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骨齡才是身高生長真正的指揮棒。

兩位5歲的小朋友A和B,一年時間,A身高長了4cm,B身高長了8釐米,問,誰的生長趨勢更好?

相信大部分人會毫不猶豫回答,是B。

但如果我告訴你,A一年的骨齡長了0。5歲,B一年的骨齡長了1。4歲,那麼,誰的生長趨勢更好呢?

答案是A。

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得從

身高增長速度

骨齡生長速度

的關係說起。

打個比方來形容身高增長速度和骨齡生長速度的關係:老爺車和賽車在比賽,比賽持續時間不限,前進速度也不限,汽油(骨齡)是固定的。

老爺車(身高增長)速度慢,但是省油;

賽車(骨骼增長)速度快,但是費油。

速度很快的賽車耗費固定的汽油,可能很早就到達了180釐米的終點;也可能前期跑得很快,汽油消耗太快,後期汽油用盡,只能永遠停留在170釐米的半路上。

龜速的老爺車跑得慢,雖然花費更多的時間,但是它在慢慢地消耗固定的汽油,最終也能爬到180釐米的終點;

當然,也有可能跑得太慢,最後汽油耗盡,也只是跑到165釐米的路程。

可見,

車速(身高增長速度)、汽油耗費的速度(骨齡增長速度)

,共同決定了車最後能跑多遠。

也就是說:

車速(身高增長速度)越快越好的同時,汽油耗費的速度(骨骼增長的速度)要越慢才越好。

一、如何讓“車速”(身高增長速度)再快一點?

想要長高速度快一點,營養是關鍵。

與身高最相關的營養素,包括

鈣、維生素D、維生素K、維生素C、鋅、蛋白質

等,需要特別注重。

飲食上需優先把奶類吃夠。

因為奶是一種營養均衡的食物,尤其是優質蛋白和鈣,含量很豐富,其它各種微量元素也比較均衡。

每天保證足夠的奶量基礎上,其它的主食,肉蛋和蔬果堅果,也需均衡攝入。

原來,骨齡才是身高生長真正的指揮棒。

如果孩子脾胃弱,則要積極提升其消化吸收能力。

原則就是:增加營養,又不增加消化負擔。

比如可以用營養密度更高的粗雜糧,替代一部分的精白米麵,增加營養。

但全麥、小米、燕麥以及豌豆、紅豆、綠豆等雜豆類,相對難消化,就可用“粗糧細作”的方式去提供,把它們打成糊、漿,做成饅頭、發糕等發酵形式,或者增加雜糧的浸泡時間,都可以減輕孩子消化負擔。

又比如把難消化的肉類安排在白天吃完,晚餐不吃。或者把肉做成肉泥,把蛋做成蒸蛋,不高溫煎炸食物等等,都可以減輕孩子消化負擔。

基礎過於薄弱的,需要配合助力消化吸收的營養素。

上述是針對需要延緩骨齡的孩子而言,有些孩子骨齡長得太慢也是不正常的。

如果孩子骨齡落後年齡超過1歲甚至2歲以上,需要在排除甲狀腺素異常、軟骨發育異常、生長激素缺乏等情況後,重點養好腸胃,做好營養干預。

二、如何讓“汽油”(骨齡)消耗速度再慢一點?

一、避免超重和肥胖。

體重長得快,“汽油”(骨齡)就消耗得快,

為啥呢?

因為快速增長的體重會造成脂肪囤積,

脂肪中有種叫芳香化酶的物質就會增加,芳香化酶會把睪酮轉化為雌激素

,過量的雌激素進而加速長骨的生長和成長板鈣化閉合,加速骨齡增長。

所以,身高偏矮以及肥胖的兒童,都需要控制體重,來延緩骨齡增長速度,為後續的身高增長爭取更多時間。

原來,骨齡才是身高生長真正的指揮棒。

二、維持體內炎症平衡。

除了感染性疾病外,現今孩子最常見的疾病就是鼻炎、腺樣體肥大、扁桃體腫大、溼疹等與過敏相關的疾病。

這類孩子體內炎症較強,組織損傷多,易消耗生長激素影響長高,

此外,過多的炎症因子也會激發芳香化酶活性,進而加速骨齡的生長,故要積極調理疾病,降低炎症水平

三、飲食調整。

少吃或不吃可能導致骨齡發育加速的食物,像

人參、黨參、西洋參、巴戟天、蜂王漿、冬蟲夏草

等含雌激素的保健品。

以及未脫去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的牛初乳,動物和人胎盤製品,未剔除睪丸、卵巢、腎上腺的牛雜、羊雜等動物內臟,生長週期較短的水產品;

還有不吃易導致體重快速增長的食物,像甜食、甜飲料、糕點等各種高熱量、低營養密度的加工食品。

因為它們往往富含精製糖,刺激孩子分泌過多的胰島素,增加芳香化酶活性,加速骨齡生長。

原來,骨齡才是身高生長真正的指揮棒。

四是提供良好環境。

情緒因素非常容易被家長忽略。

從小在緊張氛圍中長大、經常被父母訓斥打罵的孩子,腎上腺皮質功能易亢進,易造成體內弱雄激素過多,經芳香化酶轉化為過多的雌激素,進而加速骨齡生長。

此外,要減少環境中的外源性雌激素接觸,像塑化劑、洗滌劑、新增劑。

如果孩子已經骨齡提前,就要積極促進雌激素代謝,調整腸道菌群,最佳化肝臟解毒,像維生素B族、維生素C、抗氧化劑、膳食纖維、益生菌等都是有益的。

三、什麼情況下需要“測骨齡”呢?

拍骨齡片一般是用孩子的左手來拍正位片。

之所以拍手骨片,是因為透過手骨,就可判斷下肢骨的生長狀態。

孩子長身高是透過成長板的不斷增長實現的,如果手骨的成長板都消失了,下肢骨基本上也停止生長了,醫生可根據不同骨頭出現的時間節點、發育等級來推算孩子骨齡。

所以測手骨,是夠用的。

最好的情況是,在

“骨齡比實際年齡小一歲以內”

這個範圍內,保持骨齡儘可能小,身高生長速度儘可能快,實現期望身高的可能性就越大。

原來,骨齡才是身高生長真正的指揮棒。

哪些情況建議定期監測骨齡呢?

1、父母對孩子成年身高有特定期望值,就需要定期監測骨齡,在青春期之前一般建議每1-2年測一次,青春期可每年測一次;

2、不論父母有沒有期望,如果孩子身高明顯矮小,或身高過矮過高,再或者有性早熟徵兆,就需要檢查骨齡,一般建議每半年~1年檢測一次,便於監測身高水平;

3、體重長得快,體型粗壯肥胖以及孩子身高遠高於遺傳身高,有必要去測骨骼,如發現問題,及時調整。

如果對孩子成年身高沒有特定的期望,孩子身高生長水平也一直在正常範圍,那孩子在青春期之前可以不用每年測骨齡。

另外,6歲以下的孩子也不建議常規檢測骨齡。

骨齡的評價標準有很多種,比如

中華05標準、TW標準、G-P圖譜法

等等。

不同的標準解讀結果會有差異,

不同的醫生對同一個骨齡片解讀結果也會不同。

所以測骨齡要注意

每次都採用同一個標準或者找同一位醫生解讀

,持續觀察骨齡生長的規律,對監測身高更有參考價值。

作者介紹:

原來,骨齡才是身高生長真正的指揮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