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這座山不一般,張三丰曾在此修煉

合川這座山不一般,張三丰曾在此修煉

天下的風景,無山不美,無水不秀。在好江好水的合川,雖無氣勢磅礴的山峰,卻能欣賞到雋秀旖旎的山水風光。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本期秘境探索的這座山,或許很多人都來過,並留有一段美好的記憶,也許你曾與朋友結伴而行,躺在松林中仰望藍天,也許你曾和家人在週末上山,來一次愉悅的野外燒烤,也許你與戀人曾在這裡共看繁星,聽松林濤聲。這座山上不僅記錄了合川人的點滴故事,更有一段歷史藏在靜幽山林之中。

想必大家已經猜到,沒錯!它就是銅梁山,又名銅梁洞,因張三丰曾在此修煉而聞名於世。近日,記者再登銅梁洞,探秘它那份神秘的歷史底蘊。

合川這座山不一般,張三丰曾在此修煉

拾級而上“金榜山”

銅梁洞位於合川區涪江南岸南津街街道辦事處轄區海拔444。3米的合川城區第一高峰——銅梁山上,因山岩質如銅色,故名銅梁山。

在西晉時期,左思《蜀都斌》曾對銅梁山有記述。在明正德九年(1514 年),改名“金榜山”,以象徵科第吉祥之意,並鐫刻《金榜山新名記》石碑立於山上,徵科北吉祥之意。

如今,銅梁洞修有一健身梯道,古人說“由鳥道而上,凡三息可躋其山巔”,這座直搭向上的天梯,可供遊人閒步喘息,淡化了山的陡峭之感。很多市民一路走走歇歇,一路聽一老者講述銅梁銅的故事,愜意非常。常來這裡鍛鍊的周大爺說: “多爬銅梁山對身體好,小孩子可以常來鍛鍊,磨練心志,也能沾一份吉祥之氣。”

在梯道上邊登邊望,綠葉在雨絲中多了一些靈性和靈氣,似乎著招喚著攀登者。

合川這座山不一般,張三丰曾在此修煉

仙風道骨二仙觀

沿著梯道攀爬到底,就可以看到二仙觀,建築整體是紅色磚石結構,窗戶油漆為金黃色,整體看去莊重肅穆。經過歲月的風化,部分油漆已經脫落,但牆上的壁畫依然清晰可見,每位道長神態自若,仙風道骨,使道觀仍儲存著一份靈氣。

據古《合州志》和《合川縣誌》記載,元朝時道人張三丰雲遊來合川,在銅梁山上修煉,傳說後來他在此處羽化飛仙。由於其修煉之地是一處山洞,後來便以洞名代替山名。二仙觀始建於明代初,奉祀張三丰和其師火龍真人。由於明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都極其崇拜張三丰,因此二仙台在當時盛極一時,住廟道士多達數百人。

合川這座山不一般,張三丰曾在此修煉

明隆慶五年( 1571年),二仙台毀於兵火。萬曆七年(1579年)州人李存瑞重建,明末復毀於兵火。入清以後,清朝統治者因不滿張三丰在世時反對異族統治,致使二仙台荒廢二百餘年。迨至民國初年,萬縣道人譚遁九來合川佈道,募捐重修二仙台,民國10年9月竣工。

二仙觀在上世紀80年代坍塌,現在的二仙觀是近年新修,為磚石結構,坐南向北,與合川城區遙遙相望,共計樓房三層,高聳出山外,貌似一座西洋式教堂,可稱中國道廟建築的巨大革新。第一層祀王爺,第二層祀張三丰和火龍真人,第三層祀玉皇。觀外有平房一列,為接待廳和宿舍。

合川這座山不一般,張三丰曾在此修煉

雖時值下雨,但還是有不少的市民前來參觀,幾柱香菸燃起,似有幾分如夢如幻的仙氣繚繞。

俯瞰全城 美如詩篇

在道觀內擇一處遠眺全城,雨後有薄薄霧氣,宛如仙境,道觀簷角形態別具一格,遠遠望去,與城相連,像一本攤開的詩集邀遊人一閱。

合川這座山不一般,張三丰曾在此修煉

靜靜站在此處,俯瞰山下,繁華的城市如同小小沙盤,全城景緻盡收眼底,一座座高樓變成微縮的模型,鱗次櫛比的高樓、波光粼粼的三江水,城市風景與湖光山色競相媲美。舉目遠眺,一覽無遺,迎風舒臂,心境豁然開朗,人也彷彿長高了一截。一年四季,銅梁洞上都會有攝影愛好者在此處“潛伏”拍照,光影間勾勒出最美的三江之色。

END

記者 劉婷 何奇;編輯 曹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