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美元霸權的衰弱

俄羅斯的反制裁讓人們發現,美元並不是不可或缺的,真正不可或缺的是石油、天然氣等資源

美國政府2022年的兩個決定,讓許多持有美元資產的外匯儲備大國心驚膽戰,擔心自己手中的美元資產會成為美國政府的“人質”

當一個國家的主權債務多到一定程度後,發行主權債務的主體毫無例外會採取一個辦法——利用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來沖銷債務

文 | 丁一凡

烏克蘭危機發生後,西方國家與俄羅斯之間實施了一系列制裁與反制裁,其中最重要的博弈是在金融領域。俄羅斯的反制裁舉措打破了美元是能源領域裡唯一結算貨幣的神話,引起了國際輿論的諸多猜測。許多經濟學家預測,美元在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市場上作為唯一結算貨幣的時代結束了。

  美元定價石油的由來

美元成為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霸權貨幣,其根源需追溯到佈雷頓森林會議。

二戰結束前,美國聯合其他共同抵抗法西斯軸心國的盟國開了一個戰後重建國際貨幣體系的會議,決定建立黃金價格與美元幣值掛鉤的固定匯率制度,同時其他貨幣的匯率與美元掛鉤。這就是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原則。

佈雷頓森林體系初期執行良好,對世界經濟復甦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西歐國家和日本經濟復甦及對美出口增加,美國對這些國家出現了貿易逆差。西歐和日本拿著貿易順差換回的美元去購買美國的國庫券,但美國國庫券的利率不斷下行。同時,美國企業用美元借貸的成本下降,它們以利率更低的資本在海外大舉投資,收益爆表。

西歐國家對美國的這種行為不滿,且很快發現了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弱點,並針對這一弱點發力引發了第一次美元危機。

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以法國為首的西歐國家把貿易順差獲得的美元以固定匯率換成黃金運回法國和歐洲。很快,美國的黃金儲備開始大幅下降,跌到了無法支付海外債務的地步。1949年,美國的黃金儲備為246億美元,佔資本主義世界黃金儲備的73。4%。1971年,美國的黃金儲備跌到了102。1億美元。

這時候,美國資本開始外流,逃往西歐各國。1970年美國資本淨流出65億美元,1971年淨流出迅速上升到200億美元。西歐各國又拿著流入的美元去換黃金。

眼看國家黃金儲備就要被耗盡,美國時任總統尼克松決定,美國單方面違約,關閉美元與黃金的兌換視窗,隨之決定美元貶值。美元大幅貶值後,手裡握有大量美國國庫券的西歐與日本都成了犧牲者,因為其握有的美元資產購買力大幅下降。

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美國如何重塑美元的霸權地位?

20世紀70年代前期,美國時任國務卿基辛格頻繁出訪中東各產油國,最終說服沙烏地阿拉伯使用美元作為唯一的石油交易貨幣。沙特隨後又說服了其他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員,最終歐佩克決定用美元作為其唯一的石油交易貨幣,連英鎊都被排除在外。

石油是各國經濟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種能源,為了能在國際市場上採購石油,各國都必須持有大量美元。繼石油之後,其他大宗商品期貨(糧食、礦石等)也陸續決定用美元交易。這創造出了更大的美元需求,保證了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霸權地位。

  美元計價的收割邏輯

美元成為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期貨的定價與交易貨幣之後,這些商品的價格浮動就不僅僅取決於供求關係了,美元匯率本身的浮動對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變得更加重要。由此,美元匯率與大宗商品價格之間形成了一種蹺蹺板效應:美元升值,大宗商品價格就下滑;美元貶值,大宗商品價格就上漲。

佈雷頓森林體系時期,美元幣值穩定,西方石油公司與中東產油國簽署的協議都以美元計價,前者每年都向產油國支付一筆固定的費用換取石油開採特許權。

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進入貶值通道後,一個直接後果是石油價格暴漲,但西方石油公司支付給產油國的費用卻沒有變,此時西方石油公司與中東產油國簽署的協議成為矛盾焦點。美元貶值、石油價格暴漲,產油國感覺吃了大虧,希望修改合同,但西方石油公司聲稱合同期限是十幾年、幾十年的,不能隨意更改。雙方爭執不下,找不到解決方案。

在此背景下,1973年阿以之間爆發了第四次中東戰爭,史稱“贖罪日戰爭”。這場戰爭中,阿拉伯產油國對以色列及其背後的美國和西歐實施了經濟制裁——石油禁運,導致石油價格暴漲。

原油價格從3美元/桶漲到13美元/桶,令美歐等發達經濟體一下子陷入了滯脹,持續時間長達近10年之久。

1973年石油危機過後,西方石油公司不得不接受產油國的建議,重新修改了合同。西方不再按照固定的費用支付石油開採特許權,而是改為分成,即一定比例的石油收入要交給產油國。油價高了就多繳,油價低了就少繳。

20世紀80年代中期一些拉美國家與非洲國家陷入債務危機,也與美元匯率和石油價格波動有直接關係。

為了應對70年代的石油危機,美國動員拉美與非洲國家參與石油勘測與開採,以打破中東阿拉伯產油國的壟斷。

70年代,美聯儲實行低利率政策刺激投資與就業,讓美元貶值,用名義利率與通脹率之間形成的實際負利率來減輕美國的債務負擔。一些拉美和非洲國家趁機借入大量低利息的美元,投資石油開發。那個時代,美元不斷貶值,石油價格居高不下,借美元投資石油開發是個很划算的買賣。

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突然之間把隔夜拆借利率提高到了20%。美元升值,石油價格下跌,那些借美元開採石油的拉美和非洲國家一下子掉進了美元的陷阱。

