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和老一輩都在追的《人世間》,看哭了多少人

最近,根據梁曉聲同名小說改編的年代劇《人世間》漸入尾聲。該劇自播出以來,便受到廣泛關注,收視創下央視黃金檔電視劇近5年內的新高,豆瓣網友也打出了8。1分的高分。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情橫跨50年的現實主義劇作,吸引了不同年齡段人群的目光,社交媒體上衍生出大量相關討論,年輕人直呼“人世間實現了老戲骨自由”。不少網友認為此劇可與《父母愛情》《覺醒年代》媲美,具有提前鎖定“年度劇王”的潛力。

00後和老一輩都在追的《人世間》,看哭了多少人

該劇主要講了居住在東北某省會城市的一戶周姓人家三代人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塑造了一群在歷史大潮中起起落落的平民形象。透過這部史詩長劇,觀眾可以回溯過往年代,邂逅久違的懷舊氛圍,也能從一戶人家半個世紀內的生存繁衍、命運轉折中,體會到時代這隻大手滄桑厚重的力量。

《人世間》的故事開始於六七十年代,周姓一家人住在綜合了現實原型的“江遼省吉春市光字片區”。按照每家只留一個孩子的政策,周家長子周秉義響應國家號召前往建設兵團,周家女兒周蓉和小弟周秉昆必須再走一個。而主人公恰恰就是姐姐不辭而別後被動留在城市的周秉昆。圍繞他展開的親情、愛情和友情故事,是整部劇的重頭戲,飾演周秉昆的雷佳音,成功演繹了一個正直善良、脾氣執拗的平凡小人物,但他對整個家庭的默默付出,讓人們看到普通人也可以肩扛責任、過上正直而有自尊的生活。

半個世紀的歲月,幾十年的生活變遷,都被“裝”進50多集的劇情中。整部劇以家庭作為故事敘述的載體,過年因此成為反覆出現的場景。在這個過程中,周秉昆的父母逐漸老去、孩子們慢慢長大,時代的變遷,讓他身邊的朋友進入了各自的人生軌道。在一群中生代演技派和資深老戲骨的協力配合下,劇作呈現出一幕幕充滿煙火氣的生活場景和團圓場面。一些堪稱經典的“名場面”讓人熱淚盈眶,在和演員共情時,人們腦海中的記憶也隨之復甦。

劇中,我們可以在角色身上體會到不同角度射出的人性光輝。受傷的女人不敢輕易言愛,苦命的鄭娟(後成為周秉昆的妻子)卻熾熱地向周秉昆表達了愛意,“人想人,想死人”。在一個不流行“大膽告白”的年代,這種真摯而熱烈的示愛勇氣,讓觀眾感到震撼,正可謂“平淡的日子,因為愛情而熠熠生輝”。劇中多次將鏡頭對準鄭娟那雙膚質粗糙、指節變形的手,這雙操持家務的手,體現了她的隱忍賢惠,也是她後來不動聲色擊退第三者的利器。

00後和老一輩都在追的《人世間》,看哭了多少人

《人世間》劇照

相比於愛情,這部劇中的親情故事更讓人觸景生情。周秉義在岳父去世時曾對周秉昆說,“父母真的會死的”。在該劇中,周父一直渴望再照一次全家福,但自己常年在外打拼,因為種種不湊巧,這個看似簡單的願望,到最終周父逝世時也沒有實現,這讓人不免感慨光陰易逝、世事無常,對於現實生活中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總覺得父母還年輕,以後有的是時間陪伴的人,不啻為一種提醒。希望人人都能如《人世間》片尾曲所唱的,“祝你踏過千重浪,能留在愛人的身旁,在媽媽老去的時光,聽她把兒時慢慢講。”

全劇最大的“淚點”,是周父去世前那個晚上,一家人躺在炕上的最後一番對話,三個孩子問父親眼中哪個孩子是最好的。這一幕讓人回味無窮,也讓人心酸不已。周父去世後,周母整晚陪在逝去的愛人身旁,緊握對方雙手,直到第二天兒女早上醒來,才發現二老已經攜手離世。

在世俗成就上,主人公周秉昆是周家“最不出色”的孩子,但正是藉助周秉昆身上學習不好、工作一般的“弱點”“不足”,才放大了他奮鬥樂業、敢於擔當、孝順父母等優秀品質,塑造出一個了不起的小人物。沒有太大本事的普通人,卻成為對家庭和親人付出最多的“好人”。作家梁曉聲說,不論在任何時代,尤其是在特殊年代,都需要好人多一些。至於“好人”的標準,無非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他人著想的善良”,周秉昆身上就有這樣的閃光點。

歷史程序中的重大事件,如知青返鄉、改革開放、南下創業、國企下崗等大事,都在這部劇中得到了濃縮式的故事化呈現,正是這些有質感的歷史表達,讓人領略了那個年代的人情冷暖,喚醒了人們對歷史的溫情和敬意。以歷史為背景的現實主義優秀劇作,正應給人以啟發和薰陶,讓人學會觀照自己當下的人生狀態、把握住稍縱即逝的寶貴瞬間。

(原題為《00後和老一輩都在追的《人世間》,看哭了多少人?》 作者 白毅鵬 來源 中青評論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