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時期劉備、孫權相繼稱帝,而曹操實力最為強大為什麼不稱帝呢

漢末時期劉備、孫權相繼稱帝,而曹操實力最為強大為什麼不稱帝呢

曹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寧可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這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句話,足以看出他志向遠大,出生卑微的他憑藉著過人的智慧和權謀,在漢末年間脫穎而出成為一方霸主。在董卓被殺後,又憑藉過人的遠見率先迎接漢獻帝至許昌,便“挾天子以令諸侯”,以漢獻帝為籌碼,使自己名正言順的發號施令。有了漢獻帝這張王牌,在政治上曹操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此後他打敗袁紹、呂布讓自己勢力逐步增強,逐步統一北方,完成了一番霸業,官拜丞相,封魏王,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一代梟雄曹操,在東漢末年,挾天子以令諸侯,最終官至宰相,位及人王。隨著實力逐步壯大,曹操想取代漢獻帝的意圖,世人皆知,而劉備、孫權相繼稱帝,那曹操他為什麼至死都沒有稱帝呢?

漢末時期劉備、孫權相繼稱帝,而曹操實力最為強大為什麼不稱帝呢

漢末時期的門其他諸侯的實力還是很強的,如果冒然稱帝很可能會失去他們的支援;劉備、孫權見曹操稱帝后也有藉口號召天下人共同討伐。不過當時曹操的勢力完全必要去理會這些。否則曹操剛死,曹丕就直接稱帝了,曹丕稱帝都能輕鬆做到,曹丕的影響力遠不及他父親,曹操如果要稱帝自然更是不在話下。綜合各種原因總結出以下三點。

漢末時期劉備、孫權相繼稱帝,而曹操實力最為強大為什麼不稱帝呢

第一,亂臣賊子這個罵名曹操肯定是不想背的。在漢末年間,天下大亂,但朝綱的形式依然存在著,何進、董卓等人把持朝政後也不敢貿然廢帝自立。曹操他爭奪權力、對外征戰一直都是以朝廷的名義進行,以天子的名義討伐,使自己征戰變得名正言順。曹操也正是打著朝廷這張王牌平定了董卓、呂布等人,假如曹操廢掉漢獻帝,登上自立為王,那他跟董卓、呂布等人也沒有什麼區別?以曹操的智慧謀略,當然不願成為千夫所指的罪人。

漢末時期劉備、孫權相繼稱帝,而曹操實力最為強大為什麼不稱帝呢

第二,從當時的形勢來看,曹操目前沒有稱帝的條件。雖然當時漢王室的絕對控制權已完全被曹操掌控,但是還未完全統一,天下並不太平,他的勢力也只是侷限於北方,在東南、西南地區孫權和劉備也虎視眈眈。如果曹操敢貿然稱帝,謀權篡位這個罪名肯定被扣實了,讓劉備、孫權等人以此為由帶領天下群雄共同討伐他。雖說曹操此時兵精將廣,但也失去了正義之師的名義,以謀權篡位、亂臣賊子這種身份與天下群雄作戰,恐怕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完全可能失去自己打下的事業,因此他對稱帝一事還是非常謹慎的。

漢末時期劉備、孫權相繼稱帝,而曹操實力最為強大為什麼不稱帝呢

第三,曹操是個實權主義者,對於虛名這種東西完全不看重。起初他也打算建功立業封官進爵,然而朝政廢弛、才華得不到發揮更得不到賞識,他本就雄心勃勃、志向遠大,不得已走上了軍閥征戰的道路。統一天下,安邦定國是他的唯一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至於用什麼手段無所謂。而且曹操惜才愛將,只看中自身能力,對於出身貴賤毫不在乎,且唯才是舉,荀攸等人也正是被曹操這種人格魅力所吸引,追隨幫助他奠定了霸王功業。你們認為曹操為什麼不稱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