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海拔1350米的接力

今年12月,在COP15第二階段會議“生物多樣性保護:地方在行動”中國—魁北克合作論壇上,湖州市被COP15認定為生態文明國際合作示範區。

安吉自然資源豐富,野生物種繁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近年來,更是實施野生動植物保護和種群恢復工程,致力於打造珍稀動植物的重要棲息地,促進了重點保護物種的恢復性增長。上世紀90年代,安吉小鯢在浙北龍王山被專家發現,作為我國特有物種,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為了守護這方安吉小鯢賴以生存的淨土,安吉小鯢護衛隊在2007年成立,15年來一直堅守深山。今年,這支護衛隊被評為“2020-2021綠色中國年度人物”。

15年,海拔1350米的接力

“快看,這裡有一串卵袋”

初冬時節的龍王山,草木清疏,或黃或紅地間現在濃霧之中。穿過迷霧,一輛越野車慢慢停下。“起霧了,估計馬上就要迎來初雪”“那可得抓緊時間了啊”……行色匆匆的來人,正是安吉小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安吉小鯢護衛隊的隊員。

15年,海拔1350米的接力

安吉小鯢是我國特有的兩棲動物,被稱為兩棲界的“大熊貓”,曾經鮮為人知。直到1992年,在龍王山被首次發現。眼下,正是安吉小鯢一年一度的繁殖期。在每年初雪前,找到成體小鯢,觀察它們的繁殖行為和產卵情況,是安吉小鯢護衛隊最重要的目的。“趁繁殖期看一下卵袋數量,把這一年總的參考數量統計出來。”安吉小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負責人、安吉小鯢護衛隊隊員俞立鵬說。

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半個多小時的徒步,俞立鵬和隊員們終於到達安吉小鯢的棲息地——海拔1350米的千畝田泥炭蘚沼澤地。他們慢慢俯下身子,半跪在水坑旁,輕輕扒開蒿草,仔細尋找著安吉小鯢卵袋的蹤影。

15年,海拔1350米的接力

“快看,這裡有一串!”隊員郎澤東驚喜道,“好像還有成體,這有個小腦袋,真是太幸運了。”源於多年積累的觀測經驗,郎澤東在這串卵袋下方綠藻覆蓋的土壤處,發現了幾隻躲藏其中成體的安吉小鯢。說完,便拿出手機拍攝並做好記錄。

其他隊員也聞聲趕來。沿著照射燈光線向水坑裡探去,一串白色柔軟的帶狀物附著在旁邊的蒿草上。帶狀物被透明的薄膜包裹著,裡面還有一粒粒米白的卵狀物。“這就是安吉小鯢的卵袋,看來它們已經開始繁殖了。”俞立鵬介紹,像這樣的卵袋,安吉小鯢每年基本會產下六七十條,分佈在千畝田11個繁殖水坑裡。但在野外環境下,一條卵袋的存活率只有5%左右。

臨近傍晚,龍王山頂的溫度降到了接近1攝氏度。本著不過多幹預的原則,護衛隊員完成觀測任務後,就回到了“大本營”東關崗保護站。

“給安吉小鯢一個更好的生長環境”

濃霧過後,大雪如期而至。龍王山頂上,銀裝素裹。一早,護林員解海田開始了巡山。

15年,海拔1350米的接力

這些年,安吉小鯢護衛隊已經從單純的物種保護升級到了涵蓋棲息地、人工保育等全方面的保護。2017年,龍王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升格為安吉小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隊伍也從原來以科研人員為核心的9人團隊擴編到包括護林員、義務消防員等20多人。

15年,海拔1350米的接力

“我們每天對龍王山進行兩次巡查,看護千畝田這塊安吉小鯢核心區域不受到其他野生動物和人類活動的破壞。”解海田說,巡山對於護林員來說,就像打游擊戰,他們面對的“敵人”有來自山間的野豬、黃麂等動物,要提防它們因為缺食而闖入千畝田,踩踏破壞安吉小鯢的棲息地;還有倒在林間小道的動物屍體,要及時上報做好動物疫源監控;其次就是喜歡上山賞雪的驢友們,設定路線引導標識,避免他們誤闖千畝田,“驚擾”了安吉小鯢。“任務交給我們了,我們就一定堅決完成,守護好這兒的生態,給安吉小鯢一個更好的生長環境。”他說。

護林員巡山還在繼續,而安吉小鯢的保育員郎澤東也再次驅車上了山。“雪下大了,不親眼去看看,還是不放心。”儘管安吉小鯢屬於耐低溫的動物,但他還是擔心氣溫突降會對它們的繁殖產生影響。

15年,海拔1350米的接力

沼澤之上,寒風凜凜。穿著棉服的郎澤東被凍得鼻子通紅。然而沼澤之下卻是一片溫暖,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幾條安吉小鯢在水中撲騰。“泥炭蘚能提供超穩定的生態小環境,正是安吉小鯢需要的生存空間。”對繁殖水坑環境做了基本監測後,郎澤東就下山鑽進了人工保育室。

“創造更多適合安吉小鯢生長繁殖的‘家’”

保育室裡,郎澤東和俞立鵬站在長3。6米、寬1。5米的人工模擬生境池旁,小心翼翼地整理著雜草。這是亞成體安吉小鯢生活的仿生室。

仿生室的建立也並不容易。護衛隊員們常年泡在野外,採集了大量人工統計的環境資料,並利用先進的科技裝置採集棲息地環境因子,再結合野外種群監測結果,綜合分析後建了這一套設施。

15年,海拔1350米的接力

“這裡有8個攝像頭,24小時記錄著8條亞成體安吉小鯢的一舉一動。”郎澤東說,亞成體階段的安吉小鯢,和自然界中成長的安吉小鯢差不多大,大部分時間可以生活在陸地上。

為了給安吉小鯢的生存創造更多有利條件,護衛隊還對安吉小鯢的“家”進行適度的干預:透過對雨水囤積的天然水坑進行人工改造,擴大水域面積。“我們還會採集一些後期的卵袋,帶回來人工繁育,以保持種群數量的穩定,這也是我們比較重要的工作之一。”郎澤東說。

郎澤東口中的這項工作,一般會在4月下旬,也就是安吉小鯢的繁殖末期進行。透過提供相對穩定的生存環境,採取符合野外生存的餵養方式,讓安吉小鯢的繁殖變得更加安全。每年7月,護衛隊還會放歸近百條安吉小鯢,讓它們迴歸山林。截至目前,安吉已累計野外放歸亞成體安吉小鯢1500餘條,安吉小鯢的存活率也從不足5%提高到70%。

15年,海拔1350米的接力

綠林環繞,溪水潺潺。在這片深山中,安吉小鯢護衛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守護著這些“山野精靈”。“不論氣候和環境怎樣變化,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安吉小鯢護衛隊的隊員們呼籲,希望有更多的人參與到保護安吉小鯢、保護龍王山的工作中來,一起完成這場海拔1350米的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