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為表忠心,俯身為皇帝繫鞋帶,為何皇帝嚇出冷汗,悲嘆國家危矣?

大臣為表忠心,俯身為皇帝繫鞋帶,為何皇帝嚇出冷汗,悲嘆國家危矣?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強大的唐朝經過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大治之後,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下坡路。

安史之亂爆發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標誌,從此之後唐朝進入到地方軍閥割據與中央王朝並存的時代。

唐皇室日益式微,

特別是到了唐昭宗時期各地軍閥擁兵自重,不聽號令

,後來大臣朱溫做大,趁機控制了唐昭宗。

有一次朱溫為了向天下人表示自己的忠心,在沒有得到皇帝同意的情況之下俯身為昭宗繫鞋帶,昭宗嚇出了一身冷汗,悲嘆國家危矣。

大臣為表忠心,俯身為皇帝繫鞋帶,為何皇帝嚇出冷汗,悲嘆國家危矣?

一:唐末亂象,宦官專權

唐僖宗時代,爆發了聲勢浩大的黃巢起義,後來又經歷了襄王之亂等一系列叛亂,等到唐昭宗繼位之時,唐王朝已經是搖搖欲墜了。

當時的長安和洛陽已經是民生凋敝,十分的荒涼。

而關中以外的河北河南、山南江西等地都被軍閥所佔據,大唐王朝僅僅留下了一個空殼。

唐昭宗之所以能夠順利繼位,得益於宦官頭目楊恭復的支援,唐昭宗所面臨的第一大難題就是如何擺脫宦官專權的問題。

大臣為表忠心,俯身為皇帝繫鞋帶,為何皇帝嚇出冷汗,悲嘆國家危矣?

表面上,唐昭宗對楊恭復保持著尊敬,但是在暗地裡許多大事都不與楊恭復等人接觸,而是與宰相商討。

唐昭宗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

便有意派自己的舅舅出任地方的節度使

,卻遭到了楊恭復的阻撓。

最終派人將昭宗的舅舅截殺在赴任的途中,唐昭宗得知後心中非常的痛苦楊恭復,決定將其剷除。

大臣為表忠心,俯身為皇帝繫鞋帶,為何皇帝嚇出冷汗,悲嘆國家危矣?

唐昭宗自知自己勢單力薄,難以和楊恭復等人正面地進行抗衡,因此昭宗決定採取離間的方法,來削弱宦官勢力。

昭宗對楊恭復的乾兒子楊守立極盡拉攏,先後提拔他為六軍統領,賜姓名李順節。

唐昭宗籠絡到了李順節後,便公開地與楊恭復進行對抗,楊恭復也不甘示弱,寫信聯絡親近楊恭復的軍閥,準備合謀造反。

昭宗對此早就已經有所準備了,準備先發制人,派遣李順節統軍討伐楊恭復,又派遣宰相劉崇望守護宮禁,楊恭復見難以抵抗,就趕緊丟下大軍帶領全家逃跑,最終在逃跑的路上被殺死。

大臣為表忠心,俯身為皇帝繫鞋帶,為何皇帝嚇出冷汗,悲嘆國家危矣?

最後昭宗又假意召見李順節入宮,暗中埋伏士兵將其誅殺。經過昭宗的一系列措施,給予了唐朝宦官勢力一次沉重的打擊。

但是好景不長,

正當唐昭宗與宰相崔胤商討如何進一步解決宦官專權之時,另外一個宦官頭目劉季述與一眾宦官密謀政變,

打算立當時的太子為帝,尊昭宗為太上皇。

就這樣,劉季述趁著昭宗沒有防備,發動了宮廷政變,囚禁了唐昭宗,逼迫宰相崔胤一同廢昭宗。

大臣為表忠心,俯身為皇帝繫鞋帶,為何皇帝嚇出冷汗,悲嘆國家危矣?