石油開採不是一樁短期能收回投資的生意。70年代,原油價格為30多美元/桶,美元不斷貶值,美元利率在2%~5%之間徘徊。到了80年代中期,美元債務的利率升到了20%,美元不斷升值,原油價格卻跌到不到10美元/桶。拉美國家的投資還沒有收回,一下子陷入了債務危機,只好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提出的債務重組方案。

這些方案的內容是把債務延期,把所欠利息變成債務本金,約定未來債務到期時一起償還,實際上是利滾利的高利貸。在此背景下,70年代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的拉美國家,後來不得不變賣國有資產還債,被認為掉進了“中等收入陷阱”。

瞭望 | 美元霸權的衰弱

交易員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工作(2022年9月6日攝)     新華社/路透

  繞開美元交易的死穴

美元是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霸權貨幣,很多國家擔心過於依賴美元會給自己製造出諸多困難,因此也做了一些試圖繞開美元的努力。

西歐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建立歐洲貨幣體系,就是為了避開美元波動給西歐經濟造成的不穩定,後來這一體系演變成了歐元。

歐盟國家決定打造統一貨幣後,歐洲貨幣體系遭受了多次金融襲擊。1992年至1993年,英鎊、義大利里拉、西班牙比索與法國法郎都經歷了與投機資本命懸一線的生死博鬥。英鎊、里拉與比索都暫時被迫退出了歐洲貨幣體系。在德國的大力支援下,法國法郎雖然頂住了投機潮,卻不得不接受匯率上下浮動15%的屈辱性結果。

歐元成為統一貨幣後,歐洲又發生了許多動盪。每一次動盪,都驅趕著歐洲資本流向美國,給美元提供了更多保障。

歐元啟動後,一些阿拉伯產油國試圖利用歐元來對沖石油美元定價機制,這些國家都遭到了美國的攻擊。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了薩達姆政權;美國積極參與利比亞戰爭,推翻了卡扎菲政權。美國武力顛覆這些國家的政權,除地緣政治原因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兩個國家都是石油輸出國,而且都曾決定用歐元而不是美元來結算它們的石油出口。

2022年以來,不少國家在國際貿易等交易中“去美元化”的趨勢不斷髮展。有三個因素促使這些國家尋找繞過美元交易的途徑。

首先,俄羅斯的反金融制裁行動證明美元不是不可或缺的。

俄烏衝突剛開始那幾天,美國和歐洲國家就對俄羅斯進行了嚴厲的經濟、金融制裁,造成盧布迅速貶值,隨即觸發的俄資本外逃進一步加劇了這一趨勢。但是,自俄羅斯央行決定讓所有不友好國家用盧布結算它們從俄進口的能源之後,整個形勢迅速反轉。盧布匯率收復了失地,比衝突之前更加堅挺。這場衝突導致能源供給失調,能源價格不斷上漲,俄羅斯因受到制裁能源出口減少了,但實際的外匯收入反而更多。

長久以來,美元是國際市場上主要的交易貨幣,石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都用美元交易,這使美元成為一種被高估的貨幣。現在,俄羅斯的反制裁讓人們發現,美元並不是不可或缺的,真正不可或缺的是石油、天然氣等資源。

其次,美國政府2022年的兩個決定,讓許多持有美元資產的外匯儲備大國心驚膽戰,擔心自己手中的美元資產會成為美國政府的“人質”。

一是美國政府在今年2月決定沒收阿富汗央行在美國的70億美元資產,其中35億美元用來“賠償”“9·11”事件受害者家屬,另外35億美元用來救濟阿富汗民眾;二是俄烏衝突後美國凍結了俄在美的所有資產,包括俄央行及其他商業銀行的資產。

美國的決定刺激了握有大量美元資產的阿拉伯產油國,這些國家擔心會因為種種理由受到美國的制裁。比如,沙特等國已開始與中國商討用人民幣結算石油交易。

最後,美國通貨膨脹嚴重讓很多國家意識到,持有美元資產會導致自己的購買力下降。

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已經連續幾個月超過了9%。按理說,美聯儲早該大幅提高利率以遏制通脹,但因為前幾次為了遏制通脹而加息都戳破了金融泡沫,引發了金融危機,所以這一次美聯儲明顯謹慎得多,但這也會導致美國的通脹可能持續很長時間。

美國至少有三個理由要在一定程度上容忍通脹:

第一,美國發債太多,若美聯儲大幅提升利率,國債利息會大幅上揚,美國政府的公共開支中就會有更多的部分用來支付債務利息,導致無法應付各種硬性開支,這甚至會給美國政府帶來財政崩潰的風險。

第二,美國的債務與GDP之比太高,已經達到140%,這個比例降不下來,就不能重新贏得國際投資者的信任。在美國的政治制度下,把債務降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維持通貨膨脹,把名義GDP做大,對美國來說,這是降低債務與GDP比例的捷徑。

第三,美國需要人為維持GDP總量,給人美國不會被超越、不會丟掉世界第一經濟體位置的印象。

2014年,美國兩位知名國際金融問題專家合著了一本書,名為《800年金融危機史》。書中指出,當一個國家的主權債務多到一定程度後,發行主權債務的主體(國王或共和國政府)毫無例外地會採取一個辦法——利用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來沖銷債務。很多外國投資者以書中的觀點對照美國國債與GDP的比例時,都認為美元貶值在所難免。

如今,持有美元資產的國家與投資者已不再像以前那樣安心,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使用非美元貨幣來進行貿易結算。前些日子,印度購買了大量俄羅斯煤炭,選擇用人民幣支付。最近,以色列、瑞士等在它們的外匯儲備中提升了人民幣的比例,證明這些金融玩家也在減小美元敞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