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辭官歸農,撫琴暢飲,潦倒漢為何堅持迴歸田園?名士風流

陶淵明:辭官歸農,撫琴暢飲,潦倒漢為何堅持迴歸田園?名士風流

春秋是出聖賢的時代,而魏晉是出君子的時代。

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魏晉時代的名士榜單熠熠生輝,但無論這些團體多麼璀璨,都掩蓋不了一個人的光芒——陶淵明。

“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中國人的田園夢,都是陶淵明給的。

魏晉風骨,千古流傳,而陶淵明這個老頭很倔很有意思:《晉書·陶潛傳》記載他“不為五斗米折腰”,有風度有氣節!

陶淵明:辭官歸農,撫琴暢飲,潦倒漢為何堅持迴歸田園?名士風流

不稀罕朝堂,那回歸田園吧?但是人家迴歸田園也不好好種地,作為農民,營務的莊稼是“草盛豆苗稀”,害的老婆孩子餓肚子,全家勒緊褲腰帶過日子,飢腸轆轆,陶淵明卻要把土地種成高粱好釀酒。

陶大爺平生所好是喝酒、會友,情到濃時,還會“撫琴而和之”,讓人匪夷所思的是,琴沒琴絃,而他也不會撫琴,只是做了一番撫琴的行為藝術,是不是很搞笑?

陶淵明在魏晉風骨見長的時代,為什麼和其他名士不一樣?除了詩歌成就,他更像一個潦倒老漢,幹啥啥不行,喝酒第一名。

陶淵明迴歸田園的真相是什麼?行為藝術家陶淵明到底在堅持什麼?本文帶你走近這位田園詩人,領略什麼是魏晉風骨,真名士自風流。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君子的田園,有山水有氣節。

李白被稱酒仙,但其實把酒喝出風雅的,陶淵明才是祖宗。李白寫《望廬山瀑布》,把世外桃源廬山寫的仙氣飄飄,仙氣養人,陶淵明就出生長在廬山西麓。

陶淵明:辭官歸農,撫琴暢飲,潦倒漢為何堅持迴歸田園?名士風流

陶家是廬山地面上的風雅家族,是有土地的。

不同於普通山人的閉塞,陶家世代做官,有源源不斷的高雅思想傳遞進來,陶淵明絕對不是普通的山民,而是耕讀人家,務農可以,但絕不是專業農民,讀書才是他們的第一要務,務農是修身養性的手段。

所以,陶淵明的田園,是遠處可以看到南山的自然風光,近處則是四君子之一的菊花。近身是君子,遠處是田園。這才是躲避朝堂亂局的君子追求的理想國。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桃花源是他躲避戰亂的安樂窩。

陶淵明《歸園田居三》寫道:“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草比豆苗都旺盛,但陶淵明卻堅持每天下田,“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麼努力地早出晚歸勞作,莊稼卻沒營務好,陶淵明到底在忙什麼?

陶淵明:辭官歸農,撫琴暢飲,潦倒漢為何堅持迴歸田園?名士風流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願無違。”

草木上的露水沾溼了衣服,一個士人去種地,是大材小用。但是魏晉軍閥混戰,出仕只能做違心的祿蠹,所以君子要獨善其身,陶淵明種的不是地,是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懷。

這種生錯時代的憂慮,讓他投身土地,土地是解他憂慮的安樂窩。

但這個安樂窩畢竟只是鴕鳥的沙子,不得志的憂傷始終伴隨他左右,這才有了《桃花源記》,一個隔絕了塵世的地方,人們安心勞作,沒有兵役和傾軋,只有單純的勞作和快樂。

陶淵明歸的是心靈之園,借酒消解的是君子生不逢時計程車人之愁。哀民生之多艱,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是無奈,也是自保。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