之後又把唐昭宗和皇后一起關押在少陽院當中,只留下一個小窟窿用於遞送飲食。

劉季述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一方面大肆封賞順從者,另一方面殺害昭宗的親信,原本劉季述還想要殺死宰相崔胤。

但是

顧及到崔胤與朱溫交往頗密,只好解除了崔胤的實權

,保留他宰相的名號。

大臣為表忠心,俯身為皇帝繫鞋帶,為何皇帝嚇出冷汗,悲嘆國家危矣?

二:引狼入室,岌岌可危

劉季述在囚禁皇帝之後,看上去權傾天下,但是實際上並沒有得到各地藩鎮的支援,甚至一些有識之士還鼓動地方節度使進京勤王。

劉季述見狀,只好給當時最大的軍閥朱溫寫了一封信,在說明廢立皇帝的原因之後,還表示願意交出手中的權力,希望能得到朱溫的支援。

另一方面,宰相崔胤也寫信給朱溫,請求他攻打劉季述。

不料朱溫立馬出賣了崔胤,將他的信交給了劉季述,並且說崔胤此人反覆無常,應該早點除去。

大臣為表忠心,俯身為皇帝繫鞋帶,為何皇帝嚇出冷汗,悲嘆國家危矣?

劉季述看了之後馬上找來崔胤責問,崔胤急中生智說這個是偽造的信件,之後和劉季述簽訂了同盟條約。

不甘心的崔胤,再一次給朱溫寫信要求他進軍勤王。

此時的朱溫依舊猶豫不決,找來幕僚商討,大部分人都認為朱溫不應該管此事,只有太平軍的副節度使李振表示反對。

朱溫最終採納了李振的建議,決定出兵討伐宦官,派李振和崔胤商討事宜。

大臣為表忠心,俯身為皇帝繫鞋帶,為何皇帝嚇出冷汗,悲嘆國家危矣?

天覆元年正月初一,宦官集團的王仲首先被抓住並且當場斬首,之後孫德昭等人又率領軍隊攻破了少陽院,救出了唐昭宗等人。

在宰相崔胤的幫助下,昭宗登上了長樂門的城樓,宣佈自己重新登基。

之後劉季述與王彥範等人都被抓住,唐昭宗將二人活活地打死在長樂門前,誅殺了他們的九族。

朱溫進京之後,命令士兵將所有的宦官集中趕到內侍省,在那裡將他們全部殺害,困擾中晚唐的宦官問題最終被朱溫以殘酷的方式所解決。

大臣為表忠心,俯身為皇帝繫鞋帶,為何皇帝嚇出冷汗,悲嘆國家危矣?

朱溫進京並不是因為他真的想要克復李唐,而是有更大的圖謀。

朱溫完全地控制了昭宗,時刻都監視著昭宗的一舉一動,朝廷內外都是朱溫的親信,唐昭宗的境況比之前還要慘。

有一次,

朱溫帶領群臣覲見昭宗,隨意間看見昭宗的鞋帶散開來了。

朱溫快步向前,唐昭宗以為朱溫要對自己出手楞在原地不敢動,隨後朱溫俯身為昭宗繫鞋帶,身邊的侍衛一動不動對此渾然不覺。

大臣為表忠心,俯身為皇帝繫鞋帶,為何皇帝嚇出冷汗,悲嘆國家危矣?

在講究君君臣臣的古代,朱溫這一看似表忠心卻實則挑釁皇權的舉動讓昭宗又驚又怒,感慨自己這個皇帝已經是名存實亡。

他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朱溫廢掉,更讓昭宗所無奈且痛心的是他看不到唐王朝的未來。

在朱溫的逼迫之下,昭宗任命朱溫為諸道兵馬副元帥,相當於軍隊的副總司令,同時又加封朱溫為梁王。

此時的朱溫對於這些並不感到滿足,他想要的是整個天下。

大臣為表忠心,俯身為皇帝繫鞋帶,為何皇帝嚇出冷汗,悲嘆國家危矣?

