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詹天佑和京張鐵路

京張鐵路是中國首條完全由中國人自己設計,自己運營的鐵路。

它始建於1905年9月,全長約200公里,1909年10月2日開始運營,昨天,是它建成112週年。

袁世凱,詹天佑和京張鐵路

京張鐵路自北京至張家口,穿越軍都山脈,地形險峻,工程異常艱鉅,是通往西北的交通要道。

為爭奪修路權,英、俄兩國相持不下,清政府決定自力修築,卻又缺乏信心。而此時外國人紛紛議論,認為中國無力完成這項修築工程。於是慈禧太后與袁世凱商量,決定委派詹天佑為京張鐵路局總工程師。

袁世凱,詹天佑和京張鐵路

詹天佑(1861-1919)江西婺源人。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鐵路工程專家。他自幼酷愛學習。 十二歲時被清政府選為第一批留美幼童出國求學。經小學、中學畢業,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學習鐵路工程一科,二十一歲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回國後用非所學,被派去當兵輪駕駛員,曾參加中法馬尾海戰,英勇抗擊法國侵略軍。光緒十二年,改任博學館洋文教習兼測繪海圖工作。 光緒十四年,任中國鐵路公司工程師,被英國工程研究會選為會員。民國元年,任粵漢鐵路會辦,被公舉為"中華工程師學會"會長。民國三年,任粵漢川路督辦,孫中山大總統晉升其為上大夫少卿銜,委為交通部總長,獎給二等寶光嘉禾章。民國八年,受北洋軍閥政府派往哈爾濱,任協約國監督遠東鐵路會議代表兼該會技術部的中國代表。 民國八年四月十五日,因病請假回武漢,於二十四日逝世,終年五十九歲。

袁世凱,詹天佑和京張鐵路

面對著外國人的譏諷,詹天佑則以為:“我國地大物博,而於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引以為恥!” 他以大無畏氣慨,率領全體築路人員,知難而進,齊心為國爭光。

修築之初,工程技術人員缺乏,詹天佑率僅有的兩名工程學員,於1905年5月,自豐臺經南口、八達嶺,勘測至張家口,隨即回測,並選測了自延慶州繞過八達嶺經德勝口、十三陵到昌平的比較線(對永定河谷路線,也曾考慮,以工程艱鉅,限於經費及工期無可能採用,故未勘測)。6月回到天津總局,提出勘測及調查報告,並擬定修築方案。

京張鐵路修建之難度,有來自政治上的,還有來自技術上的,經費也是一個問題。這些都不是今天的我們能夠想象出來的。 沒有袁世凱,就沒有詹天佑和京張鐵路。他三次舉薦詹天佑。而京張鐵路的順利建成,袁世凱一直在背後默默的支援著詹天佑。他曾整整花了一天的時間,給詹天佑寫了一封長信。信上寫道:“修此鐵路,千難萬難。然籌措資金,排除夷國騷擾,更如鐵路之越山而進。希百難之下,勿忘前旨。此路乃大長我國人志氣之舉,切不可半途而廢,為夷國恥笑。”

袁世凱,詹天佑和京張鐵路

詹天佑頂著各方壓力,心無旁騖,一心為國爭光。他帶領大家細緻測量,精心設計施工。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個隧道時,在沒有新式開山機、抽水機和通風機裝置的困難情況下,詹天佑創造性地採用兩端開鑿,中開豎井的的施工方法,順利解決了難題。並對地勢陡險、坡度大的八達嶺,設計開成"人"字路線,使列車順利行使。行車時遇到車廂脫節,還仿造了自動掛鉤,人稱"天佑鉤"。此條鐵路六年計劃,四年竣工,節約投資二十八萬多兩白銀。當時被外國工程師視為奇蹟。,而且更厲害的是全部工程費用僅僅只有外國人預估的五分之一。

在修建京張鐵路的同時,詹天佑制定了統一的鐵路工程標準和行車規章制度,還為當時的中國培養了一批建築人才,這為中國鐵路建設及管理奠定了基礎。

1912年9月6日,孫中山從北京乘坐火車來到張家口考察。在視察張家口火車站時,孫中山發表演說,高度讚揚了詹天佑創造的這一為民族增光的驚世之作,並與群眾合影留念。

袁世凱,詹天佑和京張鐵路

2018年1月,京張鐵路入選第一批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京張鐵路的建成是中國人民和中國工程技術界的光榮,也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帝鬥爭的一個勝利。這段築路史雖然是當時特殊歷史背景下的一個心酸勝利,但詹天佑和他修築的京張鐵路,以及蘊涵其中的中華民族精神卻成為中國人永遠的驕傲。京張鐵路是工業文明走進中國的象徵。

袁世凱,詹天佑和京張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