卓。可是董卓卻遲遲不肯奉命,更不願交出自己上位的本錢。

對此,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酈勸道:“朝廷失政,皇帝病重,天下倒懸,能安危定傾者,唯大人與董卓耳。今怨隙已結,勢不俱存。”說白了就是,你不弄董卓,董卓就會弄你,這是明擺著的事。結果,明知道董卓狼子野心的皇甫嵩卻不願打響討滅董卓的第一槍,非常無奈地對侄子說:“董卓懷奸逆命雖然有罪,但未得朝廷詔令即行討伐大臣,這也不合規矩。不若正大光明地上奏,請朝廷處理此事!”這都什麼時候了,還怕擔責?皇甫嵩又不是不知道朝廷的底細,憑著董卓與十常侍的關係,頂多是批評兩句,不痛不癢的有個毛線用?

果然,行將就木的漢靈帝只是下詔責備董卓一番,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除了讓董卓對皇甫嵩的怨念又上升了些外,真的對未來的政治走向沒有毛線用。

皇甫嵩:平定黃巾之亂的名將,卻無力挽回東漢的衰亡

隨後發生的事情三國演義中有過精彩的描寫:當世玩主漢靈帝繼承漢明帝后東漢諸帝的短壽傳統,很快便薨了。無謀的何進企圖召會念經的外來和尚誅滅閹黨,不想卻引狼入室,將尚可勉力維持的漢室徹底變成了軍閥手裡的玩偶。

大權在握的董大師再也不是當年的帳下小弟,儼然成為皇甫嵩的新科老大。為了迅速控制朝局,出身卑微的董太師對於那些高門大戶出身的大臣使出了兩面派手段,要麼極力拉攏,如對蔡邕和王允都給予了尊榮,希望他們為己所用;要麼就是極力打壓,如為防止雍涼一帶的董系後院起火,徵剛直不阿的京兆尹蓋勳入朝擔任議郞。

對於此前的上司兼持不同政見者皇甫嵩,董卓自然不肯輕易放過。他以天子的名義召皇甫嵩為城門校尉。當時的皇甫嵩手握三萬強軍,曾與蓋勳秘議討伐董卓。可是當看到天子的詔書時,他很快動搖了。其長史梁衍見狀勸道:“以將軍之眾,精兵三萬,迎接至尊,奉令討逆,發命海內,徵兵群帥,袁氏逼其東,將軍迫其西,此成擒也。”可惜,皇甫嵩不為所動,依然決定回到洛陽應命。

對皇甫嵩來說,為朝廷盡忠了一輩子,臨了變成朝廷叛臣,這比殺了他都難受。今人理解不了古人的忠義思想,總愛說那是愚忠,可是無論啥時代,如果人們都不講忠義,那麼你又敢相信何人?

聽到皇甫嵩放棄軍隊回京的訊息,蓋勳知道獨木難支,也只能回京。

那些董卓的應聲蟲們聽說皇甫嵩自投羅網,就打算照著新老闆的意思,羅織罪名做掉皇甫嵩。聽到父親遇險的訊息,正在長安的皇甫堅壽立刻騎上快馬,風馳電掣般地趕到洛陽。皇甫堅壽連家都顧不上回,就奔到董卓府中。他與董卓是多年的老朋友了,如今登門,董卓自然沒有拒之門外的理由。

此時,董府正在大排筵宴,高朋滿座,勝友如雲。皇甫堅壽也顧不上客套,就直奔主題,向著老董哭訴自己單刀赴會的理由,就是為皇甫嵩求請的。他說:“家父忠於大漢,聽到新皇的詔令,二話不說就解甲歸京。至於說家父以前批評董太師,全是出於公心,絕非私怨,如此肝膽相照、為國為民的臣子,何罪之有呢?而且,家父明知董太師主政,仍肯收軍還京應命,難道不正說明家父已然承認了董太師的權威嗎?為何還有人非要抓住不放,必欲置家父於死地呢?”一席話,一行淚,說得眾涼州系將士都深受感動,更別提那些與皇甫家交往多年的朝臣呢?他們紛紛替皇甫嵩說好話,這讓董卓不得不強行按住殺意。

此時的董卓雖然表面上風光無限,但其實卻是危機四伏,既然皇甫老兒不想此時和自己魚死網破,那不如暫且放過,等以後再找機會處置。想明白這點的董卓立刻滿臉堆笑地離席而起,拉住老友讓他與自己同坐,還派人釋放了皇甫嵩。隨後,董卓任命皇甫嵩為議郎,不久又升任御史中丞,反正都是沒啥實權的清貴官員。

經此一劫,皇甫嵩見董卓勢大,一時難以撼動,只好隱忍不發。

皇甫嵩:平定黃巾之亂的名將,卻無力挽回東漢的衰亡

兩年後的公元192年,董卓被司徒王允設計殺死,朝廷立刻任命皇甫嵩為徵西將軍,帶兵屠滅董卓全族。皇甫嵩與董卓的恩怨情仇至此終於劃上了句號。

消滅了董卓,並不代表朝廷就此安寧。董卓多年苦心打造的涼州軍依然尾大不掉,於是,有人向主政的王允建議,請皇甫嵩出面統領董卓舊部。老實說,這個提議很不錯,皇甫家出身涼州,與驕橫強悍的涼州軍有天然的聯絡,不少涼州將領曾是皇甫嵩的部下,只要皇甫嵩出面,憑著鄉黨之誼,再加上皇甫嵩多年的威望,涼州軍興許會變成順毛驢。

可是,王允雖然忠心可嘉,但其人不僅志大才疏,而且氣量狹小。作為關東望族太原王氏子弟,他一向看不起關西人,更擔心皇甫嵩一旦掌握軍隊,自己無法駕馭。因此,他斷然拒絕了由皇甫嵩出面安撫涼州軍的建議。真是禍福無門,唯人自招。

不久,涼州軍新首領李傕、郭汜放手一搏,竟然攻入長安,殺死了王允等人,就此把持朝政。李傕、郭汜為了給自己的草臺班子臉上貼金,重又任命皇甫嵩為車騎將軍。同年八月,又升其為太尉。對此,皇甫嵩有心拒絕,但他知道此時的漢廷,如果沒有自己這些老人在朝維持,李傕、郭汜必然更加放肆,小皇帝也會更加無助,只好勉力應承。十二月,因為天現流星,李傕、郭汜藉機重新洗牌,將皇甫嵩等人策免。一段時間後,為了維持朝廷運轉,李傕、郭汜又讓皇甫嵩擔任光祿大夫、太常等職。此時的漢廷,皇帝徹底變成了牌位,年老多病的皇甫嵩越發有心無力。

皇甫嵩:平定黃巾之亂的名將,卻無力挽回東漢的衰亡

公元195年,皇甫嵩病逝,朝廷贈以驃騎將軍印綬,還允其家中一人為郎官。綜觀皇甫嵩的一生,忠心確實可嘉,軍事能力也非常出眾,但在政治上卻全無梟雄之資。憑藉其在民間和軍隊的極高威望,皇甫嵩明明可以在社會動盪人心思逞的亢奮年代做出更大業績,如像周勃、霍光那樣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可他偏偏不敢為了天下去主動做權臣。因此,我們只能說,皇甫嵩是一位忠心不二的純粹軍人。

圖片來源於網路

-END-

喜歡本文/作者

讚賞一下表達支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