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真傳一句話集錦,練對一句就能功夫上身了!

眼睛的優點是可以挖掘出別人的缺點,眼睛的缺點是看不到自身的不足。多讀讀多悟多學老前輩門或別人留下的一些練功心法,也許你的功夫就會大有進步。

太極拳真傳一句話集錦,練對一句就能功夫上身了!

•上下九節勁,節節腰中發。

•腰脊為第一之主宰。

•太極拳是減法,不是練習力量增加,而是練習拙力減小,最後把拙力都去掉,內勁就產生了。

•緊中松是真松!求得真松之後,真緊自然就會了,松中緊才是真緊!練的是緊中松,用的是松中緊。

•太極拳松的真實感覺:

1虛靈頂勁的感覺就像自己的脖子像鴕鳥的脖子,很長,覺得自己的脊柱都是脖子,就像一串珠子一樣。

2含胸拔背的感覺就像背部揹著一口鍋,老懷疑自己羅鍋了,胸部沒了,就剩那口鍋了。

3沉肩墜肘的感覺就像肩關節脫臼一樣,掛在身上,肩和肘都沒了,就剩下碩大的掌了。

4松腰落胯的感覺就像自己的褲子沒有繫腰帶一樣,有褲子老要滑落的感覺。

•先輩把發力比喻為“彈簧”。彈簧恢復常態是“本能”。人體“壓縮”,“扭轉”,後有恢復正常的本能,這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就是威力無窮的“內力“。

•懂勁定義如下:在修煉太極拳的過程中,得到的能將受力點的力轉移到支撐點的能力,及能將支撐點的反作用力,轉移到接觸點的能力叫做懂勁。

•太極重命門,氣功重丹田。練太極拳要時刻注意發揮命門穴的樞紐作用,命門穴是全身重心之所在,執中達四旁,勁貫脊中,力由脊發,命門穴為原動力之源泉,知命門方可知太極。

•“一身備五弓”指的是身軀猶如一把弓,兩手為兩把弓,兩足又為兩把弓。五弓合力即為全身的整體勁。五弓以身弓為主,身弓以腰為弓把,腰脊命門穴始終以意氣貫注,中定不擺。動作時以命門穴為軸心,以兩腰腎的抽換來變換身體的虛實。“身弓”對身法非常重要,腰脊一轉周身皆動,體現了腰脊的主宰作用。而命門穴位於身弓的中心位置,有助於身體的動態平衡,起中定作用。

•“氣撐命門”後,內氣上行貫大椎、肩、肘、腕,內氣下行貫穿胯、膝、足跟,方能做到“一動無有不動”的完整協調境界。太極的發力方法就是“氣撐後命門”用意把“命門”外撐,同時取得足蹬地的反作用力,合力發出爆發力,全身發力。

太極拳真傳一句話集錦,練對一句就能功夫上身了!

•腿不要直,直則無力。腿不要太彎,彎則廢力。

•太極不動手,圓用腰來走。

•力上脊椎,才可不受兩腿的束縛。

•掤勁發力時,心氣下沉、足蹬地、轉膝、擰襠轉腰、轉胯、旋脊、轉背、旋膀,將掤勁從手臂螺旋發出。

•人體的中正就是找到骨頭支撐的角度,所謂“空”就是肌肉不用力,骨頭支撐。骨頭支撐,從頭到尾的肌肉都不用力,就是“氣降”。

•上下三盤勁,節節腰中發。

•內勁一卡通:1,推手就想左耳梢。2,鼻尖、膝尖、腳大趾尖三尖相照。把鼻尖想像成上嘴唇,腳大趾想像成下嘴唇,兩臂想像成筷子,對手想像成肉,上下一扒拉對方就倒。3,推人不想手,想提膝蓋要走路的感覺。

•雖是靜,但靜中藏動機。雖是動,但動中存靜意,一動一靜,互為其根,此太極拳之道理也。

•未曾動梢先動根,手快不如半步跟。

•能拔背則力由脊發,力大無窮矣。

•發力的規律:放鬆-貫穿-發力。

•別看太極柔,剛勁腰中求。

•兩腿如車箱下之大盤簧,要有很大的松彈力;又如載重之船舟,漂浮於江面,

沉重而又有動盪的樣子。所謂動盪,不是自動,而是因水濤之動而動。

•兩臂要松掤,不是硬掤,如秤桿之挑著秤錘然,要有靈機感覺,聽得出極小的輕重感應來。此所謂立如平準,所謂蠅蟲不能落也。

•站樁訓練可以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求松;第二個階段是求靜;第三個階段是求空。

•練的是緊中松,用的是松中緊。

•發力的真正不傳之密是“大形過位”,就是步要過人,身要過人,手要過人,整個人要過人,步要過人,前腳要超過敵人的後腳,你的步要把敵人掀起來、趟出去。身要過人,把自己的重心砸在敵人的重心上,要把敵人砸倒、撞飛。手要過人,要把敵人打穿、打透,打的是後腦、後心,而不是臉、胸。

•腳踏浮萍,步如貓行。

•任何部位的骨節只要是向回壓縮的,就是“松”錯了,這個松不是太極的松,而是懈!

