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遺址發現一口枯井,井中出土“謎”的陶片,陶片竟有特殊用途

我們都知道,在古希臘時期就出現了“民主”的口號,比如雅典就被譽為民主制度的發源地,並且還出臺了很多民主制度,其中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放逐法”。如今,放逐法依然是專家們的研究課題,只不過這一名字卻存在很大的爭議,究竟什麼是放逐法呢?它又有什麼爭議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給您一一揭秘。

雅典遺址發現一口枯井,井中出土“謎”的陶片,陶片竟有特殊用途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古希臘時期,雅典是當時最大的城邦之一,它的各項政治制度也都最完善,比如放逐法就是一項開創性的政治舉措。所謂“放逐”,顧名思義就是將一個人流放,在我國古代時期其實也有流放,但不過和雅典的流放不同,前者是統治者下令將一個人流放,而後者是全體公民投票將一個人流放,因此後者更加民主。一直以來,雅典的放逐法讓很多專家都孜孜不倦地研究,但他們研究來研究去,卻被它的名字給困擾了數十年。

雅典遺址發現一口枯井,井中出土“謎”的陶片,陶片竟有特殊用途

專家們表示,在古希臘史料中,表示放逐法的詞彙是“στρακισμ”,對這一詞彙進行解析可以發現,它是從單詞“στρακον”演化而來,而“στρακον”的本意有兩個,即“貝殼”和“陶片”。因此,對放逐法命名就產生了困難,有的專家認為是“貝殼放逐法”,也有的專家認為是“陶片放逐法”。究竟“貝殼”和“陶片”哪個是正確的呢?一時間難以回答。

雅典遺址發現一口枯井,井中出土“謎”的陶片,陶片竟有特殊用途

要揭秘問題的答案,其實還要從考古來入手。上世紀30年代,考古專家們在希臘中部發現了雅典衛城遺址,經過深入地發掘和清理,他們發現了一口被廢棄的枯井,深度約3。8米。這是一口很不起眼的枯井,然而專家們卻在後期的清理中,從最底層的淤泥下挖出來了黑色的碎陶片,經過清點一共有325塊之多,它們大小類似,造型相近,還能看到明顯加工和打磨的痕跡。最關鍵的是,這些陶片上竟然還有古希臘時期的文字。

專家們經過深入的研究,翻譯出陶片上文字的含義,發現並不是什麼高深莫測的東西,而都是一些人名,其中還有很多都是重複的人名。在眾多的人名中,專家們也發現了熟悉的名字,比如阿里斯提德,邁加克利斯,桑西巴斯和地米斯托克里等。再結合一些史料的記載,專家們總結出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都被放逐了。比如,上文中的米斯托克里,他是古希臘的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還曾掌握雅典城邦的最高權力,但後來卻因自大喪失民心,最終被公民大會放逐。

雅典遺址發現一口枯井,井中出土“謎”的陶片,陶片竟有特殊用途

由此可見,枯井中發現的陶片就是放逐陶片,即全體公民將放逐物件的名字刻在陶片上,然後在公民大會上進行投票統計,最終就可以將任何一個人流放,哪怕是最高的權力統治者也要遵守放逐法。在古希臘的歷史上,被放逐的人不計其數,除了一些普通公民和罪犯之外,還有許多的當權者,公民領袖和貴族階層。

比如,阿里斯泰德算是最早被放逐的人之一,他曾是雅典的首席執政官,指揮過著名的馬拉松戰役,但是他卻濫用職權侵害平民的利益,最終被公民大會用放逐法趕出了雅典。還有海柏波拉斯,他是雅典的平民領袖,代表的是平民利益,然而當時的當權者卻誣告他,另外還鼓動平民,最終用放逐法將海柏波拉斯放逐,而他後來到了薩摩斯島,結果又被當地的當權者殺害。多年之後,當人們知道海柏波拉斯是被誣告的之後,就開始對放逐法產生了新的思考,認為它已經不再民主,而是變成了當權者互相對抗的“手段”,於是放逐法也逐漸被淘汰。

在考古發現中,專家們後期還發現了不少的類似陶片,但是卻沒有發現任何一件刻有文字的貝殼,因此可以證明放逐法叫做“陶片放逐法”,而並非是“貝殼放逐法”。不過,令人感到疑惑的是,當時的古希臘城邦都有豐富的海洋資源,獲取貝殼比製造陶片更加便捷,但為何當時的人用陶片而不用貝殼呢?要想回答這一問題,還有賴於專家的繼續研究了。

雅典遺址發現一口枯井,井中出土“謎”的陶片,陶片竟有特殊用途

毫無疑問,在陶片放逐法剛確立的時候,它絕對是民主制度的代名詞,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它卻變得不合時宜,最終成為一種落後的政治制度。由此可見,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只有不斷地變化才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制度如此,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更是如此。

參考資料: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作者:趙林,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