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判斷孩子“晚長”還是矮小?

眼看著別家孩子的身高比自家孩子高出了大半個頭,很多家長難免困惑:孩子到底是“晚長”,還是矮小呢?且聽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童內分泌遺傳代謝科主任醫師蘇海浩支招。

提醒:

勿將“矮小”當“晚長”

蘇海浩介紹,矮小是指身高低於同性別、同年齡、同種族兒童平均身高兩個標準差,或者低於第三百分位,簡單地說,就是在相似生活環境下,同種族、同性別、同年齡的孩子中隨機抽取100個,按高矮進行排列,最矮的那3個就屬於矮小。矮小多因疾病,常需要藥物進行干預。

而“晚長”通常指“體質性青春期發育延遲”,它與“矮小”不同,這類孩子的身高雖然偏矮,身高多在第三百分位左右,但這種矮多為生理性的、暫時的,這些孩子的青春期成長高峰比同齡人出現得更晚一些,最終這些孩子透過更長時間的增長,“累積”到正常的身高。

“晚長”的孩子多有以下特點:一是能找到家族史,即孩子的父親或母親也有“晚長”史,如父親或母親上了高中才開始猛長個,或發育得較晚,但其成年後身高不矮。第二,骨齡,即各年齡的骨成熟度,它是評估生物體發育情況的良好指標,正常情況下,骨齡與實際年齡的差別應在±1 歲之內,多不超過2歲,“晚長”的孩子,其骨齡通常與實際年齡的差別不超過2歲,而“矮小”的孩子則多出現骨齡與實際年齡的差別大於2歲。

在影響身高的因素中,遺傳因素大約佔了70%,決定了生長髮育的大致“軌道”。一般來說,父母身高比較高的,他們的小孩長得高的機會也會比較大。除此之外,還有30%受環境因素影響,環境因素包括懷孕時胎兒的情況,以及營養、運動、睡眠、疾病等因素,“這些因素與遺傳因素相比作用相對較弱,卻是我們後天可以影響和改變的因素,如果這些因素出現問題,同樣有可能讓孩子達不到理想的身高。”蘇海浩表示,多方面因素可影響小孩身高,因此家長也要多方努力,呵護小孩成長。

支招:

想要更好長高,做好這幾點

1.合理營養,均衡飲食

營養是孩子長高很關鍵的因素,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各臟器包括骨骼細胞、肌肉、內臟的發育都離不開它;鈣是骨骼的主要成分,骨骼的生長髮育需要有充足的鈣;各種維生素對促進生長髮育也至關重要,而且有利於提升孩子的免疫力。但不是隻挑這些食物吃就好了,各種營養素之間密不可分,體內某些營養素攝入不足,可能會導致另外一些營養素的吸收受限,如體內維生素D不充足的情況下,有可能會影響到鈣的吸收。

相反,某些營養素過剩,同樣可能會影響到另一些營養素的吸收,如含鈣食物攝入過多,也有可能會導致鐵的吸收障礙。因此,家長可以花點心思,巧妙地將各種營養素科學地搭配在一日三餐中,均衡飲食,保證充足合理的營養。當然,盲目進補也是不可取的,盲目給孩子補充營養想讓孩子“長個”,也容易因營養過剩導致的肥胖、性早熟而削減孩子的生長潛能,最終影響到孩子的成年身高。另外,應注意儘量減少各種碳酸飲料、糖果和含糖飲料等的攝入。

2.適當的有氧運動和戶外活動

運動可以更好地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跳繩、摸高、羽毛球、籃球、游泳是比較適合和有助於孩子長高的運動。建議孩子最好每週進行有氧運動,每週安排3~4次,每次持續不少於30分鐘。

3.充足的睡眠

良好的睡眠對孩子的生長髮育至關重要,促進身高的生長激素在睡眠狀態的分泌高於清醒狀態,其中分泌的高峰時間段在晚上10時至次日凌晨2時,因此,建議孩子最好能在晚上10時前進入熟睡狀態,可以的話,最好能在9時前入睡。需要注意的是,儘量不要在睡前玩手機、玩遊戲等,以免因大腦受到刺激變得興奮而影響睡眠。睡前也儘量避免暴飲暴食,避免在睡前批評孩子,睡覺時不要養成開小夜燈睡的習慣等。

4.定期監測孩子的身高發育情況

判斷孩子的身高發育情況,家長不能只盯著某一個點的身高數值看,家長在關注孩子當下身高與同年齡同性別孩子的比較時,還要注意觀察孩子身高的動態變化,最好每半年給孩子測量一次身高,累積1~2年的記錄,既可以看到即時的身高情況,也可以看到身高增長的趨勢。

一般來說,2歲以上的孩子每年身高的增長應有5釐米~7釐米,如果低於這個長速,那麼家長就該提高警惕了,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兒童內分泌科就診。到了青春期快速生長期,一般女孩的青春期快速生長期在10~12歲左右,男孩會晚1~2年,這個時期孩子每年可長高8釐米~12釐米,如果孩子太早開始出現這種“躥高”,如原本班裡屬於較矮的孩子,到了八九歲,身高突然飆升到班裡較高的水平,那麼也要提高警惕,及時就診,排除早發育、快發育的問題。

(來源:廣州日報 記者王婧 通訊員林惠芳)

【編輯:金鑫】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