•松中少緊必懈,緊中缺松必僵;懈之病因——少緊,僵之病根——缺松。

•所謂心法、重點,只是一個手段或是一件工具,幫助我們達到太極拳的要求。當我們做到某個重點,並且運用自如,便應忘記了該個重點,讓該重點的要求自然而生。

•自然鬆緊自然力,發與不發在心意。

•一個練習腰胯力及整勁快速有效的方法:面牆而立,屈膝,半弓步,雙掌抵牆,足發力,後雙手用力前推。做時,要注意頭領百會,腳踩湧泉,中松腰胯,如此只有松的透方能上下拉開命門,虛實腰胯,練出爭合之力。

•練太極拳的人,看來只是平淡無奇,就是對的,如是滿臉神氣,滿身勁頭,這就錯了,如這樣就一輩子也找不著拳意,拳意不上手,是一輩子瞎糊鬧。

•拳意如何找?在鬆軟穩靜上去找,放清醒,放靈感,放舒適去找,穩穩的,靜靜的,日子久了,拳意自會到了手上,如滿身帶勁的去硬找,必致愈找離拳意愈遠。

•在練時要隨時體會腰脊上的源動力,它是如何的勁帶動,挑動著兩臂兩手而動轉的。是柔勁, 還要有彈力。

•練功夫必須刻刻留意在腰隙,也要刻刻留心是在用意不用力,如到了最上乘的功夫,是要純以神行。

•無論練拳或推手,總要以腳下松沉穩固踏實為第一,否則一切全談不到。千要緊,萬要緊,是身勢鬆軟、腳下有根為最要緊。

•上有虛靈之神,中有腰脊之功,下有丹田之氣,三者合一,內外一體,動作無不適宜矣。

•腰力決不是腰的力量,是指腰對全身的控制力。

•練拳必須以腰為主宰,其他都是工具而已。

•無論是打拳還是推手,作弓步時,後腳不可用力向後向下蹬,而是要開跨、擴膝,放鬆垮根、膝蓋和腳踝的關節。這樣,後腳才不會僵硬,重量流至腳板、腳指而反彈。反彈力倒頭傳至腳跟再傳至腿、腰……。這時腳跟會有上升的感覺,身體才能升沉轉動靈活。

•無論練拳還是推手,如要轉動脊椎,必須在原位上轉,不能在轉的同時,向前後左右任何一方移動。

•把發勁意念集中在目標後方。

•內功最基本的就是根勁和放鬆:放鬆之後出根勁,有了根勁更放鬆。

•內家功夫裡”硬碰硬“招法訣竅就是,一定要用上根勁,碰撞時骨頭一轉,看是兩個人碰骨頭,其實是我小小打了他一下。骨頭一轉就把橫向的來力變成了縱向的力透過骨架傳走了,縱向承力再大骨頭都不會斷的。對方骨頭若是不動,只有吃打傷了。

•脊骨要挺則力達四梢,氣鼓全身。

•腰脊中正使得脊柱彎曲“拔”直,腰脊成為反弓,成為重要的勁力源泉。發力時脊柱只要恢復原狀,脊椎關節不易受損傷,而且速度快。

•練好腰,要保持腰松、沉、直豎的形態。練柔勁,要活腰;練沉勁,要塌腰;練發勁,要擰腰並進腰。一一張迎忠

•拳自始自終,頂勁絕不能失,一失頂勁,四肢者無所附攀,且無精神,故必領起,以為周身綱領。

•手進三分,足進七分。

•心要佔先,意在勝人,身要攻人,步要過人,頭須仰起,胸須挺起,腰須豎起,丹田須運起,自頸自足,一起相貫。

•肌肉要懶、要松,但是骨骼不能隨之像散了架似的,反之,要有空的意識。即用意使骨骼漂浮起來,空如氣球,輕靈無比。這是向上的一種感覺,與松沉入地是一上一下的對立關係。

•肌肉要松沉,骨骼要空漂。

• 內不動外不發,腰不動手不發。

•逢力必沉,逢沉必轉。

•棚勁是楊式太極運化所暗勁的根本,而靠勁則是楊式太極發放所有明勁的基礎,只有將靠勁練好了,放到其他招式中,才能形成吐出各種太極整勁的明勁,必須練好靠勁才能練其他的勁力。

•楊式太極中,每式定式都是棉裡裹鐵、積柔成剛最後吐勁的那個動作,可以多多練習。

我們尊重原創,文章與圖片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與圖片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絡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絡我們,立即刪除處理。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