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牛欄街的元兇到底是誰?劇中兩個伏筆,並非太子和長公主

《慶餘年》是前年綜藝欄目熱映的一部電視劇。由張若均等人主演。

在電視劇中,講到“牛欄街案”的真兇定論,一直不知道幕後黑手是誰。在劇中林珙死後,所有人都認為太子是罪魁禍首的時候,突然出現了兩個細節鋪墊,堪稱伏筆指向劇中的另一個人物。

慶餘年:牛欄街的元兇到底是誰?劇中兩個伏筆,並非太子和長公主

這個人並非太子,更不是長公主。這個人是誰呢,我們先來說說這兩個伏筆。

第一點、太子召見林相併設計誘導他,暗示殺死林珙的人是宮裡的大宗師。之後太子還特地交代了一番話給範閒。

範閒因為這番話開始在心裡犯疑:“聽太子說和自己沒有解不開的仇恨。但是他之前派人前來殺我,又誤殺了滕梓荊,自導自演了‘牛欄街刺殺’一件事,難道這還不能解釋說是仇恨嗎?難道我誤會了,其實太子並不是主導牛欄街案的主謀?”

那麼相對於這種疑問,有兩種解釋。其中一種說法很普遍,就是降低對範閒的推理的精確值,認為他本人推斷的證據不夠準確,人物當時發展也不夠成熟,那麼很可能真兇就是太子,他只不過是“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的代名詞。另一種說法是幕後的確另有其人,只不過假借太子聲勢隱身其後,想要趁機漁翁得利,渾水摸魚,他才是“牛欄街案”的主謀。

慶餘年:牛欄街的元兇到底是誰?劇中兩個伏筆,並非太子和長公主

第二點、範閒曾經進宮晉見娘娘。話說淑貴妃是二皇子的生母,她性格也十分有趣。喜歡宅在家中不斷地翻書閱卷,為的就是一個書香妃子的名聲。其實本人不愛理宮中事務,不通時事。範閒前去對她說過:“二皇子殿下和我交情很好,他說見我如見故人。”

這麼一說淑貴妃愕然,回答道:“怎麼可能呢?他可不是這樣親切的人,心思很深,從來不會與人一見如故的。”

範閒不知道該怎麼解釋,一句話引得旁人暗暗心驚。這裡是第二個伏筆。

慶餘年:牛欄街的元兇到底是誰?劇中兩個伏筆,並非太子和長公主

一直以來,二皇子都是在權謀爭鬥中頗有自己的一番應對方案。人們所知的二皇子是一個性格隨意,做事淡定大方,至情至性的性情豪士。在太子每次會面,所遇咄咄逼人處,總是迫於勢力壓力,甘拜下風,不免令人同理心頓生。

從之前判斷的兩點看來,這一案件的幕後元兇指向二皇子。假設他真的是牛欄街案的幕後真兇,他為人的心思歹毒,手段陰森暴烈,令人望而生畏。

慶餘年:牛欄街的元兇到底是誰?劇中兩個伏筆,並非太子和長公主

這樣看來,二皇子刺殺的動機是什麼呢?第一點,如果能徹底剷除掉一個不肯效忠他的下屬,就少了一個未來的威脅,因為在當時看來,內庫府總管已經確定是範閒無疑。非友即敵,在這件事情上沒有第三個選項。第二點、可以在這個恰當的時機嫁禍給太子。太子在平時囂張得意,對範閒也見解頗深,沒有一絲好感,便是處處敵對。只有在太子被廢的情況下,他才有可能取而代之。

什麼是這件事情的主導因素呢?正如淑貴妃所示,二皇子做人散漫但是心機深沉,行事乖張不可探究,人前一套人後一套,極具迷惑性。

慶餘年:牛欄街的元兇到底是誰?劇中兩個伏筆,並非太子和長公主

再提到另外一個心機指數極高的人物,長公主。長公主在此之前,直接當面對範閒提過,牛欄街一案,她可以承認這是她所做的,但是這句話根本不可靠。

首先,這太子和長公主是同系長大的,有些事情互相不能欺瞞,不然便是自取滅亡。這件事她既然承認是自己所為,但是解釋又頗有微詞,極力撇開太子嫌疑。其次,範閒與長公主鬥嘴,長公主一直在笑著回答他,可以說是鬥嘴上無謂輸贏,長公主本來就落落大方,性格開朗,這多半是在和範閒開個玩笑,所以說自己是主謀。其三,林相也否定了,說長公主是“瘋子”,一個瘋子的話,不可亂言。所以林相在這件事上站在長公主那邊,他就有證據為長公主作證明。這樣看,長公主的嫌疑同樣可以排除掉。

慶餘年:牛欄街的元兇到底是誰?劇中兩個伏筆,並非太子和長公主

在這樣的分析看來,二皇子此次的行動,不但不聰明還很愚蠢,二皇子聰明反被聰明誤,你是怎麼看呢?二皇子此次孤注一擲,落地有聲,卻被範閒看到自己局勢不盡如人意。慶國沒有人討好自己,太子囂張聲勢,慶國中也沒有友好的臣子,母親那頭沒有足夠的勢力可以依仗,如此自踐,處處與王儲作對,難道不是自討苦吃嗎?

慶餘年:牛欄街的元兇到底是誰?劇中兩個伏筆,並非太子和長公主

做事分情況考慮,像二皇子這樣的人,很多人認為名士居室自保,處事圓滑,盡忠職守,坐待時機才是明智之舉,不應拉幫結派,滋生事端。既能在權謀之中自保,又可以借勢發聲,坐看庭花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