為了牢牢地將昭宗控制在手中,朱溫上書請求昭宗遷都洛陽,昭宗只能同意。

唐昭宗“車架至華州,民夾道呼萬歲,上泣曰勿呼萬歲,朕不復為汝主也。”由此可見朱溫的狼子野心已經昭然若揭。

昭宗遷都洛陽之後,朱溫還對他不放心,

又把昭宗左右的小黃門等200餘人全部殺死,換成了與之相似的朱溫親信。

昭宗一開始還沒有發覺,過了許久才察覺到這一點,從此之後,昭宗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孤家寡人。

大臣為表忠心,俯身為皇帝繫鞋帶,為何皇帝嚇出冷汗,悲嘆國家危矣?

三:精準預言,朱溫滅唐

朱溫一步步剪除昭宗的勢力,為自己篡唐做準備。

朱溫首先是殺死了自己的好友宰相崔胤,以及京兆尹鄭元觀等人,這些人都是李唐皇室的堅定支持者。

另一方面,朱溫為了進一步壯大自己的實力,在遷都的過程當中,下令長安的百姓全部遷移到洛陽等地,又拆毀了長安的宮室,將所得的木料順著渭河漂下,用來在洛陽營造宮殿。

大臣為表忠心,俯身為皇帝繫鞋帶,為何皇帝嚇出冷汗,悲嘆國家危矣?

朱溫的所作所為也引起了其他軍閥的懼憚,於是河東李克用、西川王建、鳳翔李茂貞等人組成聯盟,以興復唐室討伐朱溫為名,攻打朱溫。

朱溫決定迎戰,但是又害怕昭宗會趁機逃走或者對自己不利,決定先下手為強。

天佑元年,朱溫派朱友恭等人,趁著夜色以進宮奏事為名,帶兵進入後宮,殺死了昭宗的妃子裴貞一,闖入昭宗居住的地方。

昭宗來不及逃走只能繞殿柱而逃,被追上殺死,年僅三十八歲。

大臣為表忠心,俯身為皇帝繫鞋帶,為何皇帝嚇出冷汗,悲嘆國家危矣?

唐昭宗死後,朱溫立昭宗幼子繼位,史稱唐哀帝,尊何皇后為皇太后。

次年,朱溫又將昭宗的九個兒子全部殺害

,這樣,朱溫還感到不爽。

朱溫手下的一個重要謀士李振早年間屢試不中,朱溫得勢後李振的地位也水漲船高。

察覺到朱溫內心的憂慮,便向朱溫建議將前朝所有的官員統統的殺害,而且說到“此輩常自認清流,宜投之黃河,使之為濁流,朱溫笑而從之”。

大臣為表忠心,俯身為皇帝繫鞋帶,為何皇帝嚇出冷汗,悲嘆國家危矣?

在李振的幫助下,朱溫先是罷免了裴樞、崔遠、獨孤孫三位非常有名望的大臣,之後將六部尚書等一眾大臣統統驅逐到地方擔任司戶這類的小官,朝廷為之一空。

隨後,

朱溫又在滑州白馬驛召集裴遠等人"衣冠清流",

將他們統統的殺害,並且將屍體投入到黃河當中,史稱白馬驛之禍。

白馬驛之禍後,忠於李唐的朝廷勢力被一掃而空,再也沒有人能夠阻擋朱溫稱帝的步伐。

朝廷先是任命朱溫為相國,以鎮國、忠義、荊南等二十以道為魏國封地,進封朱溫為魏王。

大臣為表忠心,俯身為皇帝繫鞋帶,為何皇帝嚇出冷汗,悲嘆國家危矣?

朱溫假裝不接受,三次上表辭讓魏王的爵位,唐哀帝只好封朱溫為天下兵馬元帥。

公元907年,朱溫正式登基為帝,廢唐哀帝為濟陰王,並且於次年將唐哀帝殺害。

朱溫改國號為梁,史稱後梁,雖然各地軍閥都沿用李唐的年號,至此之後,唐朝就已經滅亡,中國歷史進入到五代十國時期。

唐昭宗能從一件小事,就窺視出朱溫的野心和李唐王朝的命運,也算得上是頗具智慧。

奈何昭宗有心光復李唐江山卻無力迴天,最終落得個身死族滅,可悲可憐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