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手術、探索核洩漏地點!鉑金做的微米機器人有點酷

今年3月份,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機器人學》報道了一種可在溶液中工作的、微米尺度的電控微型機器人(圖中的“千紙鶴”)。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是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的中國學者劉清坤。

協助手術、探索核洩漏地點!鉑金做的微米機器人有點酷

Science Robotics 封面(來源:Science Robotics)

微米到底是多小呢?一根頭髮絲直徑大約是50~100微米,這款電控微型機器人大約是一根頭髮絲的直徑大小。如此小尺寸的機器人是如何工作的呢?打量一下這隻“千紙鶴”,不難發現,想讓其動起來,只需要對“翅膀”與“軀幹”連線的部位(以下簡稱連線部位)進行可控的彎折即可,這樣就等同於“千紙鶴”在揮動翅膀。也就是說,連線部位才是核心。而這核心部位竟是由鉑金(以下用Pt代替)構成的!

當然了,這裡的鉑和生活中做成首飾的鉑有些區別。打磨成首飾的鉑是大塊的、肉眼可見的,而這隻微型千紙鶴中的鉑則是奈米尺寸。奈米是一個長度單位,它是一千分之一微米,遠小於肉眼的觀測極限。一根頭髮絲的直徑大約是五萬奈米。連線部位的Pt實際上是一層7奈米厚的Pt薄膜,而這層薄膜生長在惰性層(inert layer)之上。由於Pt薄膜自身和惰性層之間存在特定的應力,Pt薄膜會形成彎曲的狀態。將Pt薄膜進行氧化,這種應力會被消除掉,薄膜將會變成水平的狀態。如果能可控地對Pt薄膜進行氧化和還原的迴圈,薄膜就可以從彎曲狀態到水平狀態迴圈變化,那麼就可以實現千紙鶴扇動翅膀的功能了。

那麼,如何控制Pt薄膜氧化還原的過程呢?這款微型機器人是在溶液環境中工作的,這恰恰是實現Pt薄膜可控氧化還原過程的關鍵。將Pt薄膜放置在溶液中(學者劉清坤用的是磷酸鹽緩衝液),對薄膜施加正電壓,溶液中的氧離子會在電場的驅動下吸附在Pt薄膜表面,進一步和薄膜發生氧化反應,形成PtOx(這裡由於不能確定氧化後薄膜中Pt和O的比例關係,無法給出準確的配比,所以用PtOx表示,x即表示氧原子的佔比是未知的)。相反,對薄膜施加負電壓,薄膜會發生還原反應,氧離子又會迴歸到溶液中,PtOx又重新回到了Pt狀態。透過實驗探索,研究人員最終選用+1。1V和-0。5V的電壓來控制Pt薄膜的氧化還原過程。並且,該過程的響應速度極快,只需約100毫秒。

如此高大上的微型機器人,是不是很難實現量產呢?其實不然,因為此款機器人是依靠現有的微電子加工工藝製作出來的。換言之,如果想要批次生產此款機器人,現有的晶片製造公司就可以完成。

微型機器人在醫學、微觀環境探測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意義,有可能協助醫生在人體內部進行手術;協助患者將特定成分的藥物送往體內指定位置;協助人們探索難以觸及的微觀環境,比如核洩漏事故地點。未來,希望微型機器人有更廣泛的應用空間,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

作者:山東大學物理系博士任正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